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聊聊《食南之徒》

 浮生偷閑 2024-12-10

圖片

南越國

都說秦皇漢武,這個漢武帝時代的故事,要從秦始皇說起。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五十萬大軍南下,所謂南征百越。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嶺南地區(qū)平定,設(shè)置了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三個郡。

十年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中原豪杰蜂起,天下大亂。這時候,南方的秦軍沒有選擇北上平叛,而是封鎖回去的道路,干脆在嶺南建國,這也就是所謂南越國。

很多人奇怪,這支南方的秦軍為什么不回去?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回不去了。

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在南方駐扎了十多年了,秦朝后期的財政狀況非常糟糕,大量物資物資運送到南方去,后勤成本非常高昂,這支軍隊很大程度上只能自己解決生活問題。于是就只能分散開來,根據(jù)駐地的具體情況,有的變成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有的變成治安部隊,最壞的狀況則就是散架了……然后史料當中有這樣的記載:南方的秦軍將領(lǐng)曾經(jīng)給秦始皇上書,請求秦始皇送三萬沒有夫家的女子到嶺南來,說得很委婉,說是給士兵縫補衣服,其實當然就是給士兵做老婆。秦始皇批準了一半,送了一萬五千女子過去。而有史料說,南征秦軍最高峰的時候,是五十萬人,這一萬五千女子,從這些女性的角度看,是一路血淚;從秦軍將士的角度看,卻是杯水車薪。這些秦軍駐扎南方十多年,必然有大量和當?shù)嘏咏Y(jié)合,成家立業(yè)的。

這種情況下,突然說要全軍集合,殺回老家去,根本集結(jié)不起來的,就是勉強集結(jié)起來,戰(zhàn)斗力也不比當年了??傊?,就留在嶺南,獨立建國,反而是最明智的選擇,于是就有了一個南越國。

圖片

第一代南越國王,叫趙佗,他老家是今天河北正定,和三國時的趙云是老鄉(xiāng),或者就是趙云的同族祖上,也未可知。

這樣建立的南越國,格局很有意思,所謂南越國人,有南征的秦軍,有原來就生活在這里的土著。

秦人人數(shù)少,但武力強,占主導地位;原住民是被統(tǒng)治的群體,但人數(shù)更多。

可以想象,隨著時間流逝,二者會相互融合。秦人不可能一直保持軍事組織的狀態(tài),所以武力優(yōu)勢會逐漸削弱,而秦人和當?shù)嘏咏Y(jié)合,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往往要大于父親,所以原住民的影響力則會逐漸上升。

漢對南越的態(tài)度

南越建國是漢高祖三年,當時正是劉邦和項羽仗打得最慘烈的時候。也就是說,趙佗稱南越王的時間,其實比劉邦稱帝的時間,還早兩年。

漢朝建立之后,怎么處理南越,就成了棘手的問題。從“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信念來說,留著一個南越國存在,對漢朝皇帝來說是很別扭的事;但亡秦戰(zhàn)爭三年,楚漢相爭五年,八年仗打下來,中原已經(jīng)殘破不堪,而且劉邦還有很多更麻煩的問題要優(yōu)先解決,南越的事還顧不上。

所以漢朝對南越國的態(tài)度,是既管不了,又拒絕承認,《史記》的說法明顯是在保全漢朝的臉面:“為中國勞苦,故釋佗弗誅”,因為愛惜中原民眾,這些年來大家太辛苦了,所以暫時放過趙佗不殺他,注意,用的是“誅”字,意思是趙佗膽敢獨立建國,你本來是該死的,但是因為我愛民如子,不愿意辛苦百姓,所以才暫時不殺你。不過史書這種寫法,實際上也是表明,漢朝從一開始,就是下定了早晚要把南越收歸版圖的決心的。

一直到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也就是劉邦去世前一年,劉邦派遣使者到南越,勸趙佗接受漢王朝的封王,歸化中央政權(quán)。實際上我不管你,但名義上你要成為我的藩屬,這是個這種方案,漢朝得名分,南越得實惠。

