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統(tǒng)編教材同步】《過秦論》同步檢測 高中語文試題集粹

 閱讀美麗星空 2024-12-17

《過秦論》同步檢測

1.下列詞語中,劃線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膏腴(yú) 召滑(zhào)    逡巡(qūn)   俯首系頸(xì)

B.鞭笞(chī)  樂毅(yuè)    藩籬(pān)   以愚黔首(qián)

C.勁弩(nǔ)   猗頓(yī)     鋒鏑(dí)    度長絜大(duó)

D.崤山(xiáo)  墨翟(zhái)氓隸(ménɡ)  比權(quán)量力(liànɡ)

2.下列詞語中加橫線字的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p>

A.甿隸(méng)    萬乘之勢(shèng)    鋤耰棘矜(yōu jīn) 甯越(nìng)

B.鞭笞(chī)      從散約敗(zòng)     甕牖繩樞(yǒu)     謫戍(zhé)

C.隳名城 (huī)  躡足行伍 (shè háng) 俯首系頸(jì)      崤函(xiáo)

D.以窺周室(kuī) 亡矢遺鏃(shǐ zú)  良將勁弩(nú)      陳軫(zh?n)

3.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dāng)啬緸楸?,揭竿為?nbsp;   揭:舉

B.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愛:愛護

C.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信: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4.下列劃線詞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①蒙故業(yè)(前代的策略),因遺策     

②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比喻邊疆上的屏障)

B.①合從締交相與(互相援助)為一 

②奮六世之余烈(余威)

C.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天地四方,指天下)

②秦人拱手(兩手抱拳,以示恭敬,服從)而取西河之外 

D.①東割膏腴(肥沃)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②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盤詰查問)

5.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振:舉起

B.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C.焚百家之言       言:言論,此指記載言論的書籍

D.金城千里         金:金屬鑄成的

6.對下列句中劃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履至尊而制六合 至尊:最尊貴的位置,此處指帝位

B.趙奢之倫制其兵 倫:類,輩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 兵:兵器

D.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池:水池,池塘

7.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A.①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  ②感君區(qū)區(qū)懷

B.①贏糧而景從      ②至若春和景明

C.①然后以六合為家  ②六合正相應(yīng)

D.①奮六世之余烈    ②兼仗父兄之烈

8.以下各項中加橫線的詞詞義解釋無誤的一項是(    )

A.①流血漂櫓(船槳)               ②將數(shù)百之眾(率領(lǐng))

B.①追亡逐北(潰敗的軍隊)         ②度長絜大(衡量)

C.①贏糧而景從(募集)             ②據(jù)崤函之固(險固的地勢)

D.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憊)   ②以致天下之士(招納,招引)

9、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義都正確的一項是(  )

①蒙(繼承)故業(yè),因(沿襲)遺策   ②趙奢之倫制(動詞,制服)其兵

③致(導(dǎo)致)萬乘之勢             ④延(延續(xù))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

⑤躡足(置身,參與)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  

⑥謫戍之眾,非抗(抵抗)于九國之師也

⑦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衡量)長絜大

A.①④⑤⑦      B.①③④⑥⑦         C.②③⑤⑥      D.②③⑤⑥⑦

10.下列對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氓隸:泛指下層人民。氓,奴隸。隸,民。

B.陶朱:后人常用“陶朱”作為富人的代稱,陶朱就是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

C.山東:秦時,“山東”指崤山以東,即東方諸侯國。

D.七廟:天子的宗廟。

11下列句中劃線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②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B.①以為桂林、象郡     ②以愚黔首

C.①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②收天下之兵

D.①天下已定           ②學(xué)不可以已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用法和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A. ①余威震于殊俗       ②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

B. ①而遷徙之徒也       ②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

C. ①然后以六合為家      ②引以為流觴曲水

D. ①為天下笑者        ②吾屬今為之虜矣

13.對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詞類活用的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             ②天下云集響應(yīng) 

③外連衡而斗諸侯                       ④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⑤贏糧而景從                           ⑥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⑦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嘧吠鲋鸨?nbsp; 

A.①②⑤⑧/③④/⑦/⑥ B.①②/⑤⑥/④⑦/③/⑧

C.①②⑤⑥/③/④⑦/⑧ D.①②⑤⑥/④⑦/③⑧

14.以下各項中不全合通假字的一項是( )

A.①贏糧而景從 ②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B.①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②威振四海

C.①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②鋤榎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

D.①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 ②孝公既沒

15.對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  )

①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谑渌c ③李牧連卻之?、軈s匈奴七百余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6.比較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

②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③北收要害之郡

④追亡逐北,伏尸百萬

A.兩個“固”字相同,兩個“北”字相同

B.兩個“固”字相同,兩個“北”字不同

C.兩個“固”字不同,兩個“北”字相同

D.兩個“固”字不同,兩個“北”字不同

17.下列各句已補出被省略的成分,錯誤的一項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為桂林、象郡

B.(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C.俯首系頸,委命(于)下吏

D.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陽

18、下列各項不是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

A.①山東豪俊并起                     ②鑄以為金人十二

B.①北收要害之郡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①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②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

D.①崤函之固,自若也                 ②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

二、古文關(guān)聯(lián)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威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成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yuǎn)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賈誼《過秦論》節(jié)選)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老子》第六十四章)

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dāng)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

(司馬遷《賈生列傳》節(jié)選)

(1)下列各選項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dāng)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

B.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dāng)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

C.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dāng)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

D.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dāng)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

(2)下列選項對《過秦論》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過秦論》是呈獻(xiàn)給皇帝的一篇政論文,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自信與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凸顯出作者的政治熱情和滿腹才學(xué).

