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涼州),因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軍隊的“武功軍威”而得名,又稱雍涼之都,位于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之門戶,素有“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稱,自古以來就是“人煙撲地桑柘稠” 的富饒之地,絲綢之路尚“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的要沖與重鎮(zhèn)。 歷代詠武威詩詞選 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一作使)呈高開府 唐·岑參 熱海亙鐵門,火山赫金方。 白草磨天涯,湖沙奔茫茫。 夫子佐戎幕,其鋒利如霜。 中歲學兵符,不能守文章。 功業(yè)須及時,立身有行藏。 男兒感忠義,萬里忘越鄉(xiāng)。 孟夏邊候遲,胡國草木長。 馬疾過飛鳥,天窮超夕陽。 都護新出師,五月發(fā)軍裝。 甲兵二百萬,錯落黃金光。 揚旗拂昆崙,伐鼓震蒲昌。 太白引官軍,天威臨大荒。 西望云似蛇,戎夷知喪亡。 渾驅(qū)大宛馬,系取樓蘭王。 曾到交河城,風土斷人腸。 寒驛遠如點,邊烽互相望。 赤亭多飄風,鼓怒不可當。 有時無人行,沙石亂飄揚。 夜靜天蕭條,鬼哭夾道傍。 地上多髑髏,皆是古戰(zhàn)場。 置酒高館夕,邊城月蒼蒼。 軍中宰肥牛,堂上羅羽觴。 紅淚金燭盤,嬌歌艷新妝。 望君仰青冥,短翮難可翔。 蒼然西郊道,握手何慨慷。 送李別將攝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員外 唐·岑參 詞賦滿書囊,胡為在戰(zhàn)場。 行間脫寶劍,邑里掛銅章。 馬疾飛①千里,鳧飛向五涼。 遙知竹林下,星使對星郎。 按:① 一作行 武威(一作城)春暮(一作寒)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 唐·岑參 岸①雨過城頭,黃鸝上戍樓。 塞北飄客淚,邊柳掛鄉(xiāng)愁。 白發(fā)悲明鏡,青春換敝裘。 君從萬里使,聞已到瓜州。 按:① 一作片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唐·岑參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 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唐·杜甫 驄馬新鑿蹄,銀鞍被來好。 繡衣黃白①郎,騎向交河道。 問君適萬里,取別何草草。 天子憂涼州,嚴程到須早。 去秋群胡反,不得無電埽。 此行收(一作牧)遺氓,風俗方再造。 族父領(lǐng)元戎②,名聲國(一作閣)中老。 奪我同官良,飄飖按城堡。 使我不能餐,令我惡懷抱。 若人才思闊,溟漲浸(一作漫)絕島。 尊前失詩流,塞上得(一作多)國寶。 皇天悲送遠,云雨白浩浩。 東郊尚烽火,朝野色枯槁。 西極柱亦傾,如何正穹昊。 按:① 北齊樂曲,懷黃綰白,疑指金銀印?、?時杜鴻漸為河西節(jié)度使 武威同諸公過楊七山人得藤字 唐·高適 幕府日多暇,田家歲復登。 相知恨不早,乘興乃無恒。 窮巷在喬木,深齋垂古藤。 邊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雜曲歌辭 涼州詞 唐·張籍 其一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應(yīng)馱白練到安西。 其二 古鎮(zhèn)城門白磧開,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邊使客行應(yīng)早,每待②平安火到①來。 按:① 集作無使?、?集作問 其三 鳳林關(guān)里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 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 涼州詞 唐·孟浩然 其一 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云。 胡地迢迢三萬里,那堪馬上送明君。 其二 異方之樂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關(guān)山月,思殺邊城游俠兒。 雜曲歌辭 涼州詞 唐·耿湋 題注:一作涼州詞 國使翩翩①隨旆旌,隴西岐路足荒城。 氈裘牧馬胡雛小,日暮蕃歌三兩聲。 按:① 集作翻翻 雜曲歌辭 涼州詞 唐·薛逢 昨夜蕃兵①報國讎,沙州都護破涼州。 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zhàn)血流。 按:① 一作軍 涼州詞二首 唐·王之渙 《集異記》云:“開元中,之渙與王昌齡、高適齊名,共詣旗亭,貰酒小飲。有梨園伶官十數(shù)人會宴,三人因避席隈映,擁爐以觀焉。俄有妙妓四輩奏樂,皆當時名部。昌齡等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甲乙,今者可以密觀諸伶所謳,若詩入歌詞之多者為優(yōu)?!踔幉g詩,次謳適詩,又次復謳昌齡詩。之渙自以得名已久,因指諸妓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即終身不敢與子爭衡。’次至雙鬟發(fā)聲,果謳'黃河’云云,因大諧笑。諸伶詣問,語其事,乃競拜乞就筵席,三人從之,飲醉竟日。 其一 黃河遠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②不度玉門關(guān)。 按:① 一本次句為第一句,黃河遠上作黃沙直上 ② 一作光 其二 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涼州詞二首 唐·王翰 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其二 秦中花鳥已應(yīng)闌,塞外風沙猶自寒。 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①憶長安。 按:① 一作氣盡 涼州詞二首 明·高啟 其一 蓬婆城下凈無花,慘慘黃云漠漠沙。 卷葉誰將番曲奏,白頭都護亦思家。 其二 關(guān)外垂楊早換秋,行人落日旆悠悠。 隴山高處愁西望,只有黃河入海流。 庚申夏至日起武威至張掖 清·葉映榴 武帝功成吏守邊,傷心天末是居延。 人家板屋風聲里,思婦寒衣淚眼前。 目斷燕支愁見月,槎浮銀漢渡經(jīng)年。 慚余不作征西將,藥裹書囊信一鞭。 大通河 大通河又稱浩門河,宋代在河畔筑大通城后改為現(xiàn)名。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為黃河水系湟水的一級支流,發(fā)源于天峻縣托勒山的木里山泉,奔流于走廊南山,冷龍嶺與大通山,大坂山之間,呈西北-東南走向。其上游多沼澤,下游多農(nóng)田,為青藏高原上的絕美風景。 歷代詠大通河詩詞選 渡大通河 清·斌良 天連雪嶺峰峰白,路出冰溝步步平。 持節(jié)東歸五千里,停鞭愛聽喚船聲。 大通河 清·德齡 山斷得平路,搖鞭渡大通。 千峰晴入畫,一水澹涵空。 狐兔營深窟,鷹鹯識順風。 慚無綏遠略,觀獵賦徒工。 沁園春·引大入秦工程禮贊 近現(xiàn)代·朱帆 引大通河,灌秦王川,千里倒流。望莊浪河上,長渠高架;盤道嶺下,隧洞深幽。水磨溝前,倒虹吸管,鬼斧神工孰與侔。登臨處,盡人間奇跡,容我凝眸。 金秋正釀豐收??次忠懊C:淌虺?。向高原縱馬,曾攀險徑;平沙漫步,屢見芳洲。笑我今宵,花叢沈醉,錯認蘭州是廣州。須他日,捧詩囊酒斝,來此重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