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他是古代王朝政治的風(fēng)向標(biāo),也是君權(quán)獨尊下最為敏感的威脅者....

 大遺產(chǎn) 2024-12-11 發(fā)布于北京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名皇太子?

約200名。亦有160余名說,140余名說,等等。而在大部分統(tǒng)計標(biāo)準(zhǔn)下,太子當(dāng)上皇帝、“成功就業(yè)”的幸運(yùn)兒,僅約有一半。另一半人,或被廢,或早逝,或死于政變、謀反,或當(dāng)了亡國太子,等等。由于過低的“就業(yè)率”和過高的“工傷率”,不少人形容皇太子為中國歷史上“最危險的職業(yè)”


圖為陳列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清康熙帝傳位遺詔,康熙晚年所遭遇的九子奪嫡之痛,最終以胤禛上位而告一段落。雍正帝后來創(chuàng)立了“秘密立儲制度”,使皇子之間為爭奪儲君之位而起的腥風(fēng)血雨自此消弭。攝影/blue

儲權(quán)與皇權(quán),相伴相生,彼此需要,又始終猜忌,構(gòu)成了中國古代政治史的悖論。
手握重兵卻選擇自殺的公子扶蘇、被百官和天下拼死護(hù)下的劉盈……為了保證皇位的順利傳承,圍繞立儲,日益嚴(yán)密的“游戲規(guī)則”被制定和逐漸完善,然而,意外和例外,仍頻繁光臨.......


扶蘇

“天下第一太子”的自殺之路


扶蘇出自《詩經(jīng)》中的“山有扶蘇”,形容樹木枝繁葉茂的樣子。曾幾何時,他也是父親寄予厚望、寵愛無比的孩子。
父子間的嫌隙,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史載,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一直為秦始皇尋仙問藥的侯生和盧生,因為始終沒有求得仙藥,害怕會被處死,悄悄溜走,引發(fā)始皇的雷霆之怒,下令審問所有在咸陽的方士(一說包括儒生),最后圈定460余人,將他們挖坑活埋。
秦始皇嬴政。
公子扶蘇犯顏直諫,認(rèn)為天下初定,若用嚴(yán)刑峻法懲罰誦法孔子的儒生,恐將引發(fā)人心動蕩、天下不安。始皇更怒,將扶蘇發(fā)配上郡(轄地約今陜西省中北部毗鄰內(nèi)蒙古部分),去監(jiān)督大將軍蒙恬的軍隊,協(xié)助修理長城、抗擊匈奴。
當(dāng)然,這只是父子矛盾的總爆發(fā)。在此之前,裂痕早已存在。
史載扶蘇“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種種跡象又表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即使在強(qiáng)勢如秦始皇之下,也勇于表達(dá)自己的見解,屢次上書直諫,這必然與重法輕儒的秦始皇產(chǎn)生激烈摩擦。與此同時,秦始皇還寵愛與自己同樣癡迷法家的兒子胡亥。

史載始皇有子20余人,胡亥位居18,乃少子。始皇曾賞識一名叫趙高的宦官,只因他精明強(qiáng)干、通曉刑獄法律,便讓他擔(dān)任執(zhí)掌乘輿的中車府令,甚至讓他私下教胡亥決獄之事,讓胡亥和自己一樣成為法家的信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東游,胡亥隨行。不料,年屆五旬的皇帝,突然在途中一病不起,旋即逝世于沙丘宮(位于今河北省邢臺市)。臨終前,他命趙高擬下一封遺詔,給遠(yuǎn)在上郡的扶蘇:“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蹦闼偎俜畔率种熊妱?wù),交予蒙恬,赴咸陽來主持朕的喪葬大事吧!


此時,幼子胡亥就在身邊,秦始皇卻讓千里之外的長子趕回來主持喪事,顯然,是有意傳位于扶蘇。這并非秦始皇臨終前的突然決定,也非毫無征兆的回心轉(zhuǎn)意。其實,回看兩年前對扶蘇的安排,本就意味深長。當(dāng)時始皇將扶蘇發(fā)配去邊疆監(jiān)軍,明面上是懲罰,但又暗暗存著歷練兒子之心。


太子替皇帝帶兵出征,看似合情合理,實則暗藏兇險。太子所率重兵,可以開向前線、抵御外敵,也可以回師向內(nèi)、威脅皇權(quán)。因此,皇帝在太子的兵權(quán)問題上,不得不慎之又慎。繪畫/陸曼陀