B.從歷史角度來看,賈誼把秦朝的成敗歸結(jié)在一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絕對正確的,后人都應(yīng)該以史為借鑒,避免重蹈覆轍.

C.從文章的寫作目的上看,賈誼當(dāng)時上書皇帝,是想要皇上認(rèn)真吸取前朝滅亡的經(jīng)驗,實行仁政來治理國家.

D.《過秦論》的核心思想是"仁",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當(dāng)時可以說諸子百家遺風(fēng)猶存,賈誼本人思想主要以儒家為主.

(3)下列選項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八州是指: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和豫州.古時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國分居其他八州.

B.七廟,古代天子的宗廟.約到漢朝定"型",即帝王設(shè)七廟供奉祖先,太祖廟位居正中其左右各為三昭三穆.

C.敲撲,行刑用的棍杖,短的叫"敲",長的叫"撲."

D.《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傳世本共八十一章,收錄了老子的部分作品,書中所述基本都反映了老子的思想.

(4)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②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5)老子認(rèn)為"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請結(jié)合老子和《過秦論》中賈誼的觀點,說說秦滅亡的相關(guān)原因?qū)笫澜y(tǒng)治者的意義.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yuǎn)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秦王懷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親士民,以暴虐為天下始。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lǐng)而觀其亡。夫寒者利短褐,而饑者甘糟糠;天下嗷嗷(眾多的愁怨聲),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以禮天下,天下集矣。二世不行此術(shù)而重之以無道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yán)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dāng)賦斂無度然后奸偽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笔且跃訛閲?,觀之上古,驗之當(dāng)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quán)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應(yīng)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二世不行此術(shù)/而重之以無道/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yán)/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dāng)/賦斂無度/

B.二世不行此/術(shù)而重/之以無道/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yán)/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dāng)/賦斂無度/

C.二世不行此術(shù)/而重之以無道/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yán)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dāng)/賦斂無度/

D.二世不行此/術(shù)而重/之以無道/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yán)/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dāng)/賦斂無度/

2.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陶朱:指的是春秋時的范蠡,吳越爭霸時,范蠡為越國大將軍。吳國被滅后,范蠡功成身退,經(jīng)商致富,被稱為陶朱公。后人常用“陶朱”作為富人的代稱。

B.山東:早在戰(zhàn)國時期,“山東”這一名稱就出現(xiàn)了。那時,秦國踞關(guān)中,六國則在崤山、函谷關(guān)以東,那時的“山東”,是泛指崤山以東的黃河流域。

C.八州:當(dāng)時,六國分居于八州,秦居荊州。古時天下分九州,一般認(rèn)為包括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揚州、雍州、梁州。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由于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征,后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家。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且夫”一句,寫秦朝江山依舊,險關(guān)如故,說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勢的變化。

B.“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說明作者勸說統(tǒng)治者施行仁義以安民。

C.第二段是在前文鋪敘基礎(chǔ)上的集中議論,大量的史實使作者的論點水到渠成。

D.陳勝與山東六國進(jìn)行對比,說明山東六國未能戰(zhàn)勝秦國的原因在于他們不施行仁政。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應(yīng),贏糧而景從。

(2)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yuǎn)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取材于賈誼《過秦論》(上))

秦王足已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惑而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dāng)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為戮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鉗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諫,知士不敢謀,天下已亂,奸臣不上聞,豈不哀哉!

先王知壅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shè)刑,而天下治。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其削也,內(nèi)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yán)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內(nèi)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歲不絕;秦本末并失,故不長久。由是觀之,安危之統(tǒng),相去遠(yuǎn)矣。

(取材于賈誼《過秦論》(下))

6.下列對句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奮六世之余烈       奮:振興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              兵:軍隊

C.三主惑而終身不悟                      惑:糊涂

D.以飾法設(shè)刑,而天下治               治:安定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①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B.①因河為池                                  ②因而不改

C.①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②若入前為壽

D.①及其衰也                            ②吾其還也

8.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甲文可知,秦始皇認(rèn)為愚民、弱民、防民能確保自己的子孫后代萬世稱帝。

B.甲文中,作者揭示秦朝滅亡原因的意圖在于勸勉當(dāng)時的統(tǒng)治者能夠施行仁義。

C.乙文中,作者認(rèn)為皇帝不聞忠言并因而不能改過是導(dǎo)致秦傳三世而亡的原因。

D.乙文中,作者指出周朝能傳千余年的根本原因是能做到禁暴誅亂與內(nèi)守外附。

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2分)

(2)天下已亂,奸臣不上聞,豈不哀哉?。?分)

10.對比的運用增強了《過秦論》的說服力;請從甲、乙兩文中各舉一處運用對比的例子,簡析其作用。(6分)

三、現(xiàn)代文關(guān)聯(lián)閱讀

(一)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以下小題。

流水函關(guān)

