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二十四鬼 : 1、魑(chī) 2、魅(mèi) 3、魍(wǎng) 4、魎(liǎng) 5、鬽(mèi) 6、魁(kuí) 7、魃(bá) 8、魈(xiāo) 9、鬾(jì) 10、鬿(qí) 11、魀(gà) 12、魆(xū) 13、魊(yù) 14、魋(tuí) 15、魌(qī) 16、魐(gān) 17、魒(piāo) 18、魓(bì) 19、魕(jī) 20、魖(xū) 21、魘(yǎn) 22、魘(yǎn) 23、魗(chǒu) 24、魙(zhān) “魑魅魍魎”,原意為“各種各樣的妖魔鬼怪”, 這里是指鬼的聚居地。 據(jù)史書記載:鬼界入口位于“鑊鐸島”, 島上有魑、魅、魍、魎四小鬼鎮(zhèn)守。 其姓氏分別為:魑,喻氏;魅,李氏;魍,王氏;魎,梁氏。 最早記載“魑魅魍魎”這個詞語的文獻(xiàn)是《左傳》。 《春秋左氏傳·宣公三年》當(dāng)中就有“螭魅罔兩”四個字, 雖然字形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 但是無論是含義、還是內(nèi)涵, 都和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魑魅魍魎”是一樣的。 “魑魅”和“魍魎”,相傳都是上古時代黃帝與蚩尤大戰(zhàn)之時請來的鬼怪救兵。 根據(jù)相應(yīng)的民間傳說,部分學(xué)者推斷, “魑魅”就是成精的屎殼郎,而“魍魎”是成精的蜘蛛。 但是民間傳說具有很大的離散性, 所以在其真實(shí)度上,很難去推敲一二。 親愛的條友們,對于中國的“二十四鬼”文化, 這樣解釋一番,您還覺得恐怖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