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新山的夜幕下,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震驚了整個國家。時間定格在2017年2月18日凌晨3點20分,22歲的華裔少女沈可婷正駕車行駛在一條昏暗蜿蜒的山路上。 這條路,平時就鮮有車輛經(jīng)過,更別說是在這深夜時分。然而,就在這份寧靜中,一場悲劇悄然降臨。 沈可婷在通過一個彎道時,迎面遭遇了一群騎著改裝自行車的少年飆車黨。這些少年騎著經(jīng)過特殊改裝的“蚊型自行車”,速度快得驚人,且沒有任何安全措施。在昏暗的路況下,沈可婷雖然緊急剎車,但仍無法避免碰撞。 一瞬間,8名少年喪生,另有8人受傷,沈可婷的車也翻了個底朝天。她掙扎著爬出車外,撥打了急救電話。 警方和法庭發(fā)現(xiàn),沈可婷在事發(fā)時并未超速,也沒有受到酒精或藥物的影響,更沒有分心玩手機。相反,是那群少年在公路上逆向騎行,且他們的自行車沒有任何剎車和安全裝置。 2019年,新山推事庭裁定沈可婷罪名不成立,無須出庭自辯。但這一判決并未平息爭議,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波瀾。原因無他,8名死者和8名傷者都是馬來族人,而沈可婷則是華裔。 在馬來西亞,華裔雖然貢獻了大部分的稅收,但在政壇上的影響力卻微乎其微。這次事件,無疑讓種族問題浮出了水面。 控方不滿判決,提出上訴。馬來西亞高等法院隨后推翻了推事庭的裁決,要求沈可婷回到推事庭自辯。這一決定,讓原本就緊張的種族關(guān)系更加微妙。 2021年,新山推事庭再度裁定沈可婷罪名不成立,當庭釋放。然而,這一判決并未得到所有馬來族民眾的認可,他們紛紛要求重判沈可婷。 輿論的浪潮越滾越大,甚至引發(fā)了馬來族和華裔之間的互相敵視。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山高庭在2022年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推翻推事庭的裁決,裁定沈可婷危險和魯莽駕駛導(dǎo)致他人死亡的罪名成立,判處6000令吉罰款及六年監(jiān)禁。 這一判決,本意是為了平息事端,卻沒想到引發(fā)了更大的爭議。 當?shù)厝A裔群體紛紛站出來聲援沈可婷。請愿網(wǎng)站上出現(xiàn)了兩項要求釋放沈可婷的聯(lián)署活動,短時間內(nèi)就累積了150萬個簽名。大部分馬來人也開始表示同情沈可婷,認為她在這場事故中并無過錯。 網(wǎng)絡(luò)上一度發(fā)起“獵巫行動”,指責那些放任孩子凌晨騎危險自行車的父母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這場規(guī)模龐大的“種族歧視”爭論,引起了華基政黨馬華公會的注意。公會廣泛指責司法部門的系統(tǒng)已經(jīng)崩潰,并推動引導(dǎo)種族情緒的輿論炒作。 在輿論的壓力下,馬來西亞上訴庭批準了沈可婷的上訴申請,并允許她保外候?qū)彛瑫壕張?zhí)行高等法院的判決直至上訴程序結(jié)束。 沈可婷聘請了馬來西亞前總理的御用律師鄭寶德。鄭律師在深入研究案件后,找到了關(guān)鍵性的突破口:魯莽駕駛、危險駕駛、超速駕駛是三種不同的危險行為,且每項指控只能有一項特定的罪行。對沈可婷的指控顯然違反了這一基本法則。 上訴庭最終裁定高等法院的判決無效,沈可婷上訴成功,被判無罪釋放。 歷時6年,沈可婷終于重獲自由。然而,這場事故給她帶來的心理陰影卻難以消散。她在庭后向死者家人道歉時表示,雖然自己恢復(fù)了清白和自由,但這場悲劇仍然困擾著她。她真誠地向死者家人道歉,并表示將用余生為這場悲劇贖罪。 沈可婷案不僅成為馬來西亞司法史上的重要案例,更促使法律和社會進一步關(guān)注交通安全和青少年的教育問題。這場事故提醒我們,交通安全無小事,每一個細節(jié)都可能關(guān)乎生命。同時,它也暴露了馬來西亞社會深層次的種族問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去化解和調(diào)和。 無論如何,沈可婷案已經(jīng)塵埃落定。但這場事故留給我們的思考和警示,卻將永遠銘刻在心中。愿逝者安息,生者堅強;愿我們都能從這場悲劇中汲取教訓,共同守護好我們的生命和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