是黃河這條道路引領(lǐng)著我抵達(dá)這里的。

東西南北中,行走中原大地,萬物都沿著黃河這條曾經(jīng)的歷史中軸線而生長。從這里,黃河進(jìn)入中游峽谷的下一段,北為晉北,南為豫西。黃河也因山就勢,硬生生將南北走向的水流折彎成東西走向,完成凌空俯瞰時“幾”字的彎鉤書寫。這是瀟灑的一筆,這條大河流到這里,有了節(jié)奏、矜持,也有了墜落、跨越。

我該怎樣描述“這里”?此刻,它是離三門峽市區(qū) 36公里的靈寶市,是靈寶市區(qū)往北15公里的王垛村。往前追溯,是夸父逐日道渴而死棄杖化為的鄧林之地,是“紫氣東來”“雞鳴狗盜”的起源地,是戰(zhàn)國秦孝公從魏手中奪取的靖函……關(guān)于“這里”的定義,還可以說出數(shù)十、上百種。

人們稱“這里”為函谷關(guān),它的名字就是它的身世。東去洛陽、西達(dá)西安的故道,所要穿越的崤山至潼關(guān)段,幾乎都是在山澗峽谷之間,人行此中,如入隧道般不知深險,古稱函谷,險隘之意。如此貼切的命名再沒改變過。有傳說是西周,武王伐紂至于牧野,大勝而歸,置關(guān)于此,又專設(shè)司險管理關(guān)塞,也有一說是秦孝公戰(zhàn)勝后選擇了最險要的這一段來重兵把守。冷兵器時代,金戈鐵馬的戰(zhàn)場是兵家必爭、勝負(fù)定奪之地,是國君與梟雄一爭高下、開創(chuàng)與終結(jié)一關(guān)定論的象征之地。這才有了“天開函谷壯關(guān)中,萬古驚塵向此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zhàn)場”的浪漫詩性與現(xiàn)實抒懷。

如同黃河在我抵臨之前就已經(jīng)流淌多年,這座聳立眼前的關(guān)樓櫛風(fēng)沐雨,變了顏色,成了時間里的事物。我當(dāng)然是這樣以為的,但人們告訴我這只是上世紀(jì) 90年代在原址上新建的。現(xiàn)代旅游,將它打扮得闊綽而奪目。所剩無幾的原址,風(fēng)雨歷經(jīng)的原址,只留在了黑白圖片中。尋古訪古卻不可得古的人,會滋生怎樣的失落?然而我釋然了,風(fēng)云際會,屢毀屢建,屢建屢毀,是它必然的命運。在這里,即使剩余一片空曠,留下的只有片瓦獨木的想象,那也是蕩氣回腸的。

我從廣場上穿過,腳步急切,仿佛要超越消失的時間去搶先一步。北鄰的黃河,奔流不停,沒有人能走到水的前面,又怎能超越時間呢。繞過園區(qū)高聳的塑像、飛檐翹角的樓閣、保持年代原貌的屋舍、重點保護的紀(jì)念物,我小心翼翼地踩在被熙攘人流踩過的步行道上。移步易景,道道帷幕拉開,卻還不是我想要見到的古關(guān)遺址。

古代的故事,多是發(fā)生在河流、古道,或是邊界的關(guān)樓。函谷關(guān)南接秦嶺,北倚黃河,東西或絕澗或高頓,它的迷人之處,也是它的揪心之處,就在于那么多人想通過它、占守它。它是阻滯、關(guān)閉,也是暢通、開放。

在這里,有一件事是不能回避的,那便是歷史的追溯。無論藏在哪個角落,歷史的風(fēng)撲面而來,情緒的力量在歷史的托舉下,讓去往函谷關(guān)的路變得跌宕起伏。始于 90年代的修建,關(guān)樓只是歷史的化身,過往痕跡被抹去--直到被一尊黑色石碑身后的函關(guān)古道所打開。在古代,那只是一條在溝谷中蜿蜒的土路。有記載說這條曾經(jīng)崎嶇狹窄、蜿蜒相通的路全長15華里,溝壁有50米高,坡度有40至80度,有的地方僅2米寬,僅能容一輛牛車通過。車不方軌,馬不并轡,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并非夸張的描述,可以想象它在軍事戰(zhàn)略上的利害。從遙遠(yuǎn)的春秋戰(zhàn)國就開始了碰撞,直至秦國一統(tǒng),函谷關(guān)扮演著決定勝負(fù)的關(guān)鍵角色。西漢賈誼在名篇《過秦論》中議論:“于是六國之士……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guān)而攻秦。秦人開關(guān)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jìn)?!焙靡粋€“逡巡而不敢進(jìn)”!

