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兵法謀略《三十六計》全集:原文 譯文

 谷山居士 2024-12-16

Image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于南北朝,成書于明清。它是根據(jù)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jīng)驗總結(jié)而成的兵書。據(jù)原書“序言”說,在全書“三十六計”中,每六計為一套,共分六套:第一套為“勝戰(zhàn)計”,第二套為“敵戰(zhàn)計”,第三套為“攻戰(zhàn)計”,第四套為“混戰(zhàn)計”,第五套為“并戰(zhàn)計”,第六套為“敗戰(zhàn)計”。前三套是處于優(yōu)勢時所用之計,后三套是處于劣勢時所用之計。每套又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

勝戰(zhàn)計

第一計瞞天過海、第二計 圍魏救趙、第三計 借刀殺人

第四計以逸待勞、第五計 趁火打劫、第六計 聲東擊西

處于絕對優(yōu)勢地位之計謀。君御臣、大國御小國之術(shù)也??糊堄谢?。

第一計:瞞天過海

備周而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nèi),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譯文】

防備過于周密,容易導致思想麻痹、意志松懈,司空見慣的事情就不會引起懷疑。密謀隱藏在公開的行動之中,而不是與公開行動相對立的。最公開的行動當中往往隱藏著最秘密的陰謀?!兑捉?jīng)》陰在陽之內(nèi),不在陽之對。

【按語】

陰謀作為,不能于背時秘處行之。夜半行竊,僻巷殺人,愚俗之行,非謀士之所為也。如:開皇九年,大舉伐陳。先是弼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歷陽,大列旗幟,營幕蔽野。陳人以為大兵至,悉發(fā)國中士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眾復散,后以為常,不復設(shè)備。及若弼以大軍濟江,陳人弗之覺也。因襲南徐州,拔之。

【譯文】

施行計謀,不必選擇背著人和隱蔽的地方進行。趁黑夜行竊,鉆進僻靜的巷子里殺人,這些都是愚蠢、鄙俗之人的行為,真正的智謀之士是不屑于此的。如:公元589年,隋朝大舉攻打陳國。戰(zhàn)前,隋將賀若弼奉命統(tǒng)領(lǐng)江防,經(jīng)常組織沿江守備部隊調(diào)防。每次調(diào)防都命令部隊在歷陽集中,還特令三軍集中時,必須大張旗幟,遍支營帳,張揚聲勢,好迷惑陳國。陳國果然難辨虛實,起初還真以為隋朝大軍到來,就把國中士卒兵馬全部發(fā)了出來,準備迎戰(zhàn)??刹痪煤?,卻發(fā)現(xiàn)隋軍守備人馬只是調(diào)防,并非出擊,陳國便撤回集結(jié)的迎戰(zhàn)部隊。如此三番五次,隋軍調(diào)防頻繁,陳國也就司空見慣,不再加以防范,戒備開始松懈。等到隋將賀若弼率大軍渡過長江,陳國軍隊仍毫無覺察。因此,隋軍輕而易舉,一舉拔取陳國的南徐州。

第二計:圍魏救趙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譯文】

進攻兵力集中、實力強大的敵軍,不如使強大的敵軍分散減弱了再攻擊。攻擊敵軍的強盛部位,不如攻擊敵軍的薄弱部位來得有效。

【按語】

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流;弱者塞其虛,如筑堰。故當齊救趙時,孫子謂田忌曰:“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擊,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span>

【譯文】

治兵就像治理洪水一樣:對于來勢兇猛的敵人,要避開它的鋒芒,就好比治理洪水要導流一樣;對于弱勢的敵人,要堵住它,殲滅它,就好比治理洪水要修筑河堤一樣。所以,當齊國派兵去解趙都邯鄲之圍時,孫臏對田忌說:“要解開雜亂紛繁的紐結(jié),不能握緊拳頭;要解救打架的人,不能自己參與打斗;只要抓住敵方要害,攻其薄弱環(huán)節(jié),使敵方處于受阻的困難局面,趙都之圍便自然而然解除了。”

第三計:借刀殺人

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出自力,以損推演。

【譯文】

敵人的情況已經(jīng)明了,友方的態(tài)度尚未確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滅敵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這是從《損》卦推演出的計策。

【按語】

敵象已露,而另一勢力更張,將有所為,便應(yīng)借此力以毀敵人。如:鄭桓公將欲襲鄶,先向鄶之豪杰、良臣、辯智、果敢之士,盡書姓名,擇鄶之良田賂之,為官爵之名而書之,因為設(shè)壇場郭門之外而埋之,釁之以雞緞,若盟狀。鄶君以為內(nèi)難也,而盡殺其良臣?;腹u鄶,遂取之。諸葛亮之和吳拒魏,及關(guān)羽圍樊、襄,曹欲徙都,懿及蔣濟說曹曰:“劉備、孫權(quán)外親內(nèi)疏,關(guān)羽得志,權(quán)必不愿也??汕踩藙褴b其后,許割江南以封權(quán),則樊圍自解?!辈軓闹鹚煲娗?。

【譯文】

敵對勢力的跡象已經(jīng)顯露出來,如果又發(fā)現(xiàn)另一種勢力正在發(fā)展,且不久就會有所行動,這時就應(yīng)借此勢力去摧毀敵人。比如,鄭桓公將要攻打鄶國,先羅列了鄶國的豪杰、忠臣、善辯智者、英勇果敢之士的名單,公開張貼布告,說要把鄶國的良田贈送給他們,封給他們各種官爵,并在城郊設(shè)起祭壇,把名單埋在地下,殺雞血染錦緞,裝作盟誓的樣子。鄶國國君以為國內(nèi)這些豪杰、良臣要勾結(jié)鄭國作亂,便按照以上公布的名單把他們一個個殺掉了?;腹吹洁攪澜?、良臣都已除盡,便馬上攻打鄶國,并占領(lǐng)了鄶國。又如,諸葛亮與吳國結(jié)盟,抗拒曹操。當關(guān)羽圍攻魏地襄陽、樊城時,曹操嚇得準備遷都。司馬懿及蔣濟勸說曹操道:“劉備、孫權(quán)表面上是親戚,實際上隔閡卻很深,如果關(guān)羽的目的達到了,孫權(quán)內(nèi)心肯定是不甘愿的。因此,可以派人去勸說孫權(quán)攻關(guān)羽后方,答應(yīng)割讓江南的土地封給孫權(quán),這樣,樊城的包圍就會自然解除?!辈懿俾爮拇擞?,關(guān)羽終于敗走麥城,最后被孫權(quán)所擒。

第四計:以逸待勞

困敵之勢,不以戰(zhàn),損剛益柔。

【譯文】

控制敵方力量發(fā)展的命脈來扼殺他,而不采取進攻的形勢,逐漸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強變?nèi)酢p剛益柔:語出《易經(jīng)·損》?!皠偂?、“柔”是兩個相對的事物現(xiàn)象,在一定的條件下相對的兩方有可相互轉(zhuǎn)化。

【按語】

此即制敵之法也。兵書云:“凡先處戰(zhàn)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zhàn)地而趨戰(zhàn)者勞。故善戰(zhàn)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北鴷摂?,此為論勢,則其旨非擇地以待敵,而在以簡馭繁,以不變應(yīng)變,以小變應(yīng)大變,以不動應(yīng)動,以小動應(yīng)大動,以樞應(yīng)環(huán)也。如管仲寓軍令于內(nèi)政,實而備之;孫臏于馬陵道伏擊龐涓;李牧守雁門,久而不戰(zhàn),而實備之,戰(zhàn)而大破匈奴。

