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醫(yī)師 來源:醫(y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老張今年78歲高齡了,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平時堅持服藥,血糖、血壓控制尚好,但前一陣子總感到頭暈,有時候左側手臂麻木,睡眠也不好。 去醫(yī)院做了頭顱CT檢查,提示有“腔隙性腦梗塞”,醫(yī)生給他開了鹽酸氟桂利嗪,10mg/次,睡前口服,囑其兩個禮拜后過來復診。 老張服用了這個藥,感覺效果挺好的,頭不暈了,手也不麻木了,而且服藥后睡眠特別好,他覺得這個藥效果好,也就沒有再去找醫(yī)生復診,就自己去藥店購又買了幾盒鹽酸氟桂利嗪,一直堅持服用差不多半年多了,現(xiàn)在其他方面都好,就是最近總覺得覺拿東西時右手抖動,尤其精細動作時更明顯,開始他并未當回事,可是手抖越來越嚴重,而且右手也開始出現(xiàn)抖動,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 這下老張意識到事情不對,懷疑自己得了“老年帕金森”,急忙到當?shù)蒯t(yī)院神經內科就診。 樹欲靜而風不止,手抖究竟何緣始? 醫(yī)生詳細詢問病史,用藥史,經過仔細查體及系統(tǒng)的輔助檢查,認為他的手抖與其長期服用“氟桂利嗪”有關。 醫(yī)生告訴他立即停止服用“氟桂利嗪”,并給予營養(yǎng)神經、改善微循環(huán)及對癥處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他的手抖現(xiàn)象逐漸消失。至此老張才放下心來,原來是藥物導致的手抖,病因不是“老年帕金森綜合征”,而是“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 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概念 我們知道帕金森綜合征(PD)又名震顫麻痹,是一種以中腦黑質多巴胺神經元進行性退變?yōu)橹?、多系統(tǒng)受累的緩慢進展的中老年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特指各種原因(腦血管病、中毒、外傷、藥物等)造成的以震顫、肌張力增強和運動減少等為主的一組臨床癥候群。 那么顧名思義,藥源性“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就是指與服藥相關的“震顫麻痹”。據統(tǒng)計,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發(fā)病率僅次于老年帕金森病及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 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特點 1. 有明確的可疑藥物應用史; 2. 臨床以老年人居多,女性患者比例明顯較高(約占62.6%); 3. 其手抖多表現(xiàn)為姿勢性震顫,即肢體處于某種姿勢時出現(xiàn)震顫,尤其是完成精細動作時更加嚴重。 4. 雙側對稱性起病較多見;癥狀以強直和少動更為多見,也可有其他錐體外系表現(xiàn),靜坐不能,肌張力障礙等。 5. 藥源性震顫麻痹的癥狀可隨藥物增減而波動,停藥后好轉,繼續(xù)用藥加重??赡芩幬锔蓴_了中腦黑質紋狀體系統(tǒng)多巴胺代謝有關。 哪些藥物可能導致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 臨床上不僅“氟桂利嗪”會引起藥源性震顫麻痹,理論上講,凡是可以阻斷突觸后多巴胺受體或導致多巴胺耗竭的藥物均可誘發(fā)帕金森綜合征。 其機制為:這些藥物直接或間接抑制黑質-紋狀體多巴胺通路,使抑制性遞質多巴胺釋放減少,造成興奮性遞質乙酰膽堿相對增多,出現(xiàn)乙酰膽堿興奮癥狀。患者表現(xiàn)為肢體震顫、運動障礙、靜坐不能、甚至伴有精神抑郁、焦慮等癥狀。 近年來,由于新藥的開發(fā)與應用逐年增多,藥物導致的帕金森綜合征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筆者綜合文獻報道,總結可能導致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藥物如下: 1. 多巴受體拮抗劑 1.1 吩噻嗪類抗精神病藥物 代表藥物奮乃靜、氟奮乃靜,其結構含哌嗪基和含氟元素(三氟丙嗪、三氟拉嗪),容易引起帕金森綜合征,約占用藥人數(shù)的60%;含硫元素,如氯丙嗪、甲硫達嗪,短期小劑量誘發(fā)錐體外系反應的作用相對較弱,但長期大劑量應用可誘發(fā)帕金森綜合征。 1.2 噻噸類藥物 代表藥物氟哌噻噸(黛力新),其基本結構與吩噻嗪類相似,其中三氟噻噸誘發(fā)帕金森綜合征較多見。 1.3 丁酰苯類藥物 代表藥物氟哌啶醇,含氟及含哌嗪基的氟哌啶醇、三氟哌多較易引起帕金森綜合征,但較吩噻嗪類藥物輕。 1.4 苯甲酰胺衍生物 代表藥物舒必利、硫必利、氨磺必利等,該類藥物臨床作為治療老年性精神障礙(抑郁和行為異常)及肌張力障礙的常用藥,應用較廣,因此引起帕金森綜合征也較多。 2. 胃腸促動力藥物 代表藥物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 、西沙必利等,為外周多巴胺受體阻斷藥,具有中樞作用,對延髓第四腦室底部極后區(qū)催吐化學感受區(qū)的多巴胺受體有阻滯作用,因而具有鎮(zhèn)吐作用,長期大量應用易誘發(fā)帕金森綜合征。 