然而到了公元前 209年陳勝義軍過關(guān)交戰(zhàn),劉邦繞關(guān)滅秦,項羽使黥布破關(guān),怒而焚關(guān),函谷關(guān)又為秦的滅亡畫上了一個終結(jié)的句號。自此往后,進(jìn)退之間,是“逐鹿中原”,也是“入主關(guān)中”,這八個字里藏著千鈞重量和血腥殺戮。再去撥開時間的密葉,沿經(jīng)“安史之亂”中的桃林大戰(zhàn),闖王李自成激戰(zhàn)斬明兵部尚書孫傳庭,1927年馮玉祥北伐駐防,直至1944年5月中國軍隊阻擋侵華日軍西犯的函關(guān)大戰(zhàn),都繞不過此地。太多與函谷關(guān)勾連的歷史細(xì)節(jié)需要敘說,鐵打的雄關(guān)流水的戰(zhàn)事,得失均因這里而起。這里,并不只是一座青磚砌起的城樓,還是一條真正通往時間深處的道路。也許它從來都是道路,如同它倚臨的黃河,連接的不只是一個個地點,還有可追溯的來處、可前行的去往,它是立體變幻的時空,也是后人想象的原點。

這條看不見的道路,更遠(yuǎn)的地方,是遠(yuǎn)方,也是遠(yuǎn)去。

從古道上走過太多的出關(guān)者,有一人不能不提。公元前 491年農(nóng)歷七月的一天,函谷關(guān)令尹喜清晨起床,看到了東方的紫氣,知有異人來。他等來了八十高齡的老者--東周守藏史老子。這位又名李耳的老人騎著青牛,被他的崇拜者熱情地挽留下來著書立說,從而有了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也許連函谷關(guān)也沒想到,在經(jīng)歷那萬千廝殺爭奪之后,被封堵在深井-里的血液依舊如巖漿般汩汩流動,為它加持的正是這位眉寬耳闊、目如深淵的老人。一塊精致的黃河石被供奉在紀(jì)念祠屋的一側(cè),萬千來客的手掌在石頭上撫摸而留下了一層光澤。已無人探究石頭的年代和書桌的真假,只為老子完成著述出關(guān)后的“莫知其所終”而好奇與嘆惋。

嘆惋那散落時光里的,與一個人、一座關(guān)、一條河有關(guān)的秘密。誰能說,任何普通渺小的生命,不會因這片黃河流經(jīng)的土地而變得不凡?

黃河在北,隆起的土塬隔阻了函谷關(guān)的視線,靜寂中水聲傳來。古關(guān)與長河,都把各自印烙在對方的骨骼之上。這條大河,微微發(fā)出的聲響,都是振聾發(fā)聵的轟鳴。在抵達(dá)函谷關(guān)的短暫時光里,我能親密地感應(yīng)到從四面八方匯集而至的那些水聲。流水聲里,有風(fēng)貌之變,也有愿景之歡,樁樁美好落色為圖 --筑壩建庫后的水波清粼,生態(tài)改良后的天鵝棲息,掙脫貧困后的喜樂安寧……中原大地上的萬千氣象、幕幕大戲皆可沿著這條大河被我們遇見。

河流之上的備忘與注腳,被時光拍打的浪花卷起。眾生命運千差萬別,然而與之有關(guān)的黃河故事到處流傳。

(取材于沈念的同名文章,有刪改)

1.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______

A.第三段說“關(guān)于'這里’的定義,還可以說出數(shù)十、上百種”,這是因為函谷關(guān)所在地歷史悠久,文化豐厚。

B.作為一個“尋古訪古卻不可得古的人”,作者雖然感到非常失落,但還是釋然了,并由此生發(fā)出更深刻的感悟。

C.老子過函谷關(guān)著《道德經(jīng)》的故事,為函谷關(guān)增添了文化色彩,展現(xiàn)了函谷關(guān)作為軍事要塞之外的文化價值。

D.“己無人探究石頭的年代和書桌的真假”,體現(xiàn)出作者對游客們只是好奇于老子的經(jīng)歷而不關(guān)心歷史真相的批判。

2.文中函谷關(guān)有什么特點,請簡要概括。

3.本文著重寫函谷關(guān),為什么要在結(jié)尾處描寫黃河?請結(jié)合全文,談?wù)勀愕睦斫狻?/p>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相連的血脈

⑴剛看見秦皇陵,便有壓迫感迎面而來,密集而凝重。延伸開闊的驪山,說不上崇峻,只有單調(diào)的平坦,線條由地面向上伸展直至交匯形成一個平穩(wěn)的三角形,色彩似乎只是造物主隨意地一揮畫筆,蒼翠的綠,簡明而無須多加著色,粗線條的勾勒給了我最沉重的壓迫。

⑵我第一次那么真實地感覺到他的存在,千古一帝。一直以來,他只在人們口中,只在字里行間,只在歷史中,只在想像里。這一刻他那么真實的出現(xiàn),仿佛迎面而來,原來這大地上真的有過他!

⑶雄才大略,殘暴不仁,有形的詞已無法形容無形的他。兩千多年前,他屹立西面,遙望東方。十年后,東方、西方只有一個名字——秦。

⑷那天,走進(jìn)幽暗而深邃的秦地陵宮,壓迫感沉沉地籠罩著我。穿過地宮門,在大殿上我看到了他,冷冷的龍袍內(nèi)那平常的身軀。一張陌生而淡漠的臉,微張的雙唇,似乎在用熟悉的語言向我訴說……

⑸在趙國為質(zhì)時,他會哭;看著母親受辱時,他會哭;看著西方,想念那沒有呆過一天的國度時,他會哭。后來他回到秦國,看著宮廷里的斗爭,看著呂不韋的笑,趙姬的妖媚,嬴異人的無助,一切都在告訴他,決不能哭,哭只會讓他比活在趙國時更慘。