【譯文】

這是牽制、調(diào)動敵人的計策。兵書上說:“凡是先到達作戰(zhàn)地等待時機破敵的軍隊就會顯得很從容,后到達作戰(zhàn)地而倉促應(yīng)戰(zhàn)的軍隊就會處于疲勞奔命的被動局面。所以,善于用兵的人,總是能調(diào)動敵人而不被敵人牽著鼻子走?!北鴷鲜怯懻撟鲬?zhàn),這里主要是討論(政治斗爭)態(tài)勢。其主旨主要不在于選擇有利地形以待機殲敵,而是(強調(diào))以簡單馭繁雜,以不變應(yīng)萬變,以小變應(yīng)大變,以靜制動,以小的動作應(yīng)付大的動作,以抓住關(guān)鍵應(yīng)付周圍各種環(huán)境和事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像管仲寓軍事于內(nèi)政,寓兵于民,以扎扎實實加強戰(zhàn)備;孫臏在馬陵道伏擊龐涓;李牧堅守雁門,久不出擊,而在積極作戰(zhàn)斗準備,所以后來作戰(zhàn)時才能一舉大破匈奴。

第五計:趁火打劫

敵之害大,就勢取利,剛決柔也。

【譯文】

敵人的處境艱難,我方正好乘此有利時機出兵,堅決果斷地打擊敵人,以取得勝利。剛決柔也:語出《易經(jīng)·夬》卦言乘敵之危,就勢而取勝的意思

【按語】

敵害在內(nèi),則劫其地;敵害在外,則劫其民;內(nèi)外交害,則劫其國。如:越王乘吳國蟹稻不遺種而謀攻之,后卒乘吳北會諸侯于黃池之際,國內(nèi)空虛,因而搗之,大獲全勝。

【譯文】

敵人國內(nèi)處境艱難,就乘機占領(lǐng)其土地;敵人受到鄰國的侵略,就乘機掠奪其民眾;敵人內(nèi)外交害,就乘機占領(lǐng)其國家。例如:越王勾踐乘吳國發(fā)生大旱災(zāi),連螃蟹和稻谷的種子都沒有的機會,策劃進攻吳國。后來終于等到吳王夫差率領(lǐng)精銳部隊到黃池與諸侯會盟、國內(nèi)空虛時,乘勢發(fā)起大舉進攻,很快滅亡了吳國,取得大勝。

第六計:聲東擊西

敵志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譯文】

敵人神志慌亂,不能正確預料和應(yīng)付事變和復雜局面,這是《易經(jīng)》''卦上說的'坤下兌上'的混亂征狀,要抓住敵人這不能自控的混亂之勢,機動靈活地運用時東時西,似打似離,進一步造成敵人的錯覺,出其不意地一舉奪勝。

【按語】

西漢,七國反,周亞夫堅壁不戰(zhàn)。吳兵奔壁之東南陬,亞夫便備西北。已而,吳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敵志不亂,能自主也。漢末,朱雋圍黃巾于宛,張圍結(jié)壘,起土山以臨城內(nèi),鳴鼓攻其西南,黃巾悉眾赴之。雋自將精兵五千,掩其東北,遂乘虛而入。此敵志亂萃,不虞也。然則,聲東擊西之策,須視敵志亂否為定。亂,則勝;不亂,則自取敗亡,險策也。

【譯文】

西漢景帝時,吳、楚等七國叛亂。周亞夫固守寨堡,拒不出戰(zhàn)。叛軍攻打東南角,亞夫識破敵人聲東擊西之計,在西北方向加強防備。不久,吳王精兵果然進攻西北面,自然沒有攻進。這是敵人指揮者堅定沉著,不受迷惑能自行判斷戰(zhàn)局的結(jié)果。西漢末年,朱雋包圍了宛城(今南陽)的黃巾軍,在城外堆起一座土山,面對城內(nèi),吹響鼓角,進攻西南角。黃巾軍立即集結(jié)到西南面進行抵抗,朱雋卻親自率領(lǐng)五千精兵,突然從東北面進行襲擊,得以乘虛而入。這是敵人指揮者思想糊涂,對戰(zhàn)場形勢不能正確預料和判斷的結(jié)果。這樣說來,聲東擊西的計策成功與否,必須視敵人是否真能被迷惑而定。如果敵人慌亂不定,運用此計就能取勝;如果敵人鎮(zhèn)靜自如,運用此計,就可能自取滅亡。這是一條相當冒險的計策。

敵戰(zhàn)計

第七計無中生有、第八計 暗度陳倉、第九計 隔岸觀火

第十計笑里藏刀、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處于勢均力敵態(tài)勢之計謀?;蜍S于淵。

第七計:無中生有

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譯文】

用假象欺騙敵人,但并不是完全弄虛作假,而是要巧妙地由假變真,由虛變實,以各種假象掩蓋真象,造成敵人的錯覺,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按語】

無而示有,誑也。誑不可久而易覺,故無不可以終無。無中生有,則由誑而真、由虛而實矣。無不可以敗敵,生有則敗敵矣。如:令狐潮圍雍丘,張巡縛蒿為人千余,披黑衣,夜縋城下;潮兵爭射之,得箭數(shù)十萬。其后復夜縋人,潮兵笑,不設(shè)備;乃以死士五百斫潮營,焚壘幕,追奔十余里。

【譯文】

把無裝成有,這是欺騙。欺騙行為不能長期使用,長期使用容易被對方發(fā)覺。因此,空無不能始終空無,要使無轉(zhuǎn)變?yōu)橛校@就是由假轉(zhuǎn)變?yōu)檎?,由虛轉(zhuǎn)變?yōu)閷?。自始至終是無,那是不能打敗敵人的。由無變?yōu)橛?,就能擊敗敵人。如唐朝叛將令狐潮圍攻雍丘城,雍丘城守將張巡命士兵扎一千個草人,披上黑色衣服,夜里用繩子吊到城下去。令狐潮的士兵爭先恐后地朝草人射箭,張巡一夜之間得到幾十萬支箭。以后,張巡夜里再把人往城下吊,令狐潮的士兵看看好笑,以為又是草人,并不防備。于是,張巡選派五百名勇士,連夜吊下城去,攻擊令狐潮的軍營,燒毀營帳,把令狐潮的部隊追殺到十多里之外去了。

第八計:暗渡陳倉

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譯文】

故意暴露行動,利用敵方固守的時機,便主動偷襲。益動而巽:語出《易經(jīng).益》卦,上巽為風為順,那么,動而合理,是天生地長,好處無窮。

【按語】

奇出于正,無正則不能出奇。不明修棧道,則不能暗度陳倉。昔鄧艾屯白水之北,姜維遣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結(jié)營焉。艾謂諸將曰:“維令卒還,吾軍少,法當來渡,而不作橋。此維使化持我,令不得還,必自東襲取洮城矣。”艾即夜?jié)撥?,徑到洮城,維果來渡。而艾先至,據(jù)城,得以不破。此則是姜維不善用暗度陳倉之計,而鄧艾知其聲東擊西之謀也。

【譯文】

出奇制勝的用兵之法來自正常的用兵原則。如果沒有正常的用兵原則,也就沒有出奇制勝。如果不是公開地修筑棧道,暗度陳倉就不會成功。三國時代,鄧艾屯兵于白水的北面,姜維派廖化在白水的南岸安營扎寨。鄧艾對他的將領(lǐng)們說:“姜維突然把他的部隊撤回去了。我們的兵力少,按照兵法,他應(yīng)該不等架橋就渡河攻擊我軍。我斷定姜維是為了切斷我軍退路,派廖化駐扎在河邊牽制我們,他自己率大軍去襲擊洮城去了?!庇谑?,鄧艾帶領(lǐng)部隊連夜偃旗息鼓,抄小路趕到洮城。姜維果然正在那里渡河。鄧艾先一步趕到,據(jù)守洮城,因而洮城未被姜維攻陷。這是姜維不會運用“暗度陳倉”之計,而鄧艾卻識破了他“聲東擊西”的計謀。

