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常在總面積253.2畝的天然氧吧——鷂山公園里散步。走動中,我如定音鼓的腳,敲在2700米的健身步道上,不斷地被香氣彈起,一路行走,一路芬芳,也一路被交響。公園里人文情感與植物、花卉、長亭、甬道隨腳步,也隨時切換著“文化悅民”的新詞匯。行走在多層次健身的路徑上,公園里的花紅柳綠,有時還以生態(tài)味蕾小調(diào)調(diào)戲著我,新修建的廊橋與山上生長的藤蔓,有時也故意羈絆著我的戀情與意識。我真沒有想到,一年時間,投資約4000萬,就將原先的臟、亂、差,亂墳山的鷂山,舊貌換新顏了。(2023年開工建設(shè),2024年1月正式開園)在保持著古樸、粗獷原林木的情況下,就打造成以櫻花植物為主題的,融體育、健身、休閑游玩于一體的城市綜合性公園了。漫步在新舊朋友圈交接的山道上,我不斷地遇到熟人,遇到新生出的風景。雖然,古銅陵的八景之一的鷂山盆景,已被時光淹沒。我的母校銅陵市二中,早從這里搬出。但鷂山的回音里,都在化成身邊的美好,以最初的神性,向散步者講述著一座山的曾經(jīng)與過往。公園山慢道邊顯現(xiàn)的山花,蔓延著天性中的浪漫。體感著銅陵綠美江淮示范點——鷂山公園綠色理念的風貌的我,眼看著千余棵櫻花樹與50多個品種的觀賞植物,人也與現(xiàn)實道路兩旁的植物一起喜悅著,并與植物各自的新姿態(tài)一起開放著心情。漫步于天然的森林之中,公園里的“紅”與“綠”,生長并綻放著一座山親民生態(tài)修復的美麗。一座山,被時間過濾、淘洗成新時代的牧歌,成了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新景點,鳥鳴與味蕾樂隊的愜意,覆蓋了雜色與雜亂之音。公園入口處的羽毛球與籠式籃球場上的球聲,給人一種活潑動態(tài)的場景。保留的原生態(tài)桂花林與新種植的桂花樹,總讓深秋的散步者,行走在桂花的幽香之中。按照明清仿古建筑樣式建造,采用皖南民居格局布局,坐于山凹中的新仿古建筑——265.7米平方的鷂山圖書室,以半隱山谷的形態(tài),融入竹枝搖曳之中。形成與一座山的靜美與雋永的景觀風格。散發(fā)著人文關(guān)懷與鰩山味道的愛意時光,總在這里以低語的方式,起伏共振著喜悅的散步者和我。我沿著自然的山道,融入植物與花香轉(zhuǎn)調(diào)與連唱中。味蕾也在這同時,轉(zhuǎn)譯著鷂山各種花草清爽的味道。風悠然而起,時不時就使行走在生長活畫里的我,不知不覺就品嘗到時代變奏曲中,那悠揚散發(fā)著人文心香的味道。原生態(tài)的鷂山,笛聲悠揚飄蕩。山道上,那個背著書包上學;以鷂山竹為帽,以狗尾巴草當眼鏡面具的我,對著今天走入夕陽中的我微笑;以馬尾松為學武道具的少年;以悅自己為舞步,在山上學著朗誦詞的我,都穿越夢幻的眼神,在一路變好的風景里,對視著今天感慨的我。我看著既熟悉又陌生變得越來越美的鷂山,一邊重溫著學生時代路上的風景,也一邊感恩今天遇見同時代造福的人們。鷂山生長出的美麗的滋味,揭示著人與一座山,或者說一個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鷂山一路芳香過往,從野生,到人文香氣的景點穿越,都飄散著一座城人,追求美好的心路歷程。從存在里的山,到生存里的山,到生態(tài)公園的鷂山,每一次的經(jīng)歷與走過,都在客觀講述著心靈的歷史。一座城的人,走過了70多年的歷程。人由從前的為生存,上山砍柴、挖竹根,開荒種地,到今天在山上養(yǎng)花種草,悠閑養(yǎng)性、養(yǎng)心,鷂山人幸福指數(shù)不斷攀升,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常在與身體同時代生長的草木間,望著映江的夕陽想,今天眼中畫里的人與景,古樸厚重的銅陵人,還會憑著勤勞的雙手,將它變成詩意棲居的更美好的空間。輕盈與恬靜,空虛與變換的色彩,在山道上變換著思維。每一個呼吸與想法,也都成了內(nèi)在無限的表達。重陽,我立在公園的標志性建筑,山頂?shù)幕张蓚鹘y(tǒng)木構(gòu)建造的八角、兩層的鷂山亭上,在感悟徽派特有的恬靜之中,東眺銅官山,筆架山,目視著東方市容新貌,感覺著被破舊時光拆散的,為追求生存空間,背井離鄉(xiāng)的兄弟,也回鄉(xiāng)登上鷂山,看到今天新鷂山的面貌和新市融,生活的水流和記憶的回流,定會契合著我的兄弟。腦海也定會一面浮現(xiàn)兒時兄弟嬉鬧的情景,一面感慨時代帶來的新變化。面對著家門口存在回音里的風景,體感著植物各種味道的唱腔與腔調(diào),人如在觀賞植物的色彩連唱之中。也會如植物放聲歌唱的。向西眺望,一品江山,展現(xiàn)著挺拔的身姿。曾經(jīng)誕生過新中國第一爐銅錠的銅陵有色第一冶煉廠,將“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的青銅故事敘述重新組裝。夕陽與兩道江水,映照著碧水藍天中的現(xiàn)代廠房,使人無法聯(lián)想,這里曾經(jīng)是酸雨的重污染區(qū)。雖然,鷂山公園沒有青銅雕塑,但眼界里觀山長廊、樹木、花朵與亭徑,都以本源賦予人的一種存在,通過自身互動表達著愛意。那些街巷里的街坊和友人們,鷂山上與鷂山下泛起的青春和弦,如今都在這山水間,相映成趣地變成了當下風景里的故事。無需拍遍欄桿,只要你站在這里,俯瞰銅陵中心城區(qū),情絲也總是在或有或無中滋潤著你。在這里無論你朝在哪個方向,風都會吹拂著你,讓你的心與風景合二為一。人在紅色的照耀中,仿佛能聽到一種永恒的聲音。作者簡介:凌代瓊,安徽銅陵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多次獲全國各類散文獎。發(fā)表各類文學作品200多萬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