⑹我聆聽,他平靜地說著,沒有暴戾,沒有怒吼,沒有命令,只是輕敘家常,細(xì)說往事。他說他恨,他恨他為什么一出生便為質(zhì)趙國,童年的記憶只有冷眼和嘲辱;他恨他為什么有那么多父親,母親多愛他,他就有多恨母親。所有暗中批評他的儒生他恨,一切想冒充他親人的人他恨,于是,在“焚書坑儒”之后,在殺死兩個異父弟之后他對自己說:我恨。

⑺隨后他笑道:六國只是茍延殘喘,天下人應(yīng)是我的俘虜。天下人太容易被欺騙了,不過改名皇帝,不過自稱為朕,不過下一道名為詔書的文件,不過建一座禁宮,不過封禪了泰山,我便可以廢先王之道,除井田之制,賦斂無度……

⑻他又一笑,輕問:阿房宮安好?長城有沒有繼續(xù)修?我的兒孫們把國家經(jīng)營得如何,已經(jīng)幾世了?我的朝臣和子民們都還好嗎?

⑼我只能輕嘆:阿房宮早已成為灰燼,長城如今只是象征,至于你的兒孫與朝臣隨著大秦帝國已煙消云散,無影無蹤了。兩千年后我只有在這能見到秦,帝國只是陪葬。

⑽中國人就這樣鄙視他。

⑾他愕然。滅六國,統(tǒng)天下,戰(zhàn)匈奴……他細(xì)數(shù)當(dāng)年功業(yè),卻又一邊搖頭,都已經(jīng)成空,不禁黯然神傷,原來天下人從我這里什么也沒得到,我豈不辜負(fù)了天下人?

⑿但中國各民族的第一次緊密相連,卻是因為你。秦帝國建立不久便灰飛煙滅,中國人卻明白了自己的名字該怎么寫。你的后代歷盡劫波,匈奴走后,邊患依然,但縱使五胡的鐵蹄洶涌,也踏不亂唐詩的音韻;金人的彎刀殘酷,也割不裂中華文字的筆畫;蒙古的鐵鞭雖長,也笞不傷文言的句式,滿漢一家,漢字同源,都融入中華文化之中。文字,中華子孫相認(rèn)的符號,從你開始。

⒀中國人就這樣仰望你。

⒁他搖了搖頭,喟然長嘆。吐不出的認(rèn)錯,我明白是千古一帝的尊嚴(yán)。這時的他摘下了高貴的冠冕,神圣的龍袍再也藏不住的老態(tài),就是一個寂寞了千年的老人。老人的目光不再尖銳,眉須不再冷峻,聲音不再低沉,表情不再冷酷。而眉宇間的孤獨卻掩蓋不了。

⒂可無論如何,對于中華民族,對于我,這已經(jīng)夠了,因今天的我還認(rèn)識當(dāng)年的你,還能夠溝通無礙,細(xì)數(shù)當(dāng)年。這在血與火中錘煉出來根植于血脈內(nèi)的符號,多少年來都沒有褪色,無論愛與恨,我們只認(rèn)得方塊字。一切本該多么完美,如果你不恨!

⒃此時,一股熱流襲涌全身,暖暖的,我不再有壓迫感。從他的雄心壯志到因恨而暴再到千年后的喟然長嘆,一切都那么真實,甚至有幾分熟悉和親切,他是如此近距離的向我傾訴,我是如此近距離的感知了他。秦始皇的含義,這一刻,重新詮釋。

⒄走出地宮,我回頭仰望秦皇陵,道了一句:中華民族至今安好。

1.本文采用了虛擬人物對話的行文結(jié)構(gòu)形式,其表達(dá)作用是什么?

2.《過秦論》中將陳涉的起義與諸侯國合縱抗秦作對比,本文將中國人對秦皇“鄙視”與“仰望”作對比,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三、詩歌鑒賞關(guān)聯(lián)閱讀

(一)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賈生

[唐]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生

[宋]王安石

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

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1.下面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這兩首詩歌,題目相同,體例相近。雖然都是詠懷賈誼其人,但其實兩者的著眼點不同,筆法相異。

B. 李詩抓住細(xì)節(jié),采用“欲抑先揚”手法。開篇極力渲染君明臣賢,轉(zhuǎn)而分別以“不問”與“問”“蒼生”與“鬼神”相對照,含蓄地顯示出了賈誼的不遇。

C. 王詩宏觀論述,運用反詰,指出賈誼所獻(xiàn)的“謀議”,大體上都能獲得施行,誰又能說文帝輕視賈誼呢?贊美了“君明臣賢”的理想政治。

D. “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兩句寫出作者批評賈誼隨著官位升高,而直言盡廢,與歷來的公卿毫無區(qū)別。

2.通過閱讀《過秦論》和這兩首詩,你對賈誼這位作家有了怎樣的認(rèn)識?請自創(chuàng)一首絕句,寫出你所理解的賈誼。(題目自擬,不得以“無題”為題目)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

古風(fēng)(其四十八)①

李白

秦皇按寶劍,赫怒震威神②。

逐日巡海右,驅(qū)石駕滄津③。

征卒空九寓,作橋傷萬人。

但求蓬島藥,豈思農(nóng)扈④春。

力盡功不贍,千載為悲辛。

【注】①唐玄宗統(tǒng)治后期,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迷信道教、企望成仙。②威神,兇威之神,此指海神。③傳說秦始皇讓海神為他驅(qū)石架橋。④農(nóng)扈,古代農(nóng)官。