第九計:隔岸觀火

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譯文】

敵人內(nèi)部分裂,秩序混亂,我便等待他發(fā)生暴亂,那時敵人窮兇極惡,翻目仇殺,勢必自行滅亡。我要根據(jù)敵人變動作好準備;作好準備之后,還要根據(jù)敵人的變動而行動。順以動豫,豫順以動:語出《易經(jīng).豫》卦,順時而動,所以天地就能隨和其意,做事就順當自然。

【按語】

乖氣浮張,逼則受擊,退而遠之,則亂自起。昔袁尚、袁熙奔遼東,尚有數(shù)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曹操破烏丸,或說操逐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來,不煩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傳其首。諸將問其故,操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并力;緩之,則相圖,其勢然也?!被蛟唬捍吮鴷鸸ブ酪病0幢鴷痘鸸テ非岸窝曰鸸ブ?,后段言慎動之理,與隔岸觀火之意,亦相吻合。

【譯文】

敵人自相傾軋的勢頭出現(xiàn)時,應(yīng)靜觀其變,不要急于去逼迫它,逼迫它你就會受到反擊。如果退避得遠遠的,敵人反而會自己出現(xiàn)內(nèi)亂。當初袁尚、袁熙兩兄弟被曹操打敗后,逃到遼東去時,還有幾千騎兵。開始,遼東太守公孫康憑著自己離曹操很遠,不肯服從曹操。后來曹操攻破烏桓,有人勸說曹操立刻乘勝去征討公孫康,擒捉袁氏兄弟。曹操說:“我會讓公孫康乖乖地把袁氏兩兄弟的頭送來,不用勞煩我們動兵!”九月,曹操帶兵從柳城回來,公孫康果然砍了二袁的頭送來了。諸將問曹操,這是怎么回事。曹操說:“公孫康向來害怕袁氏二兄弟,我如果急于去攻打公孫康,他們就會聯(lián)合起來對付我;我放松一下,他們就會自相殘殺。這是必然的情勢發(fā)展。”有人說:“這是《孫子兵法火攻篇》的原理?!北鴷痘鸸テ非岸沃v火攻的方法,后段講用兵要十分謹慎,這和“隔岸觀火”計,意思是相吻合的。

第十計: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后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譯文】

表面上要做得使敵人深信不疑,從而對我方不加戒備;我方則暗中策劃,另有圖謀,做好充分準備,伺機而動,不要使敵方有所察覺而引發(fā)意外的變故。這就是外表上柔和,骨子里卻要剛強的謀略。

【按語】

兵書云:“辭卑而益?zhèn)湔?,進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惫史矓橙酥裳粤钌?,皆殺機之外露也。宋曹瑋知渭州,號令明肅,西夏人憚之。一日,瑋方對客弈棋,會有叛卒數(shù)千,亡奔夏境。堠騎報至,諸將相顧失色,公言笑如平時。徐謂騎曰:“吾命也,汝勿顯言?!蔽飨娜寺勚?,以為襲己,盡殺之。此臨機應(yīng)變之用也。若勾踐之事夫差,則竟使其久而安之矣。

【譯文】

《孫子兵法》寫道:“敵人的言辭謙卑,卻又加緊備戰(zhàn),這是要發(fā)起進攻的征兆;沒有預先相約而請求講和,一定是另有陰謀?!彼?,凡是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敵人,皆是內(nèi)藏殺機的外在表露。宋代曹瑋在渭州做知州時,軍紀嚴明,西夏人都很怕他。有一天,曹瑋正在同部將飲酒,突然有幾千名士兵叛變,逃到西夏去。當邊防偵騎前來報信時,許多部將都大驚失色,而曹瑋卻談笑自如,好像沒事一樣,并且緩緩地告訴偵騎說:“他們是遵照我的命令去做的,你不要聲張!”西夏人聽到這個消息,以為這些叛軍是被派來偷襲他們的,就把他們都殺死了。這是曹瑋臨機應(yīng)變謀略的應(yīng)用。再比如越王勾踐被俘后臣服吳王夫差,竟使夫差長期受蒙蔽而喪失警惕,也是這樣。

第十一計:李代桃僵

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譯文】

當局勢發(fā)展到不得不遭受損失的時候,要舍棄局部的利益,以求換得全局更大的勝利。

【按語】

我敵之情,各有長短。戰(zhàn)爭之事,難得全勝。而勝負之訣,即在長短之相較;而長短之相較,乃有以短勝長之秘訣。如以下駟敵上駟,以上駟敵中駟,以中駟敵下駟之類,則誠兵家獨具之詭謀,非常理之可測也。

【譯文】

敵我雙方的情況,一般各有優(yōu)劣。在戰(zhàn)爭中,各方面都勝過敵人是難以做到的。決定戰(zhàn)爭勝負,即在于雙方力量,長處與短處,優(yōu)勢與劣勢的較量。而在優(yōu)勢與劣勢的較量中,也有劣勢戰(zhàn)勝優(yōu)勢的訣竅。比如賽馬,用下等馬對上等馬,用上等馬對中等馬,用中等馬對下等馬這一類事例,就是軍事謀略家具有的獨特的謀略,這可不是用一般道理可以推測出來的??!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

【譯文】

敵人出現(xiàn)微小的漏洞,必須及時利用;發(fā)現(xiàn)微小的利益,也一定要爭取到。變敵人的小疏忽小過失為我方的小勝利。

【按語】

大軍動處,其隙甚多,乘間取利,不必以勝。勝固可用,敗亦可用。

【譯文】

在大部隊調(diào)遣、調(diào)動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的間隙很多。利用敵人的疏忽和過失便可獲得一些小勝利,就不必定要通過戰(zhàn)爭的途徑。打勝仗時可以用此計,打敗仗時也可以用此計。

攻戰(zhàn)計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第十四計 借尸還魂、第十五計 調(diào)虎離山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處于進攻態(tài)勢之計謀。飛龍在天。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疑為叩實,察而后動,復者,陰之媒也。

【譯文】

真相不明就應(yīng)查實,只有洞察了實情之后才能采取行動。反復偵察,是發(fā)現(xiàn)陰謀的重要途徑。

【按語】

敵力不露,陰謀深沉,未可輕進,應(yīng)遍探其鋒。兵書云:“軍旁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蘙薈者,必謹復索之,此伏奸之所藏也?!?/span>

【譯文】

當敵方的實力還沒有顯露,而將其陰謀深藏著的時候,切不可輕敵冒進;此時,應(yīng)先采用多種方式從各個不同方面去探明其鋒芒所在?!秾O子兵法》上說:“軍隊近旁如有險地阻礙、低洼沼澤、叢生蘆葦、繁草蔭蔽的地方,必須仔細地反復搜索,因為這些都是可能隱匿伏兵和奸細的地方。”

第十四計:借尸還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譯文】

自身有作為、有用處的人或事物,往往難以駕馭和控制,所以不能為我所用;而那些自身沒有什么作為、看似沒用的人或事物,往往需要依賴別人求得生存和發(fā)展,因此可以為我所用。借用那些看似不能用的人或事物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如同不是我去求助于幼稚蒙昧之人,而是幼稚蒙昧之人有求于我。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語出《易經(jīng).蒙》卦,意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于我了。

【按語】

換代之際,紛立亡國之后者,固借尸還魂之意也。凡一切寄兵權(quán)于人,而代其攻守者,皆此用也。

【譯文】

每當改朝換代的時候,人們就紛紛扶立亡國君主的后代,這就是一種“借尸還魂”的計謀。凡是讓軍隊依附于別人,并代替別人進攻或防守的,都是用的“借尸還魂”的謀略。

第十五計:調(diào)虎離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往蹇來連'

【譯文】

等待天時對敵方形成不利的困窘局面,再用人為的計謀去引誘對方。往蹇來返:語出《易經(jīng).蹇》卦,:前往有災(zāi)難,又返回來了。 

【按語】

兵書曰:“下政攻城?!比艄?,則自取敗亡矣。敵既得地利,則不可爭其地。且敵有主而勢大;有主,則非利不來趨;勢大,則非天人合用,不能勝。漢末,羌率眾數(shù)千,遮虞詡于陳倉、崤谷。詡即停軍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乃發(fā)。羌聞之,乃分抄旁縣。詡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余里,令軍士各作兩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發(fā)者,利誘之也;日夜兼進者,用天時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譯文】

