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北京一處管理戰(zhàn)犯的特殊建筑里,一位身材矮小的老人正在和一位年輕訪客密談。這位老人曾是統(tǒng)率十幾萬大軍的國民黨第十二兵團司令,現(xiàn)在卻因為兩個不服,成為最后一批獲得特赦的戰(zhàn)犯。在那個特殊年代,這樣的倔強幾乎要了他的命。 最后的倔強者在功德林戰(zhàn)犯管理所,關(guān)押著一百多位將軍級戰(zhàn)犯。大多數(shù)人早已認罪悔過,獲得特赦重獲自由。但黃維和文強卻顯得格外特立獨行。他們不寫悔過書,不低頭認錯,就這樣在高墻內(nèi)又多待了整整16年。 有意思的是,這種倔強反而成了他們的護身符。那些在1959年第一批獲得特赦的將軍們,不少都在文革期間遭受迫害。而黃維因為不識時務(wù),反倒在高墻的庇護下平安度過了那段動蕩歲月。 一個軍人的驕傲在戰(zhàn)俘營里,黃維有著自己的堅持。他常說罵我反動可以,但說我是笨蛋和草包,那就不行。這話聽著好笑,卻道出了一個職業(yè)軍人的倔強。 要知道,這位老將軍可不是浪得虛名。他20歲當團長,24歲升旅長,27歲成為師長,34歲就是軍長了。在44歲那年,他已經(jīng)是統(tǒng)領(lǐng)十幾萬人的兵團司令。在當時的國民黨軍隊里,這樣的升遷速度堪稱火箭般的存在。 對手眼中的另一面但最讓人意外的是,這個倔強的老頭對自己的對手陳賡卻格外推崇。每次提到這位昔日的黃埔同學,他總是贊不絕口陳賡是真本事,能打仗,會做人。 在那個年代,這種對敵人的評價可不常見。但黃維就是這么直接,他說陳賡在廣東東征時救過蔣介石的命,是個難得的人才。這種超越政治的評價,讓人看到了一個軍人的真性情。 知恩不忘義黃維還有兩個不罵一個是蔣介石,一個是陳誠。這可不是阿諛奉承,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激。他說蔣介石給了他機會,陳誠讓他平步青云。但說起戴笠、毛人鳳這些特務(wù)頭子,他就毫不客氣背后打黑槍的,算什么英雄好漢? 有趣的是,當年跟他一起被俘的副手胡璉,逃出去后不但不照顧黃維家屬,反而痛罵黃維害死了十幾萬人。但黃維提起此事時,卻很少抱怨。這種寬容,倒是讓人想起了古代那些重情重義的將門之風。 1975年,黃維終于走出了功德林。在那里,他度過了整整26個春秋。有人說,這位老將軍的倔強有點可笑,但也有人說,正是這種倔強,保住了他的性命,也保住了他的尊嚴。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能夠堅持自己,或許就是最大的勝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