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第三、四句運用了大膽的想象,再現(xiàn)了傳說中的場景,表現(xiàn)出了秦始皇的不可一世。

B. 五、六句中的“空九寓”“傷萬人”既承接上文的神話傳說,又是社會現(xiàn)實的反映。

C. 全詩將情感融于敘事之中,末句方透露其用意,含蓄委婉,可見詩人高超的功力。

D. 本詩語言通俗明白,體現(xiàn)了李白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語言風(fēng)格特征。

2.本詩和賈誼《過秦論》(上)都在指斥秦的過失,請結(jié)合兩文比較二人觀點的異同。

五、情境默寫

1.《過秦論》中最能表現(xiàn)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勢不可擋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過秦論》中賈誼在《過秦論》中說到秦始皇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過秦論》中賈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短的四個句子就寫出了陳涉舉義旗并得到天下熱烈響應(yīng)的情況。

4.《過秦論》中極言陳涉的出身貧寒和地位低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過秦論》中賈誼指出秦的過失即滅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

6.《過秦論》中,諸侯國曾經(jīng)想憑借他們雄厚的實力攻打函谷關(guān)從而滅掉秦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過秦論》中,商鞅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系列對內(nèi)對外的措施,使輕易就取得黃河以西的土地。

8.《過秦論》中,描寫秦國四面擴充領(lǐng)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過秦論》中,點出戰(zhàn)國四公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過秦論》中,秦孝公時期,對內(nèi)采取的政治策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過秦論》測試題

1.下列詞語中,劃線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膏腴(yú) 召滑(zhào)    逡巡(qūn)   俯首系頸(xì)

B.鞭笞(chī)  樂毅(yuè)    藩籬(pān)   以愚黔首(qián)

C.勁弩(nǔ)   猗頓(yī)     鋒鏑(dí)    度長絜大(duó)

D.崤山(xiáo)  墨翟(zhái)氓隸(ménɡ)  比權(quán)量力(liànɡ)

2.下列詞語中加橫線字的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p>

A.甿隸(méng)    萬乘之勢(shèng)    鋤耰棘矜(yōu jīn) 甯越(nìng)

B.鞭笞(chī)      從散約?。▃òng)     甕牖繩樞(yǒu)     謫戍(zhé)

C.隳名城 (huī)  躡足行伍 (shè háng) 俯首系頸(jì)      崤函(xiáo)

D.以窺周室(kuī) 亡矢遺鏃(shǐ zú)  良將勁弩(nú)      陳軫(zh?n)

3.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dāng)啬緸楸?,揭竿為?nbsp;   揭:舉

B.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愛:愛護

C.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信: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4.下列劃線詞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p>

A.①蒙故業(yè)(前代的策略),因遺策     

②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比喻邊疆上的屏障)

B.①合從締交相與(互相援助)為一 

②奮六世之余烈(余威)

C.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天地四方,指天下)

②秦人拱手(兩手抱拳,以示恭敬,服從)而取西河之外 

D.①東割膏腴(肥沃)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②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盤詰查問)

5.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振:舉起

B.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C.焚百家之言       言:言論,此指記載言論的書籍

D.金城千里         金:金屬鑄成的

6.對下列句中劃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履至尊而制六合 至尊:最尊貴的位置,此處指帝位

B.趙奢之倫制其兵 倫:類,輩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 兵:兵器

D.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池:水池,池塘

7.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A.①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  ②感君區(qū)區(qū)懷

B.①贏糧而景從      ②至若春和景明

C.①然后以六合為家  ②六合正相應(yīng)

D.①奮六世之余烈    ②兼仗父兄之烈

8.以下各項中加橫線的詞詞義解釋無誤的一項是(   ?。?/p>

A.①流血漂櫓(船槳)               ②將數(shù)百之眾(率領(lǐng))

B.①追亡逐北(潰敗的軍隊)         ②度長絜大(衡量)

C.①贏糧而景從(募集)             ②據(jù)崤函之固(險固的地勢)

D.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憊)   ②以致天下之士(招納,招引)

9、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義都正確的一項是(  )

①蒙(繼承)故業(yè),因(沿襲)遺策   ②趙奢之倫制(動詞,制服)其兵

③致(導(dǎo)致)萬乘之勢             ④延(延續(xù))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

⑤躡足(置身,參與)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  

⑥謫戍之眾,非抗(抵抗)于九國之師也

⑦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衡量)長絜大

A.①④⑤⑦      B.①③④⑥⑦         C.②③⑤⑥      D.②③⑤⑥⑦

10.下列對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氓隸:泛指下層人民。氓,奴隸。隸,民。

B.陶朱:后人常用“陶朱”作為富人的代稱,陶朱就是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

C.山東:秦時,“山東”指崤山以東,即東方諸侯國。

D.七廟:天子的宗廟。

11下列句中劃線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②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B.①以為桂林、象郡     ②以愚黔首

C.①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②收天下之兵

D.①天下已定           ②學(xué)不可以已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用法和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A. ①余威震于殊俗       ②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

B. ①而遷徙之徒也       ②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

C. ①然后以六合為家      ②引以為流觴曲水

D. ①為天下笑者        ②吾屬今為之虜矣

13.對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詞類活用的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             ②天下云集響應(yīng) 

③外連衡而斗諸侯                       ④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⑤贏糧而景從                           ⑥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⑦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⑧追亡逐北  

