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蜀漢的劉備是宗室之后,漢朝名義上沒亡時,劉備也只敢稱漢中王(都知道漢獻帝是傀儡),不敢稱帝。后來魏國讓漢獻帝退位,走的是禪讓的路子。漢朝亡了,劉備才敢稱帝,這叫復(fù)興漢室,名正言順,可以把心向漢室的人爭取到自己這邊來。 魏國呢,因為是禪讓——不是我搶的,是人家尊敬我年高有德,主動讓賢送給我的!魏國這邊的人心里也沒負擔(dān)。 爭天下時表面靠武力,但人心向背才是關(guān)鍵,不說別的,就是雙方辯論吵架底氣也足一點。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諸葛亮罵死王朗,本來雙方的底牌差不多,魏國是順應(yīng)天意,蜀漢是復(fù)興漢室。但王朗吃虧在自己本來是漢朝的大臣,底氣不足,才落了下風(fēng)。要是換個年輕的,大伙最多打平,誰也說不服誰。 蜀魏在宣口都有材料,東吳呢,就很尷尬,因?qū)O十萬文治武功都沒有什么可說的,稱帝的唯一理由就是你們這些小輩都當(dāng)皇帝了,老子總不能向你們稱臣吧,所以也要當(dāng)皇帝。 因為稱帝的理由不充分,在宣傳方面天生矮人一頭,只能低調(diào)——別人也不好意思提他。 (中國人做事講究一個名正言順,大義名份很重要,實在沒有也要硬找一個才算完。 后來南北朝還出現(xiàn)過一個后三國時代,先是北魏(中原正統(tǒng))對南梁(漢人正統(tǒng)),然后北魏分裂變成了東西魏。本來東魏權(quán)臣高歡控制了皇帝,想學(xué)曹操,但皇帝不想當(dāng)獻帝,主動跑到宇文泰那邊,宇文泰手里有皇帝了才算正式立國,成了西魏。高歡一看這不行呀,手里沒皇帝了,又找了一個北魏宗室當(dāng)皇帝才算完,成立了東魏。再后來大伙又都走了一遍類似禪讓的流程,西魏變成了北周,東魏變成了北齊,才算徹底結(jié)束北魏的歷史。 高歡、宇文泰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權(quán)臣,直接立國一點問題沒有,就這樣還是不嫌麻煩,非要走一遍流程,可見大義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