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小醫(yī) 2024年11月25日 17:31 河北 流鼻血兩針:三叉一+肩中 三叉一 [詮解發(fā)揮] 三義一穴( 又名肺叉)(圖13-2)
大名釋義:二指與三指,三指與四指,四指與五指叉縫之間各有一個穴位??偯嫜?。此為第一個叉穴,故名之三叉一穴。
定位及取穴:在手背第二與第三指縫接合處,握拳取穴。 維杰經(jīng)驗主治:肩痛、背痛、頸項痛、腰痛、脅痛、胃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調(diào)補肺氣。
解說及發(fā)揮: 1.本穴在二三指間,又名肺叉,簡稱叉一穴。本穴與手陽明大腸、手厥陰心包經(jīng)有關。肺與大腸相表里,能補肺氣,治頸肩腰背痛,效果甚佳。
2.手足厥陰通,大腸亦與肝通,肺主氣,肝藏血,本穴亦能治痛。
3.本穴位置與奇穴斷紅穴位置相符,能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及崩漏,曾以此穴治療多例崩漏,重病配大敦、隱白甚效。
肩中 [詮解發(fā)揮] 肩中穴(圖4-7)
[董師原文]
部位:當后臂肱骨之外側(cè),去肩骨縫
二寸五分。
主治:膝蓋痛(特效針)、皮膚病(頸項
皮膚病有特效)、小兒麻痹、半身不遂、心
跳、血管硬化、鼻出血、肩痛。
取穴:手臂下垂,自肩骨向下二寸半,
肩中央是穴。
手術:針深五分至一寸。
運用:左肩痛扎右穴;右肩痛扎左穴。
[詮解發(fā)揮]
穴名新釋:肩中穴位于肩臂三角肌之
中央,故名肩中。
定位及取穴:肩中穴位于肩臂三角肌
之正中央,去肩骨縫三寸。
現(xiàn)代解剖:肌肉:三角肌外側(cè),二頭肌
與三頭肌肌腹間。血管:頭靜脈、腋動脈、肱動脈。神經(jīng):腋神經(jīng)。
楊維杰新肩中穴:去肩骨縫三寸,在肩之正中央。
維杰新用:治肌萎縮及皮膚病甚效,治下肢無力、半身不遂亦佳。
解說及發(fā)揮:
1.此穴老師原書說:“去肩骨縫二寸五分?!睂嶋H應用時應系“去肩骨縫三寸,在肩之正中央”。 2.此穴治膝蓋痛,尤其是抬腳無力及肩痛甚效,老師最常用此穴治療膝痛及拾腿無力。蓋此穴與陽曉脈有關,蹺脈起發(fā)于跟踵跟踵及申脈穴照海穴、居偃穴正好都是舉足行高關節(jié)蹺捷之處。在臂三角肌周圍之巨骨、肩偶(董氏奇穴此處為背面穴,董師治全身疲勞,兩腿發(fā)酸)儒俞(董氏奇穴之水愈即此穴,治全身無力),及董氏奇穴肩中,此數(shù)穴皆為捷舉手足之穴點。
3.以太極全息對應而論,本穴位居下焦中央,亦系能治療膝痛之原因。又肩中之三角肌為塊狀的肉,塊狀的肉為筋,以筋治筋,膝為筋之腑,故能治之。 4.本穴位于肩之正中央,等高對應,能治肩痛,確具卓效(體應針法)。
5.本穴適當三角肌中央,肩之肌肉豐富,肉多者,走陽分、走表分,善治皮膚病甚效。此穴肌肉豐富,以肉治肉,故治肌萎縮,及治下肢無力、半身不遂亦佳(此即余之體應針法)。
6.肩部大太極對應于頭,本穴位于肩部中央,對應于鼻,能治鼻病,因該處肌肉豐富,補氣斂澀之力甚好,善于治療鼻塞、鼻出血甚效。
7.本穴治膝痛甚效,可歸類為幾大原理:①與陽蹺脈有關;②塊狀的肉為筋,以筋治筋,膝為筋之腑,故能治之;③太極全息對應。
8.個人治療膝痛,有兩組特效針,即:①十四經(jīng)之內(nèi)關、太沖;②奇穴之心門、火主。取穴較為方便,原理及應用時機皆可詳見心門及火主之詮解。但對拾腿無力之膝痛,余則以肩中穴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