畢竟,扶蘇監(jiān)督的是蒙恬的軍隊。蒙恬,手握30萬秦軍,威震匈奴,其弟蒙毅官至上卿,隨侍皇帝左右,整個蒙氏家族,可謂是大秦的堅實盾牌和長城。扶蘇若能在“基層歷練”中得到蒙氏支持,且在軍中不斷積累聲望,自然能攢下雄厚的政治、軍事資本。同時,軍隊的歷練,或許也能就此改變兒子過于仁慈的性子?在始皇的20余子中,唯一有職在身的,就是“監(jiān)軍”的扶蘇,這與秦國歷史上不少太子或長子參與行政工作的傳統(tǒng),完全一致。


不過,秦始皇卻犯了一個致命錯誤——沒有預(yù)立太子。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天子及諸侯的法定繼承人就被稱作太子。尤其是西周以來,與分封制、宗法制緊密相連的嫡長子繼承制,成為王位繼承的“不二法則”。簡單來說,王位由嫡長子繼承,余子封為諸侯,諸侯君位也由嫡長子繼承,余子為卿大夫,依次類推。這種制度深深地影響著中原諸侯各國。秦國地處西部,與少數(shù)民族雜居,嫡庶觀念較為淡漠,但也逐步形成了長子繼承制的傳統(tǒng)。


秦王掃六合,一統(tǒng)天下,創(chuàng)立皇帝制度,制定垂范后世的諸多新政,卻偏偏丟掉了先秦既有的預(yù)立太子制。


電影《秦徹》劇照。
最終,遺詔未及發(fā)出,始皇駕崩。手握詔書的趙高,遂與胡亥、丞相李斯密謀,封鎖皇帝逝世消息,并隱去真遺詔,換上假詔書,一道是讓胡亥繼位,一道是賜死扶蘇和蒙恬。
扶蘇接到“遺詔”,痛哭不已,準(zhǔn)備拔劍自盡。蒙恬懷疑遺詔有詐,勸扶蘇請示始皇后再作決定。扶蘇卻道:“父而賜子死,尚安復(fù)請!”公子扶蘇,一生忠孝,而假詔書以不孝為辭,賜其自盡,可謂擊中了他的軟肋,而且一擊致命。這位勇武仁善的公子,即使手握30萬大軍,也難免一死了。
沙丘之變、扶蘇之死,被后世認(rèn)為是秦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之一。

圖為西漢南越文王墓出土的“泰子”龜鈕金印和“泰子”覆斗鈕玉印,這并非皇太子印,而是王太子印。漢朝時,皇帝與諸侯王的繼承人均可稱太子,漢代以后,諸侯王繼承人才逐漸改稱世子。攝影/路客看見
如今,當(dāng)年上郡的郡治所在、今天的陜西綏德,有一座“扶蘇墓”,被譽(yù)為“天下第一太子墓”。后人執(zhí)著地以“太子”之名,來稱呼這位本該繼位卻自殺身亡的悲情皇子。
人們?nèi)滩蛔诚?,如果扶蘇未死,如果始皇早立太子,偏向儒家的公子扶蘇,是否會實行更多懷柔的政策,讓嚴(yán)刑酷法下的百姓得到休息,而這又是否能為秦朝扭轉(zhuǎn)二世而亡的命運(yùn)?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后世王朝從中吸取的切實教訓(xùn),是要早立儲君。
“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禍亂之起,皆由策不早定?!?/span>千余年之后,宋朝大臣韓琦仍在對自己的皇帝宋仁宗感嘆。
圖為太子印底部篆文“泰子”二字。泰通太,泰子即太子,手握太子印,便是身份的象征。
在君主專制時代,太子的確立,不僅關(guān)系到皇室血統(tǒng)的傳承和延續(xù),而且意味著國本的早日安定,關(guān)乎政局的長治久安,故必須有章可循,甚至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以保證在非常時期不出現(xiàn)權(quán)力的紛爭。

劉盈

從百官到隱士的“太子保衛(wèi)戰(zhàn)”
公元前205年,秦末紛亂中崛起的泗水亭長劉邦,已是逐鹿天下的漢王。在與項羽激烈的拉鋸戰(zhàn)中,他還做了一件重要的事——立虛歲6歲的劉盈為王太子。3年之后,劉邦即皇帝位,國號為漢,隨即以王太子劉盈為皇太子。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任皇太子。顯然,劉邦吸取了秦亡的教訓(xùn),早日立儲,以穩(wěn)固人心。
劉盈雖非長子,卻是劉邦與嫡妻呂雉的第一個孩子,即嫡長子。顯然,與秦不重嫡庶不同,漢初立,就旗幟鮮明地繼承了周代的“嫡長子繼承制”。