A.①②⑤⑧/③④/⑦/⑥ B.①②/⑤⑥/④⑦/③/⑧

C.①②⑤⑥/③/④⑦/⑧ D.①②⑤⑥/④⑦/③⑧

14.以下各項中不全合通假字的一項是(?。?/p>

A.①贏糧而景從 ②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B.①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②威振四海

C.①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②鋤榎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

D.①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 ②孝公既沒

15.對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  )

①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谑渌c ③李牧連卻之?、軈s匈奴七百余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6.比較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

②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③北收要害之郡

④追亡逐北,伏尸百萬

A.兩個“固”字相同,兩個“北”字相同

B.兩個“固”字相同,兩個“北”字不同

C.兩個“固”字不同,兩個“北”字相同

D.兩個“固”字不同,兩個“北”字不同

17.下列各句已補出被省略的成分,錯誤的一項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為桂林、象郡

B.(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C.俯首系頸,委命(于)下吏

D.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陽

18、下列各項不是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

A.①山東豪俊并起                     ②鑄以為金人十二

B.①北收要害之郡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①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②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

D.①崤函之固,自若也                 ②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

二、古文關(guān)聯(lián)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威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成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yuǎn)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賈誼《過秦論》節(jié)選)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老子》第六十四章)

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dāng)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

(司馬遷《賈生列傳》節(jié)選)

(1)下列各選項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dāng)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

B.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dāng)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

C.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dāng)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

D.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dāng)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

(2)下列選項對《過秦論》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過秦論》是呈獻(xiàn)給皇帝的一篇政論文,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自信與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凸顯出作者的政治熱情和滿腹才學(xué).

B.從歷史角度來看,賈誼把秦朝的成敗歸結(jié)在一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絕對正確的,后人都應(yīng)該以史為借鑒,避免重蹈覆轍.

C.從文章的寫作目的上看,賈誼當(dāng)時上書皇帝,是想要皇上認(rèn)真吸取前朝滅亡的經(jīng)驗,實行仁政來治理國家.

D.《過秦論》的核心思想是"仁",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當(dāng)時可以說諸子百家遺風(fēng)猶存,賈誼本人思想主要以儒家為主.

(3)下列選項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八州是指: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和豫州.古時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國分居其他八州.

B.七廟,古代天子的宗廟.約到漢朝定"型",即帝王設(shè)七廟供奉祖先,太祖廟位居正中其左右各為三昭三穆.

C.敲撲,行刑用的棍杖,短的叫"敲",長的叫"撲."

D.《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傳世本共八十一章,收錄了老子的部分作品,書中所述基本都反映了老子的思想.

(4)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②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5)老子認(rèn)為"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請結(jié)合老子和《過秦論》中賈誼的觀點,說說秦滅亡的相關(guān)原因?qū)笫澜y(tǒng)治者的意義.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yuǎn)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秦王懷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親士民,以暴虐為天下始。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lǐng)而觀其亡。夫寒者利短褐,而饑者甘糟糠;天下嗷嗷(眾多的愁怨聲),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以禮天下,天下集矣。二世不行此術(shù)而重之以無道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yán)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dāng)賦斂無度然后奸偽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笔且跃訛閲^之上古,驗之當(dāng)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quán)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應(yīng)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二世不行此術(shù)/而重之以無道/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yán)/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dāng)/賦斂無度/

B.二世不行此/術(shù)而重/之以無道/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yán)/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dāng)/賦斂無度/

C.二世不行此術(shù)/而重之以無道/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yán)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dāng)/賦斂無度/

D.二世不行此/術(shù)而重/之以無道/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yán)/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dāng)/賦斂無度/

2.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陶朱:指的是春秋時的范蠡,吳越爭霸時,范蠡為越國大將軍。吳國被滅后,范蠡功成身退,經(jīng)商致富,被稱為陶朱公。后人常用“陶朱”作為富人的代稱。

B.山東:早在戰(zhàn)國時期,“山東”這一名稱就出現(xiàn)了。那時,秦國踞關(guān)中,六國則在崤山、函谷關(guān)以東,那時的“山東”,是泛指崤山以東的黃河流域。

C.八州:當(dāng)時,六國分居于八州,秦居荊州。古時天下分九州,一般認(rèn)為包括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揚州、雍州、梁州。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由于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征,后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家。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且夫”一句,寫秦朝江山依舊,險關(guān)如故,說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勢的變化。

B.“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說明作者勸說統(tǒng)治者施行仁義以安民。

C.第二段是在前文鋪敘基礎(chǔ)上的集中議論,大量的史實使作者的論點水到渠成。

D.陳勝與山東六國進(jìn)行對比,說明山東六國未能戰(zhàn)勝秦國的原因在于他們不施行仁政。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應(yīng),贏糧而景從。

(2)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yuǎn)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取材于賈誼《過秦論》(上))

秦王足已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惑而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dāng)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為戮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鉗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諫,知士不敢謀,天下已亂,奸臣不上聞,豈不哀哉!