儒家有一個傳統(tǒng)的觀念叫“五服觀”,把天下看作一個大正方形,天子直接控制的中間的正方形,是甸服,往外依次是侯服、賓服、要服、荒服。天下當然不是這樣規(guī)整的一個正方形,但漢朝和南越的關(guān)系,確實可以塞到這個認識框架里來的:

圖片

漢朝有首都附近地區(qū)也就是關(guān)內(nèi),漢朝人如果是關(guān)內(nèi)人,是很有自豪感的;

然后有直接控制的郡縣;

然后不管是韓信、英布這樣的異姓諸侯王,還是后來封的同姓諸侯王,都是所謂內(nèi)諸侯,因為和天子關(guān)系緊密,有些官吏還是朝廷任命的;

南越這樣的是外諸侯,因為實際上不歸天子管,只是名義上臣服;

至于匈奴那樣的,那就是真不服了。

這樣也是由內(nèi)到外由親到疏分五層。

劉邦之后到漢武帝之前,漢朝和南越是如何相處的,越細讀越有意思的。表面上大體維持和平,經(jīng)濟上往來頻繁,但也時不時要惡心對方一下。

漢朝對南越,是有經(jīng)濟和技術(shù)優(yōu)勢的,也就是可以對南越卡脖子的。呂后的時候就嘗試著卡了一把脖子,一是禁止鐵器出口到南越,二是削減馬、牛、羊出口到南越的數(shù)量,并且只賣公的,不賣母的。

結(jié)果引得南越憤怒,趙佗還出兵進攻漢朝。但是,出兵之前趙佗放了一段話,說當年漢高祖承諾過我,經(jīng)濟上是要給南越優(yōu)惠的,為什么現(xiàn)在呂后不給了?一定是長沙王出的壞主意。長沙國是漢朝的內(nèi)諸侯里最南邊的一個,和南越國接壤。

注意趙佗這話說的,你們漢朝的太祖高皇帝是好的,現(xiàn)在呂后不好,主要也不是呂后不好,而是你們這個南邊的長沙王不好。就是趙佗也一開始就留了余地,避免擴大事態(tài)。

呂后派兵南征,這個事情,不確定漢朝本來是不是想打一套組合拳,先經(jīng)濟制裁你,逼你主動攻擊,然后我就有理由打你。如果沒有,那倒還好,有的話漢朝反而更丟人,因為呂后派出的軍隊根本沒有和南越軍隊開戰(zhàn),北方人適應(yīng)不了南方濕熱的天氣,漢軍中發(fā)生了瘟疫,直接連五嶺都沒過去。

趙佗看漢朝這么無能,就干脆稱帝了。

這下,就踩到漢朝的底線了。但這時漢朝還真拿南越國沒辦法,軍事上已經(jīng)證明是失敗了,過了一年呂后又死了,漢文帝當上了皇帝,漢朝內(nèi)部也是一腦門子官司。

問題怎么解決,漢文帝的處理方式,還真是給后來無數(shù)帝王提供了一個樣本。

漢文帝派人重修了趙佗先人墓,安排人守墓,按時祭祀,趙佗在河北老家還有親人,漢文帝也給找著了,賞賜了官職和財物。這是打親情牌,雖然你跑到嶺南去了,但是你不要忘了,你的根,在中原。

漢文帝寫給趙佗的詔書,則是這么說的:

首先,漢文帝說,讓你不滿的事都是呂家人干的,現(xiàn)在呂家人都被殺了,我們之間的沖突可以翻篇了。問題在呂后,這是趙佗預(yù)留了一個臺階,漢文帝也充分利用這個臺階。