圖為明魯荒王九旒冕。皇太子、親王均戴九旒冕,前、后各垂九旒,每旒貫五色玉珠九顆。攝影/泓伊
然而,制度雖定,人心卻易變。說到底,君主專制是一種人治的政治,任何制度在這里都具有彈性和伸縮性。其中極大的一個變量,就是君主的好惡。
天下歸于一統(tǒng),劉邦有了更多和子女相處的機(jī)會,他日益發(fā)現(xiàn),太子劉盈為人仁弱,根本不像自己。
劉邦曾在定陶(今山東菏澤)得了個能歌善舞且會下圍棋的妙齡女子戚姬,生了個兒子,被老皇帝視若珍寶,取名如意,天天抱在身上說,這個孩子太像我了,甚至放言:“終不使不肖子居愛子之上?!逼莘蛉怂斐脽岽蜩F,日夜啼泣,讓劉邦改立自己的孩子。一來二去,劉邦易儲之心日益強(qiáng)烈。
廢立太子,既是家事,更是國事,劉邦不得不與群臣商議,結(jié)果引來一片反對之聲。其中反應(yīng)最激烈的,是一位口吃的大臣——御史中丞周昌。劉邦問他原因時,他說不出來,又急又怒,遂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或許是這個模樣著實有些可愛,劉邦竟笑了,也暫時停下了易儲的討論。此外,張良、叔孫通等一幫大漢功臣、謀士,均紛紛力爭,甚至死諫,可以說,整個官僚集團(tuán)都在易儲問題上與皇帝激烈對抗。
圖為明代《徐顯卿宦跡圖·金臺捧敕》,展現(xiàn)了徐顯卿參與常朝時的情景,圖中皇帝是明神宗。
即便如此,強(qiáng)勢的開國君主依舊未放棄己見。
最后的“絕殺”在一次劉宴會,太子陪侍。當(dāng)這位儲位岌岌可危的太子出現(xiàn)時,在場眾人紛紛注意到,在太子身后,站著4個80多歲、神仙一樣的老人。劉邦一直想招徠他們,四人均避而不見,如今,他們卻心甘情愿站在年輕的太子身后。劉邦問起緣故,四人答曰,因為陛下輕慢高士,我們不愿自取其辱,而“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劉邦聽罷,沉默片刻,只說了一句話:“煩公幸卒調(diào)護(hù)太子?!敝链?,再也未提換太子的事情。
商山四皓,其實是呂后派兄長呂釋之請張良獻(xiàn)計,以珠寶玉帛、謙卑言辭請出來的高人。四個隱居不問世事之人,為何能比公卿百官的拼死勸諫還有效?這不僅是因其隱士的名望,更重要的是,他們代表著的,是社會層面上對劉盈的廣泛擁護(hù),是太子在民間社會的巨大影響力。
此時的劉盈,年僅十余歲,未有寸功,究竟有何魔力,讓百官公卿乃至天下人士紛紛守護(hù)?
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其嫡長子的身份。這是個既簡單又復(fù)雜的問題。如前所述,嫡長子繼承制源于西周,與分封制、宗法制緊密相連。而在東周之際,社會劇烈變革,分封制逐漸被郡縣制取代,宗法制受到嚴(yán)重沖擊,可嫡長子繼承制卻未被拋棄。“春秋三傳”之一的《春秋公羊傳》道:“立嫡以長不以賢。”這個說法,在漢代已成立儲制度的理論依據(jù)。
圖為龍椅背上紋樣,只見金漆雕出兩條金龍,挾風(fēng)裹云的老龍居于畫面中央,用堅定的眼神望向下方的幼龍,引導(dǎo)它破駭浪駕祥云。
中國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擁有眾多后宮佳麗的君主,因此可能會誕育多名兒子,若僅按照“父死子繼”的原則傳位,諸子之間就容易發(fā)生糾紛,所以需先按母親身份區(qū)分嫡庶,即正妻所生的孩子是嫡子,余為庶子。而在立嫡的前提下,長幼因素優(yōu)先于賢德因素。于是按先嫡后庶、先長后幼的順序,將繼承權(quán)壓縮到嫡長子一人身上,可謂人選單一。
嫡長子身份,由母親身份和出生順序而來,與個人能力、品德無關(guān),為何卻能成為皇位繼承的根本法則?對此,王國維先生曾在《殷周制度論》中論道:“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賢之利過于立嫡,人才之用優(yōu)于資格,而終不以此易彼者,蓋懼夫名之可藉而爭之易生,其敝將不可勝窮……而定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
《甄嬛傳》劇照。
王國維先生說,立賢的好處大于立長,但終究沒有采用立賢制,是因為擔(dān)心如果允許通過賢能與否來決定王位繼承人,而賢能的標(biāo)準(zhǔn)又是可變的、有爭論的,那么皇子之間可能會因為爭奪王位而發(fā)生紛爭,其弊端將無窮無盡。
嫡長子繼承制的深入人心,成為劉盈能夠調(diào)動官僚乃至隱士,為其打一場“太子保衛(wèi)戰(zhàn)”的重要原因。
然而,法則雖有,立儲之事卻常有例外,比如——根本就沒有嫡長子。