《孫子兵法》說:“攻城是最下策?!比绻环智嗉t皂白就去強攻堅城,就可能自招失敗或滅亡。敵人既已占據(jù)有利地形,就不能去同他爭奪這塊地盤,況且敵人還居于主動地位,而力量又占優(yōu)勢。敵人既是居于主動地位,如果不是對他有利,是不會離開駐地來向我進攻的。敵人既是在力量上占優(yōu)勢,除非我方能夠綜合運用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否則難以取勝。東漢末年,羌人首領(lǐng)統(tǒng)率數(shù)千兵馬,將武都太軍虞詡的部隊圍困在陳倉崤谷中。虞詡便讓部隊停止前進,同時揚言要請求朝廷派援兵來,而且一定要等援兵到來后再進軍。羌人聽到這個消息后,便將部眾分散到近旁各縣去搶掠財物。虞詡便乘羌兵分散之機,日夜進軍,每晝夜以加倍的速度行軍百余里。又令軍士在駐軍做飯時,同時做兩個灶,并使灶的數(shù)目每天增加一倍。羌人誤以為援軍已陸續(xù)到達,便不敢追逼攻擊,結(jié)果虞詡大破羌兵。虞詡揚言要等候援軍到后再進軍,就是故意讓羌人誤以為可以利用援軍到來之前的空隙分兵搶掠,用利誘的辦法將其調(diào)開;他不分晝夜地急行軍,就是要爭取時間,出其不意,置敵于困境;而加倍修灶,就是用人為的假象迷惑敵人,使之誤以為援軍已陸續(xù)到達。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譯文】

逼得敵人無路可走,就會遭到堅決的反撲;讓他逃走,就會消滅敵人的氣勢,所以要緊緊地跟蹤敵人,但不要逼迫他,這有利于消耗其體力,瓦解其斗志,等到敵人士氣低落、軍心渙散時再擒獲它,盡量避免武力血腥沖突就能達成目的。“需” 是《易經(jīng)》中的一卦,象征著等待、需要耐心和審時度勢等意涵?!坝墟诠狻?強調(diào)心懷誠信、有信譽,且能因此收獲光明、榮耀的結(jié)果。

【按語】

所謂縱者,非放之也,隨之,而稍松之耳。窮寇勿追,亦即此意。蓋不追者,非不隨也,不迫之而已。武侯之七縱七擒,即縱而隨之,故躡輾轉(zhuǎn)推進,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縱,其意在拓地,在借孟獲以服諸蠻,非兵法也。若論戰(zhàn),則擒者不可復縱。

【譯文】

這里所說的“縱”,并不是說要放跑敵人,而是說要尾隨他,只是稍許放松一些罷了。《孫子兵法》所講的“窮寇勿迫”也就是這個意思。所謂“不追”,并非說不必追趕了,只是說不要把敵人逼迫得太緊。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就是采取放他而又跟蹤他的辦法,一直跟蹤孟獲進軍到五谷不生的荒僻地方。正因此,才需要迂回曲折地向前推進。諸葛亮的“七縱”孟獲,本意在開辟和拓展蜀漢的地盤,因此需要借助蠻王孟獲來收服南方少數(shù)民族,嚴格地講,并不屬于兵法的范圍。如果從戰(zhàn)爭角度講,逮住敵人后是不能輕易放掉的。

第十七計:拋磚引玉

類以誘之,擊蒙也。

【譯文】

用相似的東西來引誘對方,從而激發(fā)他們展示出更珍貴的東西。擊蒙也:語出《易經(jīng).蒙》,便可打擊愚蒙之人。

【按語】

誘敵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間,而在類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誘敵者,疑似也;以老弱糧草誘敵者,則類同也。如楚伐絞,軍其南門。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勿捍采樵者以誘之。”從之,絞人獲利。明日絞人爭出,驅(qū)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門,而伏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又如孫臏減灶而誘殺龐涓。

【譯文】

誘惑敵人的方法有很多,最巧妙的辦法,不是模糊近似、使人感到相像又不像,而是要以類同的東西,去使敵人深信不疑。用虛張旌旗、鳴鑼擊鼓的方法去誘惑敵人,就是屬于疑似的一類;出示年老體弱的士兵,或制造有糧或無糧的假象去誘惑敵人,就是屬于類似的一類。例如:春秋時楚國出兵征伐絞國,陳兵于絞國都城的南門外。楚國大臣屈瑕獻計說:“絞國小且其君臣很輕狂,輕狂的人往往缺少計謀。可采取不派士兵保護為我軍打柴的人的辦法去誘惑他們?!背醪杉{了屈瑕的計策。于是,頭一天,讓絞國人抓走了三十個打柴人。次日,絞人看見再有打柴人,士兵爭相出城,將楚方的打柴人往山中驅(qū)趕。而楚將則一方面派兵把守絞城的北門,截斷絞兵的歸路;一方面派兵埋伏在山下,因而大敗絞軍。結(jié)果,楚軍迫使絞國與楚訂立城下之盟,得勝而歸。又如春秋時,齊國軍師孫臏,用減灶的辦法,將魏兵誘入埋伏圈,而殺了魏將龐涓,也是一例。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zhàn)于野,其道窮也。

【譯文】

擊潰敵人的主力,抓獲其首領(lǐng),便可瓦解其全軍。就好像強龍離開大海到田野中爭斗,必然會陷入絕境。龍戰(zhàn)于野,其道窮也:語出《易經(jīng).坤》卦。

【按語】

攻勝則利不勝取。取小遺大,卒之利、將之累、帥之害、攻之虧也。全勝而不摧堅擒王,是縱虎歸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圖辨旌旗,而當察其陣中之首動。昔張巡與尹子奇戰(zhàn),直沖敵營,至子奇麾下,營中大亂,斬賊將五十余人,殺士卒五千余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識,剡蒿為矢。中者喜謂巡矢盡,走白子奇,乃得其狀,使霽云射之,中其左目,幾獲之,子奇乃收軍退還。

【譯文】

戰(zhàn)勝敵人有取之不盡的好處。而如果貪取小利卻遺忘了戰(zhàn)爭的大局,其結(jié)果只能是稍微減少一點士兵的傷害,但由于敵軍主力未滅,仍是將領(lǐng)的累贅,是主帥的禍害,以致前功盡棄。取得了全面勝利,卻不致力于摧垮敵軍的中堅,捉拿敵軍的主帥,那將等于放虎歸山。捉拿敵軍主帥的方法,不能只看敵軍的指揮旗在何處,而應(yīng)仔細觀察敵軍軍營中的行動首先是從哪里發(fā)出的指令。昔日張巡與尹子奇打仗,張巡直沖敵軍陣營,殺到尹子奇的指揮旗下,敵營頓時大亂,被張巡斬將五十余人,殺死敵軍士兵五千余人。張巡想要射死敵軍主將尹子奇,但卻又不認識他。于是張巡便命令部下削蒿稈做箭,被射中的敵軍發(fā)現(xiàn)后很高興,以為張巡軍中的箭已射盡了,便跑去稟告尹子奇。張巡抓住這個機會看清了尹子奇的面貌,立即叫部將南霽云用箭射他。南霽云一箭射中了尹子奇的左眼,幾乎抓獲了他。這樣,尹子奇被迫收兵退回去了。

混戰(zhàn)計

第十九計釜底抽薪、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第二十二計關(guān)門捉賊、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第二十四計 假道伐虢

