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初冬,只需一夜寒風掠過之后,那些湖泊和河流便結(jié)下薄冰,像是罩上了一層透明的濾鏡晶瑩剔透,抑或如一層透明的紗幔,輕輕地覆蓋在殘荷之上。透過冰面,殘荷的輪廓依稀可見,枯黃的葉片蜷縮著,像是在寒冷中抱緊了自己,卻依然倔強地保持著最后的姿態(tài)。 殘荷的莖梗彎折交錯,在冰下形成了不規(guī)則的線條,猶如畫家以粗獷的筆觸勾勒出的骨架,透著一種堅韌的力量。它們或直立,或傾斜,每一根都訴說著曾經(jīng)與風雨抗爭的故事。 冰的晶瑩與殘荷的黯淡相互映襯,營造出一種冷色調(diào)的氛圍。冰下的世界仿佛被定格,殘荷的每一處細節(jié)都被清晰地展現(xiàn),那破碎的邊緣、干枯的紋理,都成為了這幅油畫中獨特的筆觸。 在這片寂靜的池塘中,薄冰下的殘荷像是被大自然遺忘的角落,卻又以一種別樣的美吸引著目光。它們不悲不喜,安然地沉睡在這冰的懷抱里,等待著春天的喚醒。 這幅獨特的油畫,沒有鮮艷的色彩,沒有熱鬧的場景,卻有著一種寧靜而深沉的魅力。它讓人在寒冬中感受到生命的頑強與不息,也讓人感嘆歲月的無情與有情,無情地讓繁華落幕,有情地留下這殘荷的美麗,供人品味和思索。 覆于冰下的枯荷之美,雖然沒有了盛夏時的繁花似錦和綠葉簇擁,卻以簡潔的線條勾勒出一種空靈的意境。枝干的交錯,葉片的零亂,在減法中呈現(xiàn)出一種樸素的美感,宛如中國水墨畫中的留白,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讓人在簡約中領(lǐng)悟到“少即是多”的藝術(shù)真諦。 枯荷之美還在于其靜謐與深沉。秋冬之際,池塘邊一片寂靜,枯荷在寒風中獨自挺立,這份寧靜中蘊含著一種深沉的力量。它讓人在喧囂的塵世中找到一份內(nèi)心的安寧,感受到一種超脫浮華的寧靜之美,引發(fā)人們對生命本質(zhì)和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薄冰之下,如何才能用鏡頭成就一幅油畫般的殘荷作品呢? 一、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天氣 清晨或傍晚時分,光線較為柔和,色彩也更豐富,能為殘荷增添戲劇性和藝術(shù)感。 陰天或有薄霧的時候,光線均勻,能營造出一種朦朧的氛圍,類似油畫的質(zhì)感。 二、構(gòu)圖技巧 運用簡潔的構(gòu)圖,突出殘荷的主體。可以選擇一枝或幾枝殘荷作為焦點,避免畫面過于雜亂。 嘗試不同的角度,如低角度拍攝可以強調(diào)殘荷的挺拔和立體感,高角度則可以展現(xiàn)冰面與殘荷的整體布局。 三、相機設(shè)置 調(diào)整相機參數(shù),降低感光度以減少噪點,提高畫質(zhì)。 適當降低快門速度,可以使水面和冰面顯得更加柔和,營造出油畫般的流動感。但要注意使用三腳架保持相機穩(wěn)定。 四、后期處理 調(diào)整色彩飽和度和對比度,增強畫面的色彩層次感。 可以添加一些模糊效果,模擬油畫的筆觸和質(zhì)感。但不要過度處理,以免失去自然感。 圖文創(chuàng)作/大澤擎天 ~~~~~~~~~~~~~~~~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魂歸荷處荷去荷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