劉榮與劉徹

如何“創(chuàng)造”嫡長子


皇帝的嫡長子,需由皇后誕下。而據(jù)統(tǒng)計,西漢16個皇后中,無子者10人,比例高達(dá)63%;而東漢更是達(dá)到67%。
沒有嫡子時,皇位的繼承又將遵循怎樣的順序?
以漢景帝劉啟為例,他的原配皇后薄氏無寵亦無子,故只能從庶子中擇人而立。庶子擇立,遵循的仍是前述《公羊傳》中的原則,不過主要是后半句——“立子以貴,不以長……母貴則子何以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即在庶子之間,也要先看母親名號身份的高低,而非長幼之序,即“子以母貴”?!澳敢宰淤F”,則是指若庶子得立,母親身份也相應(yīng)變得更為尊貴。所以準(zhǔn)確地說,皇位繼承順序,是先嫡后庶、先貴后長、先長后幼。
圖為翼善冠。冠后立有一對朝上的折角。皇帝與皇太子、諸王的翼善冠造型一致。
圖為皮弁。外覆烏紗,皇太子、親王均為九縫,每縫前后各用五彩玉珠九顆。
不過在漢朝初期,后宮制度簡單,宮中除了皇后外,皇帝諸妾并無明確的等級區(qū)分,皆稱夫人。故景帝諸庶子也無明顯的身份不同。于是,遂按“先長后幼”的次序,漢景帝敲定了太子人選——庶長子劉榮。
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四月,景帝立庶長子劉榮為皇太子。景帝前元六年(前151年)秋九月,廢皇后薄氏。百年大計,似已落定。一日,大臣大行奏事完畢,援引《公羊傳》中的理論,對景帝說:“'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弊嗾埩⑻又笧榛屎螅l知卻觸怒了景帝,不僅誅殺大行,還廢太子為臨江王。
為鞏固太子地位,將劉榮之母立為皇后,本是順理成章之事??蓡栴}偏偏就出在了太子之母栗姬身上。
在本該左右逢源的后宮中,栗姬是個很“剛”的人。就在劉榮被立為太子后,劉啟的姐姐、館陶公主劉嫖曾主動聯(lián)姻,希望將女兒嫁給劉榮為妃,不料栗姬一口回絕。原來,長公主曾多次進(jìn)獻(xiàn)美女給劉啟,早已惹得栗姬不滿。
在栗姬處碰了釘子,長公主轉(zhuǎn)而相中了漢景帝的另一個兒子——膠東王劉徹,遂與劉徹之母王娡定下親事。自此以后,長公主一逮到機(jī)會,就在弟弟面前說栗姬壞話,又經(jīng)??洫勍醴蛉酥佑卸鄡?yōu)秀,自然引得漢景帝與栗姬生了嫌隙。
不過,儲位已定,景帝并不打算輕易更改。一日,他把栗姬和兒子們聚在一起,指著那些已經(jīng)封王的孩子說:“百歲后,善視之。”顯然,景帝是打算立栗姬為后的,并將孩子鄭重托付于她。誰知栗姬不肯答應(yīng),反倒出言不遜。景帝失望透頂,卻怒而不發(fā)。
在《春秋》大義“子以母貴,母以子貴”的原則下,要阻止栗姬成為皇后,就只能廢掉太子劉榮。
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春正月,皇太子劉榮被廢為臨江王。夏四月,王娡被立為皇后,同月,王皇后之子、膠東王劉徹被立為太子。后來的漢武大帝,就此在政治舞臺上登場亮相。
劉徹的被立,揭示了嫡長子繼承制的一個“變通”之法。按《漢書》載,漢景帝有14個兒子,劉徹乃庶出的“中子”,無論是從嫡庶還是長幼關(guān)系上看,他都毫無立儲希望。為了立這個心儀的兒子為儲,漢景帝便將其母身份變更為皇后,庶中子也由此成為嫡長子,其他諸子無論長幼,均被排除在了皇位繼承權(quán)之外,可謂是“創(chuàng)造嫡長子”。
劉徹自己當(dāng)了皇帝后,同樣的情形又幾乎上演了一次。他先是廢黜無子的陳皇后,在衛(wèi)子夫誕下長子劉據(jù)后,立衛(wèi)子夫為皇后,劉據(jù)身份由庶長子變?yōu)榈臻L子,六年后,再立嫡長子劉據(jù)為皇太子。
圖為矗立在甘肅瓜州戈壁灘上的雕塑“漢武雄風(fēng)”。攝影/聶大剛
當(dāng)皇后無子時,為了維護(hù)繼承制度的穩(wěn)定,廢黜無子皇后、改立有子妃嬪為后,成為強(qiáng)勢皇帝的一種殘酷手段。然而,這種方式需依賴強(qiáng)大的皇權(quán)為保障。到了東漢中后期,皇權(quán)旁落,外戚專權(quán),廢黜無子皇后的做法已行不通,遂出現(xiàn)了皇后收養(yǎng)庶子、立皇后養(yǎng)子為儲君的現(xiàn)象,用學(xué)者蘇鑫的話來說,是“嫡長子繼承制在特殊環(huán)境下的一種變通”。
即使皇后無子,嫡長子繼承制仍有補(bǔ)救、變通措施,而當(dāng)皇帝無子呢?
嫡長子繼承制就徹底淪為空談。為了維持皇位在一家一姓中穩(wěn)定傳承,遂只能按照與現(xiàn)任皇帝的血緣親疏、倫理關(guān)系、個人才德,在諸侯(王)中擇一人為嗣,即宗藩入繼。