處于不分敵友、軍閥混戰(zhàn)態(tài)勢之計謀。見龍在野。

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

【譯文】

力量上不能戰(zhàn)勝敵人,可以瓦解他的氣勢,這就是《易經(jīng)》兌下乾上的《履卦》“履” 卦象征著詳細考察其行為,行動一定要合理

【按語】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陽中之陽也,銳不可當。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勢也,陰中之陰也,近而無害。故力不可當而勢猶可消。尉繚子曰:“氣實則斗,氣奪則走?!倍鴬Z氣之法,則在攻心。昔吳漢為大司馬,有寇夜攻漢營,軍中驚擾,漢堅臥不動。軍中聞漢不動,有傾乃定。乃選精兵反擊,大破之。此即不直當其力而撲消其勢也。

宋薛長儒為漢、湖、滑三州通判,駐漢州。州兵數(shù)百叛,開營門,謀殺知州、兵馬監(jiān)押,燒營以為亂。有來告者,知州、監(jiān)押皆不敢出。長儒挺身徒步,自壞垣入其營中,以福禍語亂卒曰:“汝輩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脅從者立于右!”于是,不與謀者數(shù)百人立于右,獨主謀者十三人突門而出,散于諸村野,尋捕獲。時謂非長儒,則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奪氣之用也?;蛟唬簲撑c敵對,搗強敵之虛以敗其將成之功也。

【譯文】

水的沸騰,是靠一種力量,即火力。猛火燒沸水,其銳氣自然是不可阻擋的。干柴,是產(chǎn)生火力的燃料,猛烈的火勢就是靠著它形成的。但干柴本身是溫和而柔弱的東西,人們靠近它是不會受到傷害的。所以,兇猛的火力雖然難以阻擋,但要削弱火勢還是有辦法的。尉繚子說:“士兵勇氣十足,就敢于戰(zhàn)斗;勇氣喪失,就會潰逃?!蓖呓鈹耻姎鈩莸霓k法,就是要在精神上征服對方。東漢初年,吳漢任大司馬時,有敵寇乘夜襲擊漢軍的軍營。軍營中因此一片驚慌混亂,而吳漢卻安然在床上靜臥不動。將士們聽說吳漢這般冷靜沉著,情緒頓時穩(wěn)定,不一會兒,軍營中也就安定下來了。這時,吳漢便起床挑選了一支精兵,乘夜出擊,從而大敗了敵軍。這里,吳漢采用的就是不與敵人正面交鋒,而是先設(shè)法削減對方氣勢的策略。

北宋時,薛長儒做漢州、湖州、滑州三洲通判時,駐守在漢州,當時有數(shù)百名駐守州城的士兵發(fā)生叛變。他們打開營門,企圖謀殺知州和兵馬監(jiān)押。有人前來報告,知州和監(jiān)押都不敢出面。長儒挺身而出,步行到軍營前,從破損了的營墻翻身入營,對參與叛亂的士卒曉以利害,說:“你們皆有父母妻兒,為什么做出這樣的事情?凡策劃叛亂的都站到左邊來,凡被迫跟隨的站到右邊來。”于是,沒有參與策劃的數(shù)百名士兵都站到了右邊,只有策劃叛亂的十三個頭頭沖出營門逃走,分散躲進野外的村莊里,不久都被抓獲。當時人們說:如果不是薛長儒挺身而出,全城就要遭殃了。這里就是用的攻心奪氣的計謀。有人說:當兩軍對壘時,突然攻擊強大敵軍的弱點,破壞它即將取得的勝利,這也是“釜底抽薪”之計的運用。

第二十計:混水摸魚

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

【譯文】

乘著敵方內(nèi)部發(fā)生混亂,利用他力量虛弱且群龍無首的機會,讓他順從于我,就像《周易隨》卦中說的人到夜晚必須入室休息一樣,這樣我方就可以亂中取勝。

按語】

動蕩之際,數(shù)力沖撞,弱者依違無主,敵蔽而不察,我隨而取之?!读w》曰:“三軍數(shù)驚,士卒不齊,相恐以敵強,相語以不利;耳目相屬,妖言不止,眾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將:此弱征也?!笔囚~,混戰(zhàn)之際,擇此而取之。如劉備之得荊州、取西川,皆此計也。

【譯文】

動亂不定的局面,一般是由幾種相沖突的力量造成的。勢力弱小的順從誰或反對誰都沒有拿定主意,敵方又被蒙蔽而沒有察覺,我方應(yīng)當立即隨手把這股弱小力量奪取過來。兵書《六韜兵征》中寫道:“軍隊多次驚慌,軍心不一,又因?qū)橙斯烙嬤^強而產(chǎn)生恐懼心理:互相說著泄氣的話;大家互相咬耳朵,使眼色;謠言紛紛,聽信假話;不怕法令,不尊重將帥。這些都是怯弱的征象啊?!边@樣的“魚”,在混戰(zhàn)的時候,應(yīng)該乘機捕捉它。例如,劉備得荊州,取西川,用的都是這一計策。

第二十一計:金蟬脫殼

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上蠱。

【譯文】

保留原有的形態(tài)或樣子,保持原有的勢頭。使盟友不懷疑,敵人也不會采取行動。

通過順風或柔順的方式,迷惑敵人,使其無法識破真正的意圖。巽而止蠱:語出《易經(jīng)·蠱》卦,意即高山沉靜,風行于山下,事可順當。

【按語】

共友擊敵,坐觀其勢。倘另有一敵,則須去而存勢。則金蟬脫殼者,非徒走也,蓋為分身之法也。故大軍轉(zhuǎn)動,而旌旗金鼓,儼然原陣,使敵不敢動,友不生疑。待已摧他敵而返,而友敵始知,或猶且不知。然則金蟬脫殼者,在對敵之際,而抽精銳以襲別陣也。如諸葛亮卒于軍,司馬懿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向懿者。懿退,于是儀結(jié)營而去。檀道濟被圍,乃命軍士悉甲,身白服乘輿徐出外圍。魏懼有伏,不敢逼,乃歸。

【譯文】

同友軍聯(lián)合對敵作戰(zhàn),要仔細察明敵、我、友三方面的態(tài)勢。如果另外發(fā)現(xiàn)敵人,必須保持原來的陣勢而分兵去迎擊。“金蟬脫殼”并不是一走了事,它是一種分身的法術(shù)。因此,當我方大軍轉(zhuǎn)移后,依然要旗幟招展,鑼鼓聲喧,很逼真地保持原來的陣勢,這就可以使敵人不敢妄動,友軍也不致生疑。等到我已摧毀別處的敵人返回來,友軍和敵人才發(fā)覺,或者還沒有發(fā)覺?!敖鹣s脫殼”就是在對敵作戰(zhàn)時,暗中抽走精銳部隊去襲擊別處的敵人的計謀。比如: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伐魏時死于軍中,魏軍大都督司馬懿領(lǐng)兵追襲。姜維命令楊儀指揮部隊擂鼓佯攻,其矛頭好像是指向司馬懿的魏軍。司馬懿見后便引軍退走了。于是楊儀得以完軍而歸去。又如南北朝時,宋將檀道濟被北魏軍隊圍困。檀道濟命令軍士全戴盔披甲,而自己則身著便裝、坐著車子,領(lǐng)軍從容地走出敵軍包圍圈。北魏的軍隊害怕宋軍有埋伏,因而不敢逼近,于是檀道濟得以安全歸去。

第二十二計:關(guān)門捉賊

小敵困之,剝,不利有攸往。

【譯文】

對弱小的敵人,要加以包圍殲滅。《剝》卦不利于外出尋找機會。

【按語】

捉賊而必關(guān)門,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復追,恐其誘也。賊者,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勞我者也?!秴亲印吩唬?/span>“今使一死賊,伏于曠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懼千夫?!弊焚\者,賊有脫逃之機,勢必死斗;若斷其去路,則成擒矣。故小敵必困之,不能,則放之可也。

