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子在廚房,來回走動 我總以為那是母親 其實不是。她離開我們 有一段時間了。 我黯然淚下,對著甜酥餅和一碗豆?jié){。 這是她喜歡的食物。 讀到小西的詩。 某年,在故鄉(xiāng),又到冬至,成都開大太陽,我剝開一個柚子,放在太陽下曬暖,再一瓣瓣遞給她吃。 她愛吃柚子。 那天,她說:“明年我就有力氣了?!?o:p> 食物,真是生命能量之源。 記得,電影《米其林情緣》,就是一部食物詩篇。 呈現印度文化和法國文化碰撞,西紅柿,菌菇,香料,在畫面里都是那么美,秀色可餐,值得引起食欲,研究,或戰(zhàn)爭。 ——食物中有回憶。 是的,一道“炸糖耳朵”讓男主人公想起母親,一道“豬腳湯”讓女主人公想起父親。 誰說不是呢? 食物就是一條一直流淌不止的暗河,聯接著故鄉(xiāng)的廚房,父母的飯桌,親人的交談,一些黃昏燈下的歡聲笑語,一些忽而讓筷子停在半空的潸然淚下,食物多有情,多美好。 看著看著,忍不住站起身,“想去廚房做飯?!?o:p> ——我愛誰就會給誰做飯。 大姐曾說這話。 每回故鄉(xiāng),在她家,她就做飯給我吃。 以前,媽媽在時,不說愛,也這么做。 想到大姐寄的臘腸在冰箱里,想給孩子做臘味飯,她愛吃的。 于是提前進到廚房,開始一系列動刀動水動手,想起沒看完的電影,和此刻的川味臘腸,手起刀落,香味泛出來。 ——沒有什么東西能夠比食物更能拯救人的情緒, ——足以對抗許多陡然而生來路不明的絕望。 冬日,讀熹微《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隨手一翻開就是這頁。 很多個被各樣食物拯救復活的瞬間,如記憶碎片,紛落成花朵。 讓人在血泊中活下去的食物們啊,最是人間治愈系。 它們若開口,一字一句,必有千山萬水的情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