唐憲宗李純

沒有妻子,何來嫡子


兩漢時代,首開中國的皇太子制度,也奠定了后世的立儲原則和變通之道。
而在后世的風(fēng)云變幻、社會嬗變中,作為立儲法則的嫡長子繼承制,不僅因現(xiàn)實情況而屢屢碰壁,還曾一度受到原則性的挑戰(zhàn)。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位嫡長子被立為皇太子?
唐朝第十二任皇帝、史稱“中興之主”的唐憲宗李純,在立儲一事上頗為耐人尋味。憲宗立儲有三個人選:長子李寧、次子李惲與三子李宥。
長子李寧的生母為紀(jì)美人;次子李惲的生母未在史書中留下姓名;李宥的母親郭貴妃是憲宗的原配、后宮地位最高者。若按照嫡長子繼承制,李宥是不二人選。然而登基4年后,憲宗卻頂住朝堂壓力,將17歲的長子李寧立為太子。
憲宗的選擇,其實是中晚唐以來的慣例。
安史之亂后繼位的皇帝,在立儲時,大多選擇長子為皇太子。比如唐肅宗李亨,立長子李豫為太子,而另一方面,他又立淑妃張氏為皇后。張皇后有自己的孩子。庶子出身的太子,遂與嫡母、嫡子產(chǎn)生了激烈的斗爭,最終以張皇后被殺、李豫繼位為結(jié)局。
唐憲宗立長子,可算援引成例。然而短短兩年后,太子一病不起、英年早逝,憲宗不得不再次面臨擇嗣的問題。這一次,朝野擁立郭貴妃之子的呼聲空前高漲,憲宗迫于壓力不得不立李宥為太子,并改名李恒。李恒為太子后,前朝請立郭貴妃為后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郭貴妃既是原配,又是太子生母,立為皇后是勢在必行。然而,唐憲宗卻拋出了兩個理由,堅決不立皇后:一是“上以歲暮,來年有子午之忌,且止”;二是“帝后庭多私愛,以后門族華盛,慮正位之后,不容嬖幸,以是冊拜后時”。從天干地支上講,所謂“子午之忌”,是指夫妻宮相沖,不宜娶妻?;实壑奘腔屎?,故不宜立后。這個說法,比較“玄學(xué)”。
另一條理由更實際一點——怕立后之后,皇后干涉自己寵幸妃嬪。
《甄嬛傳》劇照。
其實在唐朝皇帝中,憲宗的后宮規(guī)模并不算龐大,而郭氏也無“善妒”的名聲,正位后會干涉帝王寵幸妃嬪的推測,純屬猜想??梢姂椬诘倪@兩條理由,多少有些勉強(qiáng),其中若說有一點實在的信息,就是“后門族華盛”。
貴妃郭氏,乃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郭子儀的孫女,又是代國公郭曖和升平公主的嫡次女,集功臣之后與皇親國戚的身份于一體,是唐憲宗為廣陵王時三媒六聘的正妃。正是這種強(qiáng)大的家族勢力,讓唐憲宗頗為忌憚。
在唐早期,由于士族勢力依舊強(qiáng)盛,皇室多與士族聯(lián)姻,外戚家族勢力強(qiáng)大,女主、外戚干政頻繁,甚至出現(xiàn)外戚家族取代李唐政權(quán)的現(xiàn)象,即武周政權(quán)的建立。故而,自唐玄宗以來,為防女主干政,出現(xiàn)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xiàn)象——不立皇后。