其次,因為漢朝在南嶺以南,還有一個桂陽縣(今廣東連縣),趙佗向漢朝提出,把這個縣給我。漢文帝說,這個不行,這是我爸爸定的規(guī)矩,我不能不孝。這個道德語言下面包裝的是什么?五嶺不存在中線,我在嶺南還有一個縣,這個就是我將來進攻南越的基地,我并沒有承諾放棄對你使用武力。這層意思不能直說,所以只說我爸爸定的規(guī)矩我不能改?!@個辦法,也成了后來中國歷代王朝劃分邊界的時候的一個原則,就要不取山河形變,而要犬牙相入,避免過度依賴自然地理邊界,相反要刻意打破它,這是避免出現(xiàn)割據(jù)勢力的一個好辦法。

第三,漢文帝說我的官員也跟我匯報了,嶺南的土地對漢朝也沒什么價值,嶺南的財富對漢朝也不值一提,所以嶺南地區(qū),你繼續(xù)管著,我不干涉?!@話陰陽了一下南越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但也算是給對方一個承諾,武力統(tǒng)一南越,并不在漢朝最近的日程表上。

最后,漢文帝強調(diào),你皇帝的稱號,得給我撤掉?!獰o論如何,不承認南越是一個和漢朝平等的國家。這種堅持好像很虛,但是這種虛的問題上堅持,卻是為將來的行動,提供合法性。

漢文帝時候,是無為而治的時代,但其實他在各個方面,都是為將來的有為做鋪墊的。

我這里所講的這些信息,小說都有交待,馬伯庸應(yīng)該說是非常巧妙靈活的把這些信息分散在小說的情節(jié)里,自然而然不著痕跡地帶出來。寫歷史小說,掌握歷史知識容易,不讓這些知識把你的敘述變得累贅難,馬伯庸確實是很厲害的。

武帝雄心

到漢武帝在位第六年,出了一件事,福建那邊還有一個越人政權(quán),叫閩越。閩越進攻南越,南越的反應(yīng)很奇怪,不敢擅自發(fā)兵抵抗,而是向漢朝求救。我是您的藩屬,我被打了您得救我。

這事有玄機,南越比閩越強大得多,福建的閩越進攻廣東的南越,南越國不把人家當作送上門的食物就不錯了,干嗎還要向漢朝求救?。?/span>

就是故意給漢朝出難題。漢軍南下千里迢迢,是一件成本非常高的事,呂后的時候不是想打南越結(jié)果連五嶺都沒過去嗎?所以漢朝極可能拒絕,而只要一拒絕,就是你宗主沒有盡到對藩屬的責任,那宗藩關(guān)系就可以解除了,至少以后南越和漢朝談判時,就多了一個籌碼。

所以南越向漢朝求救,看起來很乖,實際上是給漢武帝挖坑。

而這個時候的漢朝,和之前的漢朝已經(jīng)完全不一樣了。

經(jīng)過呂后時代,經(jīng)過了文景之治,長期和平之后,漢朝已經(jīng)積聚了強大的國力?!妒酚洝防镉幸欢翁貏e有名的話:漢朝建立已經(jīng)七十多年,國家沒有戰(zhàn)事發(fā)生,除非遇到水旱災(zāi)害,百姓家家豐衣足食,國家的糧倉都堆滿了糧食,府庫還有各種物資。京城積聚的錢幣要用億來計算,以致穿錢的繩子朽爛了,無法計數(shù)。太倉中的糧食陳陳相因,有的只得露天堆積在外,以至腐爛不能食用。普通街巷中的百姓也有馬匹,田野中的馬匹更是成群,以至乘年輕母馬的人受排斥不許參加聚會。居住里巷的普通人都吃細糧和肉食……說的就是漢武帝初期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不光是物資充分,人心也變得騷動不安。漢武帝時代真的像是一個王朝的青春期,甚至像是古代中國的青春期,少年心事當拿云,青春期的就是想要干大事,有時候也不會很精細地計算干這事值不值,重點是我要做一番事業(yè),不能默默無聞度此一生。