【譯文】

捉賊所以必須關(guān)門,不僅是怕賊逃走,而且還怕賊逃走后被別人所得而加以利用。況且,對逃走的賊不可以再追,以免中了他的誘兵之計。所謂賊,(從軍事上說,)是指突然來襲、出沒無常、詭計多端的敵人,他們是要疲勞我方,以便實現(xiàn)他們的企圖。兵書《吳子》寫道:“現(xiàn)在讓一個亡命之徒隱藏到廣大的原野里,縱然派出一千人去追捕他,人們也會視而不見,顧慮重重。這是為什么呢?是怕遭遇突然襲擊而受傷。因此只要有一個人不怕死,他就可使一千個人恐懼?!弊汾s盜賊這事,如果盜賊發(fā)現(xiàn)還有逃脫的機會,他必然拼死格斗;如果截斷他的去路,盜賊就非被擒住不可。所以,對付弱小的敵人,必須包圍、殲滅,如果辦不到,暫時任他逃走也未嘗不可。

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

形禁勢格,利以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譯文】

處于不利的形勢,要考慮它發(fā)展的方向,攻取附近的敵方,就有利,攻擊遠隔的敵方,就有害。《易經(jīng)·睽》卦說:'火苗向上冒,澤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結(jié)交。'此計運用“上火下澤”相互離違的道理,說明采取“遠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敵相互矛盾、離違,而我正好逐個擊破。

【按語】

混戰(zhàn)之局,縱橫捭闔之中,各自取利。遠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結(jié);近者交之,反使變生肘腋。范雎之謀,為地理之定則,其理甚明。

【譯文】

在混戰(zhàn)的局面下,各方都在利用外交手段進行聯(lián)合與分化,都想為自己爭奪利益。遠處的不要去進攻,可以用些利益和他結(jié)交;如果與鄰近的去結(jié)交,反可使變亂發(fā)生在身旁。戰(zhàn)國時范雎的謀略,就是把地理相處的遠近,作為結(jié)交或攻擊的準則,這其中的道理是淺顯明白的。

第二十四計:假途伐虢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困,有言不信。

【譯文】

處在兩個大國中間的小國,當敵方威脅時,我方要立刻出兵援助?!吨芤桌А坟岳Ь持须m有言相說而人皆不信

【按語】

假地用兵之舉,非巧言可誑,必其勢不受一方之脅從,則將受雙方之夾擊。如此境況之際,敵必迫之以威,我則誑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勢。彼將不能自陣,故不戰(zhàn)而滅之矣。如晉侯假道于虞以伐虢。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襲虞滅之。

【譯文】

借道用兵的行動,不是靠花言巧語所能欺蒙取得的。必須是這個國家處于這樣的形勢:如果它不是受來自一方的威脅,就會遭到雙方的夾擊。在這種情況下,敵人必然會用武力來逼迫它,我方卻以從不侵犯它的利益進行誘惑,利用它僥幸圖存的心理,立刻把力量擴展進去,控制整個局勢。這樣,它勢必不能夠保住陣地,所以不必經(jīng)過戰(zhàn)斗,就可以把它消滅了。例如:春秋時晉獻公向虞國借道征伐虢國。晉國將虢國滅了,虢國的國君姬丑逃到了東周的京城洛邑。晉國軍隊在返回的途中,趁機襲擊虞國,并將它滅掉了。

并戰(zhàn)計

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第二十七計 假癡不癲

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

對付友軍反為敵態(tài)勢之計謀。終日乾乾。

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

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后乘之,曳其輪也。

【譯文】

不斷地變更軍隊的陣容,暗中(從陣中的要害處)抽換其主力部隊,等到它自己露出破綻,再趁機制服。這就是《周易既濟》中所說的:只要拖住車的輪子,就能控制住車的運行。

【按語】

陣有縱橫,天衡為梁,地軸為柱。梁柱以精兵為之,故觀其陣,則知其精兵之所在。共戰(zhàn)他敵時,頻更其陣,暗中抽換其精兵,或竟代其為梁柱,勢成陣塌,遂兼其兵。并此敵以擊他敵之首策也。

【譯文】

布陣分東西南北,有縱有橫,按首尾相對列隊的“天衡”,是陣中之“梁”;列隊處于全陣中央的“地軸”是陣中之“柱”。所以,只要觀察陣容,便能知道主力部隊之所在了。在與友軍布陣共同出戰(zhàn)敵軍時,可在頻繁變換友軍陣式的過程中,暗暗地將其主力部隊從“天衡”“地軸”的方位抽換掉,或者是以我軍的主力取而代之,以形成對我軍的有利形勢而搞亂了友軍的陣式。這時,便可乘機將友軍兼并歸我軍控制。這是兼并此敵(即友軍),以便擊敗他敵(本來的敵人)的上策。

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

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yīng),行險而順。

【譯文】

強大的懾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方法來誘導它。《易經(jīng)·師》卦說:適當?shù)膹娪?,可以得到擁護;因為順乎形勢。

【按語】

率數(shù)未服者以對敵,若策之不行,而利誘之,又反啟其疑。于是故為自誤,責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誘之也,此蓋以剛險驅(qū)之也。或曰:此遣將之法也。

【譯文】

率領(lǐng)一批還沒有完全信服你的人去與敵人作戰(zhàn),如果他們不服約束,不遵號令,就用金錢財物去利誘他們,反而會引發(fā)他們的懷疑。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故作誤解,責備別人發(fā)生過錯,借以暗示警戒那些不服管治的人。這種警戒是一種從反面進行誘導的方式。這是施用強硬而果斷的手段迫使對方服從的謀略。也可以說這是調(diào)遣部將的方法。

第二十七計:假癡不癲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云雷屯也。

【譯文】

寧肯裝作無知不行動,也不要假裝聰明而輕舉妄動。要保持沉著、鎮(zhèn)定,不泄露一點機密。就像雷霆突然發(fā)作,給予敵人出其不意的打擊,這是從《周易屯》卦應(yīng)當耐心地囤聚力量

【按語】

假作不知而實知,假作不為而實不可為,或?qū)⒂兴鶠?。司馬懿之假病昏以誅曹爽,受巾幗假請命以老蜀兵,所以成功。姜維九伐中原,明知不可為而妄為之,則似癡矣,所以破滅。兵書曰:“故善戰(zhàn)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碑斊錂C變未發(fā)時,靜屯似癡;若假癲,則不但露機,且亂動而群疑。故假癡者勝,假癲者敗。或曰:假癡可以對敵,并可以用兵。宋代,南俗尚鬼。狄青征儂智高時,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視曰:“勝負無以為據(jù)?!蹦巳“馘X自持,與神約,果大捷,則投此錢盡錢面也。左右諫止,倘不如意,恐沮軍,青不聽。萬眾方聳視,已而揮手一擲,百錢皆面。于是舉兵歡呼,聲震林野,青亦大喜;顧左右取百釘來,即隨錢疏密,布地而貼釘之,加以青紗籠護,手自封焉。曰:“俟凱旋,當酬神取錢?!逼浜笃界咧葸€師,如言取錢。幕府士大夫共祝視,乃兩面錢也。

