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加茯苓湯治療心悸眩暈等非胃脘疾病 導(dǎo)言:小半夏加茯苓湯為水飲停于胃脘而設(shè),胃脘不適應(yīng)當(dāng)存在,但嘔吐悸眩痞5個主證中,悸和眩均不是胃脘癥狀,如果患者以心悸眩暈為主證來就診,能否想到用小半夏加茯苓湯呢? 病例:袁某,男,37歲?;几哐獕翰。^目眩暈,嘔吐時發(fā),心悸,脘部作痞,脈弦滑,舌苔白滑。 辨證:嘔吐悸眩痞俱見,此乃膈間水飲也。 處方:半夏15g,茯苓30g,生姜15g。服6劑痊愈。 按:見頭暈、高血壓便多以肝陽上亢辨證,取用平肝潛陽為常法,對胃脘之嘔吐頻頻泛惡,或忽略不見,或?qū)㈩^暈和胃脘不適分割開來分而治之,如果不對水氣停滯對身體或上或下的影響了若指掌,則很難獨(dú)取小半夏加茯苓湯來治療。 該病例證明了以小半夏加茯苓湯獨(dú)治水飲,不用天麻、鉤藤等所謂降壓之品,血壓也能下降,顯示了中醫(yī)辨證論治的魅力。 水飲停滯,對全身之影響不居一處,僅從上焦而言,水飲上逆于肺,輕者可見短氣,重則暴發(fā)喘滿,水停心下,上凌于心則發(fā)心悸,蔽冒清陽則有目眩,比如仲景在《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中苓桂術(shù)甘湯有胸脅支滿目眩之見癥,五苓散有吐涎沫而癲眩之見癥,劉老常用水氣病多方治療或上或下多種疑難雜癥而收奇效,在于劉老深刻體會到了水飲對全身上下的影響。仲景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二書中有短氣喘滿悸眩等癥的描述,但劉老臨證從不拘泥于此,如目為清竅,水飲蔽冒可見目眩,但耳鼻亦為在上之清竅,濁陰在上,清竅不利可致目眩,有時亦可見到耳鳴耳塞嗅覺不靈,諸多臨床見癥也證實(shí)了這一點(diǎ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