漢武帝本人有這種氣質(zhì),但是不能把所有的事都歸結(jié)到漢武帝一個人身上,那個時代有無數(shù)的漢朝人都有這種氣質(zhì)。當然不是所有人,問題是這些特別想要行動的人,會拉著想要踏踏實實過日子的人,你不想創(chuàng)業(yè)也不行。

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是,南越向漢朝求援的這年,剛巧漢武帝的奶奶竇太后去世了。老太太權(quán)力是很大的,又是很熱愛黃老之道清靜無為的思想的,老太太在,漢武帝想大有作為,其實空間仍然是比較小的。老太太沒了,漢武帝的欲望就真的釋放出來了。

于是漢軍出擊,直撲閩越。閩越國一下子被嚇住了,閩越國的權(quán)貴們的反應(yīng),也很有意思:我們國王發(fā)動對南越的戰(zhàn)爭,得罪了漢朝,既然得罪漢朝的是我們國王,漢軍來了我們就把國王殺了給漢朝皇帝消氣。

于是他們就把國王給殺了。

這下,漢朝展示了自己的威力,也向南越國展示了,自己這個宗主是非常負責任的,你不要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所以漢朝當然也就要派使者到南越國,去強調(diào)一下這一點?!妒衬现健返闹魅斯泼桑褪窃谶@個歷史背景下,登上時代的舞臺的。

圖片

【上圖是錯的……】

唐蒙登場

但是,《食南之徒》小說中的唐蒙,和《史記》《漢書》當中,乍一看是非常不一樣的。史料里和唐蒙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并不多,幾句話就可以說完。

唐蒙本來是一個縣令,出使南越的時候,南越人招待他的食物里,有一種枸醬,——枸醬到底是啥,其實不清楚,反正,這是一種蜀地也就是四川產(chǎn)的食物。

唐蒙立刻想到,廣東怎么會有四川產(chǎn)的食物呢?一定是廣東和四川之間,有一條道路可通。

于是唐蒙就去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真有一條路,他就上書漢武帝,我們可以走這條路,攻打南越國。

把南越納入版圖的想法,漢朝其實一直沒有放棄過,無非是原來實力不足以支撐這個想法而已?,F(xiàn)在唐蒙一提,漢武帝就同意了。

其實唐蒙的建議,有點拍腦袋,從蜀地出發(fā)有一條路通往南越是不假,但有路,和有可以用于軍事行動的道路,是兩個概念。但唐蒙是建功立業(yè)的熱情,壓倒了一切,所以不管行不行,我心里覺得行,那就和漢武帝提。而漢武帝呢,是臣下敢拍腦袋,他就敢拍大腿,好!

為什么說漢武帝時代是王朝的青春期,青春期做事就是這樣,創(chuàng)意無限,熱血沸騰,沖勁十足,但很多選擇其實不是很理性的?;蛘哒f,漢武帝時代的漢朝,很像大航海時代的歐洲,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很多決定都不是謀定而后動的,而是有棗沒棗打一竿子再說。

這時候,很多事情的結(jié)果,就要看運氣,而很不幸,唐蒙的運氣不算好。

但是建議他已經(jīng)和漢武帝提了,他就無論如何不能放棄,路本來不行,那就修啊。于是唐蒙干了一件事,在當?shù)亍坝密娕d法”,也就是他自作主張,在當?shù)仡C布了緊急軍事動員令。他這個修路工程是很可怕的,直接修路的一千多人,然后由于路況太糟,為了保障這一千多人的補給,又征發(fā)了上萬人。當?shù)厝藢@個工程有多害怕呢?有人自殘,我砍掉自己一條胳膊,我殘疾人,你不要拉我去修路了,有人逃亡,我不要了,從此找不到我這個人了,反正我不去修路。也就是說,修路比自殘和逃亡更可怕。再往后,就是修路死了很多人,當?shù)氐纳贁?shù)民族也開始造反,這個工程終于被叫停了。