【譯文】

假裝不知,其實心里非常明白;假裝不行動,其實是(客觀形勢)不允許現(xiàn)在有所行動,或是要耐心地等待時機成熟時再行動。這就是當年司馬懿用假裝患病、神志不清的計謀誅殺曹爽能夠成功的原因;也是司馬懿當年接受諸葛亮“贈送”的婦人服飾,卻并不因受到侮辱而被激怒,依然假裝上表請命拒不出戰(zhàn),以疲勞蜀軍能夠成功的原因。姜維九次征伐中原,是明知不可為卻偏要執(zhí)意妄為,那就是真的癡了,所以必然遭到失敗?!秾O子兵法》說:“善于用兵的人,打了勝仗,卻沒有智慧的名聲,也沒有驍勇的功勞。”當他們的機謀還沒有實行時,他們會像屯卦所說的那樣,保持異常的沉靜(絲毫不露聲色)。如果是假裝瘋瘋癲癲(卻是不行的),那不僅會泄露心機,還會因亂動而引起人的疑惑。所以說,(只能裝癡而不能裝癲,)裝癡可以反勝,裝癲則會失敗。還有的人說:裝癡既可以用以對敵,也可以用來治軍。宋代,南方的風俗崇尚鬼神。狄青率軍征討儂智高,大軍起初開出桂林以南時,狄青便假裝禱祝天神說:“這次出征是勝是負還不知道啊!”說罷便取出一百個錢用手拿著,與天神相約:“如果此次出征能取得勝利,就讓擲出的錢落地之后都正面朝天!”左右的人勸狄青說:“這樣做不行啊,倘若擲出的錢正面不朝天,將意味著出師不利,恐怕會損傷部隊的士氣呀!”狄青根本不聽勸說。于是士兵們一個個聳立觀看。狄青揮手一擲,一百個錢紛紛落地而且都正面朝天。人們齊聲歡呼,聲音響徹林野,狄青自己也非常高興,隨即又招呼左右的人取一百個釘子來,按照錢落在地上的位置,把錢都釘在地上,再用青紗籠罩,狄青親自把紗罩封好,說道:“等到勝利凱旋,一定要酬謝天神后再把錢取回?!焙髞恚仪囝I(lǐng)軍平定了邕州,勝利班師回來后按照原先講的那樣去取錢,將軍和士兵們都圍在一旁共同禱祝觀看,卻見到所取的錢原來兩面都同樣是正面?。?/span>

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yīng),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

【譯文】

假借給敵方以某種便利,誘使它(盲目)前進,然后再截斷其救援之路,就能陷敵軍于絕境。貪圖不應(yīng)得的利益,必然會遭到懲罰,這就是《周易噬嗑》卦中“遇毒,位不當也”所說的道理。

【按語】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為之便,或猶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須先置梯,或示之以梯。如慕容垂、姚萇諸人慫秦苻堅侵晉,以乘機自起。

【譯文】

所謂唆,就是以利誘使敵人中圈套。如果只是以利誘使而不給他創(chuàng)造方便條件,那敵人可能還會猶豫不前。因此,使用“上屋抽梯”的計謀,必須先安置好梯子,或者要把梯子的位置顯示出來讓敵人知道。就像當年慕容垂、姚萇慫恿前秦苻堅進攻東晉,以求乘機擴張自己的勢力、自立為王時所做的那樣。

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

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也。

【譯文】

借別人的局面布成陣勢,兵力弱小的看來陣容也顯得強大?!兑捉?jīng)·漸》卦說:鴻雁由高空慢慢落到大地上,全憑它的羽毛豐滿助長氣勢。

【按語】

此樹本無花,而樹則可以有花。剪彩粘之,不細察者不易覺,使花與樹交相輝映,而成玲瓏全局也。此蓋布精兵于友軍之陣,完其勢以威敵也。

【譯文】

這棵樹本來不能開花,卻可以人為地使花開在上面。把彩色的綢緞剪成花朵粘在樹上,那些不仔細觀看的人就不易察覺,這樣便可以使美麗的花朵與樹枝交相輝映。互相襯托,造成一棵巧妙逼真的完整花樹。這其實是指把精兵安置在友軍的陣式中,造成強大的聲勢來威懾敵軍的方法。

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

【譯文】

乘有利時機把腳插進去,掌握對方的關(guān)鍵之處。要善于循序漸進,這是《周易漸》中所說的道理。

【按語】

為人驅(qū)使者為奴,為人尊處者為客,不能立足者為暫客,能立足者為久客??途枚荒苤魇抡邽橘v客,能主事則可漸握機要,而為主矣。故“反客為主”之局,第一步須爭客位,第二步須乘隙,第三步須插足,第四步須握機,第五步乃成為主。為主,則并人之軍矣,此漸進之陰謀也。如李淵書尊李密,密卒以敗。漢高祖視勢未敵項羽之先,卑事項羽。使其見信,而漸以侵其勢,至垓下一役,一舉亡之。

【譯文】

受別人驅(qū)使的人是奴仆,受別人尊敬相待的人是客人。在別人家做客而不能站住腳的是暫時的客人,能夠站住腳的是長久的客人。作為長久的客人卻不能主事的是地位低賤的客人,能夠主事并且可以逐漸掌握其首腦機關(guān)的便成為主人了。所以,使用“反客為主”的計謀,第一步必須爭到客位;第二步便要乘機鉆空子;第三步便須插足進去;第四步便須掌握其關(guān)鍵部位或主權(quán);第五步才是借機成為主人?!白隽酥魅恕?,便可以將別人的軍隊據(jù)為己有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陰謀。就像當年李淵給李密寫信,對他大加尊崇,最后李密終于被李淵打敗。也像當年漢高祖看到自己的勢力還不能與項羽相抗衡時,便卑躬屈膝地侍奉項羽,使項羽相信自己已逐漸削弱了漢高祖的勢力,以致垓下一戰(zhàn),把項羽徹底消滅了。

敗戰(zhàn)計

第三十一計美人計、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第三十五計 連環(huán)計、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

處于敗軍態(tài)勢之計謀,潛龍勿用。

第三十一計:美人計

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御寇,順相保也。

【譯文】

對軍事力量強大的敵軍,要攻擊他們的將領(lǐng);對有智謀的將領(lǐng),就要從情感上去腐蝕他的斗志。將領(lǐng)斗志衰弱,部隊士氣消沉,戰(zhàn)斗力自然萎縮。利用敵人的弱點打擊敵人,就能順利地保護自己。利用御寇,順相保也:語出《易經(jīng).漸》卦。

【按語】

兵強將智,不可以敵,勢必事之。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勢,如六國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幣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遼、金,策之下者也。惟事以美人,以佚其志,以弱其體,以增其下怨,如勾踐以西施重寶取悅夫差,乃可轉(zhuǎn)敗為勝。

【譯文】

對于具有強大兵力和明智將帥的敵人,不可以與他們硬拼,勢必要暫時侍奉屈服于他。割讓土地會增強敵人的勢力,如同戰(zhàn)國時期六國割讓土地侍奉秦國那樣,這是最下等的策略;用金錢絲綢去侍奉敵國,就會增加敵人財力,如同北宋、南宋侍奉遼、金那樣,這也是下策;只有用美女侍奉敵人,消磨敵人的斗志,削弱敵人的體質(zhì),加深部下對主將的怨恨,與主將離心離德,如同越王勾踐以西施和重寶,去取悅吳王夫差,才能反敗為勝。

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cè)嶂H,奇而復奇。

【譯文】

空虛的就讓它空虛,使人更加難以揣測;在進攻和防御中運用空虛的戰(zhàn)術(shù)來隱蔽自己的空虛,越發(fā)顯得用兵出奇。剛?cè)嶂H:語出《易經(jīng)·解》卦,是使剛與柔相互交會,沒有災(zāi)難。

【按語】

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諸葛之后,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煥死,河西洶懼。以張守珪為瓜州刺史,領(lǐng)余眾,方復筑州城。版干裁立,敵又暴至,略無守御之具,城中相顧失色,莫有斗志。守珪曰:“彼眾我寡,又瘡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quán)道制之。”乃于城上置酒作樂,以會將士。敵疑城中有備,不敢攻而退。又如齊祖鋌為北徐州刺史,至州,會有陳寇,百姓多反。鋌不關(guān)城門,守陴者皆令下城,靜坐街巷,禁斷行人,雞犬不亂鳴吠。賊無所見聞,不測所以。疑惑人走城空,不設(shè)警備。鋌復令大叫,鼓噪聒天。賊大驚,登時走散。

