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玉鉞 大汶口文化 高18厘米 江蘇省邳縣大墩子出土 南京博物館藏
高14.7厘米、寬7厘米、厚0.6厘米 黑色玉質,呈梯形,扁平、平背、靠上中部有上下兩個對面鉆圓孔、雙面刃、刃部略呈弧形,表面有網紋,通體磨光。 瑪瑙鉞 凌家灘文化 長18.1厘米、刃寬8.2厘米、厚1.2厘米、孔徑1.4厘米 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遺址出土 現(xiàn)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乳黃泛黑色珊瑚狀斑紋,半透明。梯形,體厚刃薄,弧刃,刃從兩側延至頂部,三面刃。近頂有一對鉆圓孔,表面光亮。 玉鉞 凌家灘文化 長24.2厘米、刃寬13厘米、頂寬9厘米、厚0.7厘米 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遺址出土 現(xiàn)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灰色泛綠斑紋長梯形,扁薄,平頂。寬弧刃近頂。有一對鉆圓孔,鉞面有數(shù)到略似弧形線切磨痕,表面光滑。 早期的玉鉞 玉鉞 龍山文化 長15-15.9厘米、寬8.5-9厘米、厚0.8厘米 203號墓出土 墨綠色,長方形,通體經拋光打磨,器型規(guī)整,用管鉆法鉆出兩孔。 玉鉞 龍山文化 高10.3厘米、寬7.5-8厘米、厚0.厘米 山東省臨朐縣西朱封遺址出土 青白色,沁色明顯,兩面刃,通體拋光,用管鉆法鉆出兩孔。 玉鉞 薛家崗文化 長14.6厘米、刃寬10.2厘米、厚1.6厘米 安徽省潛山縣薛家崗遺址出土 乳白色微泛黃,梯形扁平體,上端正中豎列兩個對鉆管鉆孔,孔徑1.8里,弧刃較寬。通體磨制光亮,一面有四道砣旋切割的弧形凹槽。 玉鉞 崧澤文化 長13厘米 江蘇省吳縣唯亭草鞋山遺址28號墓出土 現(xiàn)藏于南京博物院 青玉質,局部帶沁澤。扁平長方形,寬弧刃,斜肩,鈍端斜直,對鉆雙孔。上端一孔已殘,下端一內璧留有錯位鉆臺痕。兩孔周圍有拋物線痕跡,應與切割玉料有關。 玉鉞 石峽文化 長14厘米、刃寬9厘米、厚0.7厘米 廣東省韶關市馬壩石峽遺址出土 略呈矩形,平弧頂,微束腰,平刃。雙面光滑。器體平薄,頂部一側微損,刃部兩角稍斜。圓孔對鉆而成。 鼎盛時期的玉鉞 瑪瑙鉞 良渚文化 長12.2厘米、刃寬10.6厘米、孔徑1.1厘米、厚0.7厘米 浙江省平湖市林埭鎮(zhèn)群峰村莊橋墳遺址147號墓出土 現(xiàn)藏于平湖博物館 琥珀色、間有少許淡紅斑塊,平面呈“風”字形,上窄下寬,弧刃,對鉆穿孔,拋光精細,制作規(guī)整嗎,瑪瑙器在良渚文化中十分少見。 玉鏟 龍山文化 河南省南陽市黃山遺址出土 長15.5厘米、寬10.2厘米 青白玉,瑩潤光潔。體為扁平長方形,上窄下寬,靠近鏟的上端中部有一穿孔,下面為雙面弧刃。玉鏟雕琢光滑平整,磨工細膩,充分顯示了新石器時代的琢玉技藝。無使用焊機,可能是作為禮器使用。 玉鉞 良渚文化 長12.5厘米、刃寬5.5厘米、孔徑1.8厘米 浙江省平湖市曹橋街道馬廄遺址 先藏于平湖博物館 軍綠色,有深色沉積紋及白色沁斑。