然后唐蒙這人的結(jié)局如何,史書里就沒有交代。以漢武帝的脾氣,把他處死的概率,是挺高的。

但是這個工程停下來沒多久,就又重啟了,因為張騫從西域回來了。

張騫的腦洞比腦洞比唐蒙更大,因為他通西域,往返都被匈奴抓住了,張騫就覺得這條路風險太高,能不能從西南再找一條路,繞到阿富汗去,然后聯(lián)絡(luò)生活在那里的人去打匈奴。于是張騫向漢武帝建議,重啟了這個工程。結(jié)果最荒誕的是什么呢?唐蒙吃到枸醬后的二十多年,漢武帝終于發(fā)動了對南越的全面總攻。五路大軍,其中一路原計劃就是走唐蒙發(fā)現(xiàn)的這條路,可是這一路沒有發(fā)揮任何作用,相反,由于這里的軍事動員引起的恐慌,又造成了有人反叛,所以本來平定南越的軍隊,還要被調(diào)過來平定這里的叛亂。

圖片

但是再換個角度看,這一系列顛三倒四的操作,確實又功在后世,就像《食南之徒》后記里寫的:“正是有唐蒙、張騫這樣的人不斷探索,才把'茫然無知’變成'顯而易見’,開啟了漢文化向南拓展的大潮,乃至形成今日之版圖。地理認知改變的影響力,可見一斑。”這一片的地理,終于被弄明白了。

做英雄還是做代價

以上是歷史記載,你明白了這個歷史背景,再看小說《食南之徒》,感受就會非常不一樣了。

我讀過《史記》之后,腦子里已經(jīng)有一個唐蒙的形象了,是個很精干矮小的瘦子,沉默寡言,但是眼睛里燃燒著灼熱的欲望。我腦子里的唐蒙,本來就是這么一個印象,然后一看《食南之徒》,那個唐蒙是個很可愛很好吃的胖子,幾段關(guān)于食物的描寫,真的是大半夜把人看得餓得不行,這樣一個唐蒙,和歷史記載差別實在太大了。

但是,我畢竟是讀馬伯庸的小說長大的,知道在大的設(shè)定上,他肯定是不會違背歷史的,于是閱讀這部小說,對我來說最大的懸念就是,看他怎么把事情兜回來,讓這么一個不符合歷史的開頭,最終變得回歸歷史。

別說,唐蒙在小說的開頭,是個很想躺平的人,這點我是越想越覺得合理,因為小說開頭的地方,是建元六年,竇太后才剛死,此前幾十年漢朝一直是主張黃老道家無為而治的。無為而治不就是提倡官吏們別沒事找事嘛!所以此前幾十年漢朝的官場氛圍,就是非常適合培養(yǎng)唐蒙這種一點不想奮發(fā)有為的干部的。

這條我還當面和馬伯庸聊過,問他是不是故意這么設(shè)定的。他說沒有,就是碰巧,只是想把人物寫得前后反差大一點而已。這個大概就是一個老作家的手感了,虛構(gòu)也剛好虛構(gòu)在時代的脈搏上。

然后小說里寫到南越國的社會生態(tài),寫得非常有質(zhì)感。就是南越的土著,和秦人的后代那種對立的緊張感。還有南越的權(quán)貴,通過煽動南越人對漢朝的仇恨,來提升內(nèi)部的凝聚力,這個都是《史記》《漢書》有清楚記載的。

然后寫唐蒙卷入了南越國內(nèi)部的政治斗爭,太具體的就不劇透了,唐蒙認識了一個叫甘蔗的很可愛的女孩子,最后這個女孩子被南越國的權(quán)貴害死了,唐蒙決定,無論如何要為她報仇。

但是如何報仇呢,唐蒙這樣的小官,在漢朝的官僚系統(tǒng)里,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色,他的想法,無關(guān)大局。如果漢武帝覺得攻打南越的時機還不成熟,就不會對南越用兵,甘蔗的仇就永遠報不了。