【譯文】

用兵常常是虛虛實實,沒有固定的方式。本來處于劣勢,更把不加防備的樣子顯示給敵方。自諸葛亮以來,運用這條計謀的人為數(shù)不少。如唐玄宗時(公元727年),吐蕃人攻陷了瓜州,守將王君煥戰(zhàn)死,河西一帶老百姓非常震驚。朝廷派張守珪為瓜州刺史。張守珪率領(lǐng)民眾修復城墻,剛裝好筑墻的夾板木樁,敵人突然來進攻,城中沒有防御的器械,民眾大驚失色,面面相覷,毫無斗志。守珪說:“敵眾我寡,又剛剛經(jīng)歷了戰(zhàn)事的劫難,不能用利箭、礌石與敵人對抗,必須用智謀對付敵人?!本驮诔菈ι蠑[好酒席,與將士們飲酒作樂。吐蕃見了,懷疑城中有伏兵,不敢進攻,便撤退了。又如,北齊祖鋌任北徐州刺史,剛到任,就有南陳大軍入侵,許多民眾驚慌失措。祖鋌命令不關(guān)城門,叫守城士兵坐在街巷里,街道上禁止行人通行。全城寂然無聲,雞不鳴,狗不叫。入侵的陳國軍隊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到,不明情況,懷疑是座空城。正當敵人迷惑不解之際,祖鋌命士兵大聲叫喊,叫聲震天,南陳軍大吃一驚,紛紛逃散了。

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疑中之疑,比之自內(nèi),不自失也。

【譯文】

在敵人給我方布置的疑陣中再反設(shè)一層疑陣。順勢利用敵人派來的間諜做內(nèi)應(yīng),為我所用,以取得勝利,而自己則不會受到任何損害,這就是《周易比》卦說的,親善敵人內(nèi)部人員,會使自已不會受到損失。

【按語】

間者,使敵自相疑忌也;反間者,因敵之間而間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為太子時,不快于樂毅。田單乃縱反間曰:“樂毅與燕王有隙,畏誅,欲連兵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惟恐他將來,即墨殘矣?!被萃趼勚?,即使騎劫代將,毅遂奔趙。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間諜,以間其將。陳平以金縱反間于楚軍,問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局也。

【譯文】

用間諜,可以使敵人自己互相懷疑和猜忌。而用反間,就是利用敵人派來的間諜轉(zhuǎn)而離間敵方。如戰(zhàn)國時代燕昭王死后,繼位的惠王從當太子時,就不喜歡樂毅。田單于是派間諜到燕國制造謠言,說:“樂毅與燕王有隔閡,害怕被惠王所殺,想借攻齊為名,聯(lián)合齊國,然后自立為齊王。因為齊國還沒有歸附于他,所以他不急于攻下即墨,以便等待時機,使自己的大事成功。齊國人擔心的是燕王派別的大將來打,那樣,即墨城早就被打下來了?!被萃趼牭街{言,便派騎劫代替樂毅為大將。樂毅于是被迫逃往趙國。三國時周瑜利用曹操派來的間諜,去離間曹操的大將。楚漢相爭時,陳平用金錢收買楚軍將士,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guān)系,項羽果然懷疑范增與劉邦勾結(jié),并趕走了他。這些都是在疑陣中再安排疑陣的謀略。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譯文】

人一般都不會自我傷害,如果受到傷害,別人必定會認為是真的。如果能以假作真,并使敵人深信不疑,就能施行“離間計”了。童蒙之吉,順以巽也:語出《易經(jīng).蒙》卦本意是說幼稚蒙昧之人所以吉利,是因為柔順服從。是說用采用這種辦法欺騙敵人,就是順應(yīng)著他那柔弱的性情達到目的。

【按語】

間者,使敵人相疑也;反間者,因敵人之疑,而實其疑也;苦肉計者,蓋假作自間以間人也。凡遣與己有隙者以誘敵人,約為響應(yīng),或約為共力者:皆苦肉計之類也。如:鄭武公伐胡而先以女妻胡君,并戮關(guān)其思;韓信下齊而驪生遭烹。

【譯文】

離間就是利用矛盾,使敵人內(nèi)部互相猜忌;反間計就是利用敵人猜疑的心理,將計就計,以假作真,加深他們之間的相互猜疑??嗳庥嬍羌傺b自己內(nèi)部有矛盾,伺機去離間敵人。凡是派遣與自己有矛盾的人去迷惑敵人,作為內(nèi)應(yīng),或約定共同協(xié)作行動的,都屬于苦肉計一類的計謀。如鄭武公在征討胡人之前,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胡人的君王,又殺掉了主張伐胡的大臣關(guān)其思。韓信進攻齊國時,劉邦派去勸說的酈食其被其烹殺掉。

第三十五計:連環(huán)計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譯文】

敵人將強兵多,自身兵力不能抵擋,不能與他硬拼時,應(yīng)當設(shè)法使他們自相牽制,以削弱其勢力。在師中吉,承天變也:語出《易經(jīng).師》卦正如《周易師》卦中所說:主帥身在軍中指揮,吉利,因為得到上天的寵愛。

【按語】

龐統(tǒng)使曹操戰(zhàn)艦勾連,而后縱火焚之,使不得脫。則連環(huán)計者,其法在使敵自累,而后圖之。蓋一計累敵,一計攻敵,兩計扣用,以摧強勢也。如宋畢再遇嘗引敵與戰(zhàn),且戰(zhàn)且卻,至于數(shù)四。視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豆,布地上,復前搏戰(zhàn),佯敗走。敵乘勝追逐,其馬已饑,聞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師反攻,遂大勝。皆連環(huán)之計也。

【譯文】

龐統(tǒng)到曹營詐降,慫恿曹操把船只用鐵索連起來,然后縱火焚燒,使船只無法逃脫。由此看來,“連環(huán)計”就是先讓敵人自相牽制,然后再攻擊它的策略。前一計使敵人自相牽制,后一計則攻擊敵人,兩計相扣,運用自如,就能摧毀任何強敵。比如宋朝的抗金名將畢再遇,曾經(jīng)引誘敵人來戰(zhàn),邊打邊退,三番五次地纏住敵人,直至天色已晚,就用香料煮黑豆,撒在地上,又向敵營挑戰(zhàn),假裝戰(zhàn)敗而退。敵人乘勝追趕,人饑馬乏,聞到遍地豆子的芳香,馬只顧搶著吃豆子,任憑你用鞭子抽打,也不肯走了。這時,畢再遇出兵反攻,大獲全勝,這都是“連環(huán)計”的運用。

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譯文】

全軍退卻避開強大的敵人,這種有秩序的撤退沒有錯,不違背正常的用兵原則。左次無咎:未失常也:語出《易經(jīng).師》卦是說軍隊在左邊扎營,沒有危險,(因為扎營或左邊或右邊,要依時情而定)并沒有違背行軍常道。

【按語】

敵勢全勝,我不能戰(zhàn),則必降、必和、必走。降則全敗,和則半敗,走則未敗。未敗者,勝之轉(zhuǎn)機也。如宋畢再遇與金人對壘,度金兵至者日眾,難與爭鋒。一夕拔營去,留旗幟于營,豫縛生羊懸之,置其前二足于鼓上,羊不堪懸,則足擊鼓有聲。金人不覺為空營,相持數(shù)日,乃覺。欲追之,則已遠矣??芍^走者矣!

【譯文】

如果敵人占絕對優(yōu)勢,我方無法戰(zhàn)勝他,就只有投降、講和和撤退三條路可走。投降,是徹底失?。恢v和,是一半失敗;只有撤退不是失敗。因為沒有失敗,就有轉(zhuǎn)為勝利的契機。比如宋代名將畢再遇與金兵打仗,眼看金兵不斷增援,敵我形勢逆轉(zhuǎn),很難與之爭鋒,他便命令全軍在一夜之間拔營,但是留下旗幟在營房前,并預先把羊倒吊著,又把羊的前腿安置在鼓前面。羊被倒掛著,十分難受,就用腿不停地亂踢,鼓也就咚咚作響。金人開始時未發(fā)覺,相持了幾天,才發(fā)覺情況不對,想追擊。這時,宋軍已經(jīng)走遠了。這可以說是善于撤退的戰(zhàn)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