隋唐以來,隨著科舉制影響力的日益深入,門閥日益衰落,再加上安史之亂等戰(zhàn)爭的嚴(yán)重沖擊,士族的衰落加劇。故李唐中后期皇儲的生母,出身高貴的僅有肅宗生母楊氏和穆宗生母郭氏。立儲一事不僅擺脫了嫡、庶之辨,甚至擺脫了生母身份等級的影響,以長子為優(yōu)先選擇,出身掖庭衣冠子或?qū)m人侍妾的皇儲生母并不少見。
太子在儲時間排行榜。
說回郭貴妃,終唐憲宗一朝,一直未被立為皇后。所以太子李恒,也一直未獲得名正言順的嫡子身份。7年之后,憲宗去世,李恒繼位,即歷史上的唐穆宗,而郭貴妃也終于被尊奉為皇太后,此后歷經(jīng)五朝,榮寵不衰。
唐亡宋興,科舉制進(jìn)一步深入,社會階層的流動加快,嫡庶觀念進(jìn)一步淡化,再加上宋朝皇帝常懷“絕嗣”之憂,故以嫡子身份入居?xùn)|宮者,屈指可數(shù)。而到了明代,似乎又“回光返照”,朱元璋甚至將“立嫡”寫入《祖訓(xùn)錄》,成為將皇位繼承原則寫入書面文字的第一位皇帝。
而此時的社會,早已不是魏晉隋唐時期門閥鼎盛的天下,外戚勢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不以個人喜好為轉(zhuǎn)移的“傳嫡制”,再度受到重視,彰顯出其在國家最高權(quán)力平穩(wěn)傳承上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
《一個人的結(jié)局》——皇權(quán)爭奪,注定是一場只能有一個人獲勝的比賽。孑然一身,是他們?yōu)檎莆兆罡邫?quán)力而付出的必然代價。繪畫/師引
中國歷史上,除了皇太子這樣的常規(guī)儲君外,還有皇太孫、皇太弟、皇太叔等另類儲君,他們往往在特殊的政治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不僅出現(xiàn)概率較低,成功登頂率就更低了。
皇帝立太子,目的是為了皇權(quán)在一家一姓的血統(tǒng)間傳遞,但皇權(quán)的本質(zhì)是從上到下都陪著一個人玩的游戲,一切以皇帝的好惡為標(biāo)準(zhǔn),但凡有人另起爐灶,必然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中國古代史上,距皇帝寶座僅一步之遙的太子比比皆是,秦始皇太子扶蘇、漢景帝太子劉榮、晉惠帝太子司馬遹、隋文帝太子楊勇、唐高宗太子李賢……這個名單還可以列一大串,與最高權(quán)力擦肩而過,除了悲慘的命運(yùn),沒有第二種選擇。

文章來源:中華遺產(chǎn)2024年08期
撰文:初芽
▲ 點擊下單 

甲午戰(zhàn)敗之后

2024-09-30

800年后,一例全球罕見的12世紀(jì)遺骸,揭開了中國“南海Ⅰ號”沉船的秘密....

2024-09-23

和親公主的福氣誰想要啊

2024-08-30

宋仁宗在位42年沒兒子繼承香火便宜了養(yǎng)子趙宗實

2024-08-07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