小說的寫法,唐蒙本來是打算向漢武帝如實匯報,四川到廣東的路不能用于軍事行動的,但最后唐蒙在甘蔗的墳前說:“甘蔗你在天有靈,且看著我。人人都說,要以大局為重,要以大局為重,那就讓我用大局,來為你報仇吧!”唐蒙一定要把這條路修成,就是為了造就一個新的大局:漢朝對南越動武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南越納入漢朝版圖的成功指日可待。這個大局成了,為甘蔗報仇的日子就到了。我看《食南之徒》的有些評論,很多讀者說,親王這次太狠了,為啥一定要把這么可愛的女孩子寫死。問題其實是,甘蔗不死,唐蒙的這個轉(zhuǎn)變,就沒法完成,他就沒法從一個只想躺平的人,變成堅決行動的人。

而轉(zhuǎn)變一旦完成,小說里的唐蒙,和史書里的唐蒙,也就由截然不同,變得合二為一了。

也就是說,小說的寫法,實際上是給唐蒙的行為,找到了一個新的動機。讀《史記》《漢書》,會覺得唐蒙就是狂熱地想要建功立業(yè);讀《食南之徒》,則唐蒙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他本來并沒有什么進取心,但是在這樣一個時代,如果你選擇不思進取,那么你就永遠只會是被大局犧牲掉的人。

這種寫法,是把人物寫得更立體了,也把時代寫得更立體了。任何時代,總是有人更想進取,有人只想茍住。只不過有的時代大家發(fā)現(xiàn)進取不會有回報,結(jié)果野心家只好也選擇躺平;有的時代卻是躺不平的,進取才有一線生機乃至無窮天地。漢武帝時代的前三十年,就是后一種時代。做建功立業(yè)的英雄,還是做英雄偉大事業(yè)的代價,你總得選一個,沒有其他道路可走。那么人只要心里還存留著一點血氣,眼前還能夠發(fā)現(xiàn)一點機會,就還是選擇做英雄吧。

但問題是,不管你是積極做英雄,還是被動地做了英雄,總有人要做代價,西南修路的百姓,就成了唐蒙復(fù)仇的代價,那難道就是他們應(yīng)得的嗎?唐蒙是如何修路的,在小說里是虛寫的,但虛寫不是沒寫,哪怕你沒有看過《史記》,只要稍微靜下心來想一想,也會意識到唐蒙修路的過程,必然是十分慘烈的。為一個善良無辜的女孩子報仇這個動機,比起追求個人的野心和功業(yè),當然能夠引起的共情是多多了,可是慘烈的結(jié)果,卻沒什么不同。所以,唐蒙的行為應(yīng)該怎樣評價呢?

很多人說,《食南之徒》結(jié)尾結(jié)草率了,你說《長安十二時辰》結(jié)尾草率了,我是贊同的;說《食南之徒》草率了,我不同意,因為小說里有足夠的暗示,提醒你唐蒙的復(fù)仇,代價是怎樣的。好小說是要有留白的,意到筆不到,比什么都寫出來,更有余味。

類似的困境,其實在馬伯庸之前的小說里也很常見。比如《長安的荔枝》,李善德克服重重困難,找到了把荔枝從廣東運到長安的辦法,一句“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離終點多遠的地方”,感動了非常多的讀者,可是換個角度想,如果李善德一開始就放棄努力,帶著家人逃到南方,于他自己而言,結(jié)局沒什么不同,只不過少了“一騎紅塵妃子笑”這份僅屬于權(quán)貴的快樂,而運送荔枝的過程里,那么多家破人亡,全部都可以避免,他的努力他的奮斗,真的值得嗎?可是如果判定為不值,真的一開始就放棄的話,世界又會變得多么無趣,多么沒有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啊。

這種問題是沒有答案的,而且我覺得能夠提供沒有答案的問題,展示人類永恒的困惑,往往正是好小說的特征。《長安的荔枝》《食南之徒》這樣的小說,隨便翻翻能夠看到很多爽點,靜下心來讀,可以看到更多歷史與人心的幽暗之處。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