形體扁平,略呈梯形,圓弧人,大穿孔,頂部有崩缺。 玉鉞 良渚文化 長13.58厘米、頂寬7厘米、刃寬10厘 浙江省嘉興市大墳遺址2號墓出土 現(xiàn)藏于嘉興市博物館 青玉,微沁出白色花斑,略呈梯形,直刃平頂,刃角殘缺,上部有兩個鉆孔。 玉鉞 良渚文化 長18.9厘米、刃寬13.7厘米、厚0.5厘米 江蘇省武進縣寺墩遺址5號墓出土 現(xiàn)藏于常州市博物館 青褐玉質,內隱綠色斑紋,器表有鐵沁現(xiàn)象。梯形狀,形體扁而薄,輪廓線條流暢,雙肩斜收,一角卻損。寬弧刃,不出鋒,無使用痕跡。頂端琢有一半圓孔,其下琢有一圓孔,對鉆而成,管鉆痕跡清晰可見。 玉鉞 良渚文化 長22.3厘米、刃寬13.8厘米、孔徑0.9厘米、厚0.9厘米 平湖市林埭鎮(zhèn)群豐村莊橋墳遺址160號墓出土 現(xiàn)藏于平湖博物館 玉色深綠,表面有白色沁斑,平面略呈“風”字形,上窄下寬,圓弧刃,對鉆小圓孔。 玉鉞及端飾 良渚文化 鉞冠飾(上):高3.6-4.7厘米、寬8.4厘米、厚1.35厘米;玉鉞(中):長17.9厘米、上端寬14.4厘米、人寬16.8厘米、最寬0.9厘米;玉鉞(中):長17.9厘米、上端寬14.4厘米、刃寬16.8厘米、最寬0.9厘米、孔徑約0.55厘米;玉鐓(下):高2.8厘米、厚2.3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反山12號墓出土 透閃石玉,淡綠色,沁為花白色,透光性好,有紫褐色瑕斑,鉞與端飾應取自同料。鉞呈“風”字形,弧刃鼓背,小穿孔,背部嵌入柄部部分粗糙,其余部分拋光精細。鉞兩面對應雕琢完整的神徽圖案和鳥紋。鉞冠飾下部有卯眼可以安柄。橢圓形的鉞鐓,有卯眼和橫孔可以和鉞把固定。從出土位置判斷,鉞杖總長約70厘米。 商周時期的的玉鉞 玉鉞 商代 長12.5厘米、寬8.3厘米、厚0.8厘米 河南省新鄭市望京樓新村鄉(xiāng)出土 青黃色,局部有深褐色沁斑。體為扁平長方形,三邊平直,平刃,由兩面磨成。上半部有三孔,其中兩孔完好,一孔殘缺,兩面光素無紋。 玉鉞 商代晚期 長13.82厘米、最厚1.09厘米、寬5.25-6.19厘米 河南省安陽市小屯出土 青色,勻凈,一面平整,一面微凸,柄中部對鉆孔,其下為兩組數(shù)道陰線紋夾斜“十”字交叉紋,單面刃圓鈍,通體拋光潤滑細膩。 玉鉞 商代 長12厘米、寬5.3厘米、厚0.3厘米 河南省羅山縣莽張鄉(xiāng)出土 玉質沁為白色。體扁平長方形,上窄,下寬,中間兩腰略收,月的上半部飾獸面紋,紋飾以三邊有刃,靠近月的上端居中有一兩面鉆穿孔。 玉鉞 商代 長12厘米、寬5.3厘米、厚0.3厘米 河南省羅山縣莽張鄉(xiāng)出土 玉質沁為白色。體扁平長方形,上窄,下寬,中間兩腰略收,月的上半部飾獸面紋,紋飾以三邊有刃,靠近月的上端居中有一兩面鉆穿孔。 玉鉞 西漢晚期 殘長9厘米、殘寬9.1厘米、銎長5厘米、銎寬2厘米 河南省永城縣芒山鎮(zhèn)僖山漢墓 作者:中國玉文化研究會 馬嬌 謝海濤 |
|
來自: RK588 > 《古玩收藏、鑒寶和文物考古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