3. H2受體阻滯劑 代表藥物西咪替丁亦為外周多巴胺受體阻斷藥可抑制黑質和黑質-紋狀體通路中某些微粒體酶,而使紋狀體中的多巴胺含量減少,引起帕金森綜合征。 4. 降壓藥 4.1 利血平 利血平(目前臨床上很少單獨使用),其藥理作用使交感神經末梢囊泡內遞質(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耗竭,因此長期應用易誘發(fā)帕金森綜合征和抑郁癥。復方制劑北京降壓零號中含有利血平,若選擇此類藥物作為長期降壓藥,有引起帕金森綜合征的風險。 4.2 甲基多巴 甲基多巴,其代謝產物作為假性遞質爭占多巴胺的受體,降低多巴胺的濃度,導致帕金森綜合征。 5. 鈣通道阻滯劑 5.1 鈣通道非選擇性阻滯劑 鈣通道非選擇性阻滯劑:代表藥物氟桂利嗪、桂益嗪,擴張對血管平滑肌有擴張作用,改善缺大腦缺血血癥狀,不影響心率及血壓,用于治療多種神經系統(tǒng)疾病如偏頭痛、眩暈癥等,臨床常用。 該藥同時對內源性多巴胺具有阻滯作用,在用藥數(shù)周或數(shù)月后可出現(xiàn)帕金森綜合征,是我國基層患者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主要原因。日本報道氟桂利嗪引起帕金森綜合征的發(fā)生率為20%,有卒中史者為50%(卒中患者尤為慎用)。 5.2 鈣通道選擇性阻滯劑 鈣通道選擇性阻滯劑: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等,舒張血管降低血壓,并具有減慢心率、抗心律失常作用,有報道也可引起帕金森綜合征,大劑量或長期應用更易誘發(fā),機理同上。 6. 抗抑郁藥 6.1 三環(huán)類或四環(huán)類抗抑郁藥 三環(huán)類或四環(huán)類抗抑郁藥,代表藥物多塞平,阿米替林等,除作用于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5-HT)系統(tǒng)外,同時作用于多巴胺系統(tǒng),因此易誘發(fā)帕金森綜合征。 6.2 SSIR類抗抑郁藥 SSIR類抗抑郁藥,代表藥物,帕羅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文拉法辛等,近年來有報告增加趨勢,尤為對有原發(fā)性帕金森病的患者合用可能加重癥狀,抗抑郁或焦慮藥能增強中樞5-羥色胺活動,抑制多巴胺功能引起藥源性震顫麻痹。 7. 抗亨廷頓舞蹈癥藥物 抗亨廷頓舞蹈癥藥物丁苯那嗪可耗竭多巴胺類物質,有可能對突觸后膜多巴胺受體有阻斷作用而引起帕金森綜合征。 8. 抗心律失常藥 抗心律失常藥胺碘酮,可引起靜止性震顫和強直,可能與基底節(jié)紋狀體損傷有關。 9. 抗組胺藥物 以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為主,代表藥物異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等,均有導致帕金森綜合征的報告,應避免長期或大劑量應用。此類藥物為吩噻嗪衍生物,是其導致帕金森綜合征的可能原因。 10. 抗生素及抗腫瘤藥 兩性霉素B、米諾環(huán)素、左氧氟沙星及氟尿嘧啶靜注后,少數(shù)患者出現(xiàn)帕金森綜合征。 11. 其他 哌替啶、利培酮、曲美他嗪、碳酸鋰、丙戊酸、苯妥英鈉也有報道可引起帕金森綜合征; 藥源性震顫麻痹的預防和治療 對于藥源性震顫麻痹,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為了避免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發(fā)生,臨床用藥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嚴格把握藥物的適應癥,避免無指征用藥,盡量避免選用容易引起錐體外系副作用的藥物,尤其對于年齡>60歲老年患者。 2. 短期用藥,上述藥物避免大劑量,超療程使用;使用鈣通道阻滯劑氟桂利嗪或桂利嗪等藥時,療程不宜過長,劑量宜小,且間歇用藥更為合理,用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一旦出現(xiàn)癥狀應盡早停用。 3. 早期識別,慎重用藥。臨床常有抑郁癥患者在抗抑郁藥治療之后出現(xiàn)少動,面具臉,誤認為抑郁控制差,持續(xù)加量會導致帕金森病癥狀;老年人有帕金森病、癡呆或震顫家族史的人以及接受多種藥物治療的患者,處方藥物時要慎之又慎,用藥期間應做好監(jiān)測,防止藥源性癥狀惡化。 4. 預防性用藥:使用抗精神病藥物通常同時給予抗膽堿能藥物,如阿托品、苯海索等,可使藥物引起的帕金森綜合征減輕或不發(fā)生。 5. 治療性用藥:由胃腸動力藥及鈣通道阻滯劑而引起的運動或姿勢性震顫,必要時可選用苯海索緩解震顫,但老年人使用容易引起尿潴留。 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預后 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發(fā)生多與藥物劑量有關,少數(shù)可能有易感性。絕大部分病人在停止服用藥物后數(shù)周癥狀即會減輕,1~4個月可完全消失。但也有長達1年之久才恢復正常的,但據研究,臨床上也有一小部分的患者(約10%)停藥后癥狀持續(xù),甚至進行性加重,可能需要藥物干預。但盡量避免使用左旋多巴,其可能會使癥狀惡化,并誘發(fā)焦慮和幻覺等癥狀。 最后提醒大家,尤其是老年人,平時用藥切勿一成不變、盲目服藥,警惕用藥不當引起的震顫麻痹如手抖癥狀,應定期神經專科門診復診,適時調整藥物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