先王知壅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shè)刑,而天下治。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其削也,內(nèi)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yán)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內(nèi)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歲不絕;秦本末并失,故不長久。由是觀之,安危之統(tǒng),相去遠(yuǎn)矣。

(取材于賈誼《過秦論》(下))

6.下列對句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奮六世之余烈       奮:振興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              兵:軍隊

C.三主惑而終身不悟                      惑:糊涂

D.以飾法設(shè)刑,而天下治               治:安定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①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B.①因河為池                                  ②因而不改

C.①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②若入前為壽

D.①及其衰也                            ②吾其還也

8.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甲文可知,秦始皇認(rèn)為愚民、弱民、防民能確保自己的子孫后代萬世稱帝。

B.甲文中,作者揭示秦朝滅亡原因的意圖在于勸勉當(dāng)時的統(tǒng)治者能夠施行仁義。

C.乙文中,作者認(rèn)為皇帝不聞忠言并因而不能改過是導(dǎo)致秦傳三世而亡的原因。

D.乙文中,作者指出周朝能傳千余年的根本原因是能做到禁暴誅亂與內(nèi)守外附。

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2分)

(2)天下已亂,奸臣不上聞,豈不哀哉?。?分)

10.對比的運用增強了《過秦論》的說服力;請從甲、乙兩文中各舉一處運用對比的例子,簡析其作用。(6分)

三、現(xiàn)代文關(guān)聯(lián)閱讀

(一)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以下小題。

流水函關(guān)

是黃河這條道路引領(lǐng)著我抵達(dá)這里的。

東西南北中,行走中原大地,萬物都沿著黃河這條曾經(jīng)的歷史中軸線而生長。從這里,黃河進(jìn)入中游峽谷的下一段,北為晉北,南為豫西。黃河也因山就勢,硬生生將南北走向的水流折彎成東西走向,完成凌空俯瞰時“幾”字的彎鉤書寫。這是瀟灑的一筆,這條大河流到這里,有了節(jié)奏、矜持,也有了墜落、跨越。

我該怎樣描述“這里”?此刻,它是離三門峽市區(qū) 36公里的靈寶市,是靈寶市區(qū)往北15公里的王垛村。往前追溯,是夸父逐日道渴而死棄杖化為的鄧林之地,是“紫氣東來”“雞鳴狗盜”的起源地,是戰(zhàn)國秦孝公從魏手中奪取的靖函……關(guān)于“這里”的定義,還可以說出數(shù)十、上百種。

人們稱“這里”為函谷關(guān),它的名字就是它的身世。東去洛陽、西達(dá)西安的故道,所要穿越的崤山至潼關(guān)段,幾乎都是在山澗峽谷之間,人行此中,如入隧道般不知深險,古稱函谷,險隘之意。如此貼切的命名再沒改變過。有傳說是西周,武王伐紂至于牧野,大勝而歸,置關(guān)于此,又專設(shè)司險管理關(guān)塞,也有一說是秦孝公戰(zhàn)勝后選擇了最險要的這一段來重兵把守。冷兵器時代,金戈鐵馬的戰(zhàn)場是兵家必爭、勝負(fù)定奪之地,是國君與梟雄一爭高下、開創(chuàng)與終結(jié)一關(guān)定論的象征之地。這才有了“天開函谷壯關(guān)中,萬古驚塵向此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zhàn)場”的浪漫詩性與現(xiàn)實抒懷。

如同黃河在我抵臨之前就已經(jīng)流淌多年,這座聳立眼前的關(guān)樓櫛風(fēng)沐雨,變了顏色,成了時間里的事物。我當(dāng)然是這樣以為的,但人們告訴我這只是上世紀(jì) 90年代在原址上新建的?,F(xiàn)代旅游,將它打扮得闊綽而奪目。所剩無幾的原址,風(fēng)雨歷經(jīng)的原址,只留在了黑白圖片中。尋古訪古卻不可得古的人,會滋生怎樣的失落?然而我釋然了,風(fēng)云際會,屢毀屢建,屢建屢毀,是它必然的命運。在這里,即使剩余一片空曠,留下的只有片瓦獨木的想象,那也是蕩氣回腸的。

我從廣場上穿過,腳步急切,仿佛要超越消失的時間去搶先一步。北鄰的黃河,奔流不停,沒有人能走到水的前面,又怎能超越時間呢。繞過園區(qū)高聳的塑像、飛檐翹角的樓閣、保持年代原貌的屋舍、重點保護的紀(jì)念物,我小心翼翼地踩在被熙攘人流踩過的步行道上。移步易景,道道帷幕拉開,卻還不是我想要見到的古關(guān)遺址。

古代的故事,多是發(fā)生在河流、古道,或是邊界的關(guān)樓。函谷關(guān)南接秦嶺,北倚黃河,東西或絕澗或高頓,它的迷人之處,也是它的揪心之處,就在于那么多人想通過它、占守它。它是阻滯、關(guān)閉,也是暢通、開放。

在這里,有一件事是不能回避的,那便是歷史的追溯。無論藏在哪個角落,歷史的風(fēng)撲面而來,情緒的力量在歷史的托舉下,讓去往函谷關(guān)的路變得跌宕起伏。始于 90年代的修建,關(guān)樓只是歷史的化身,過往痕跡被抹去--直到被一尊黑色石碑身后的函關(guān)古道所打開。在古代,那只是一條在溝谷中蜿蜒的土路。有記載說這條曾經(jīng)崎嶇狹窄、蜿蜒相通的路全長15華里,溝壁有50米高,坡度有40至80度,有的地方僅2米寬,僅能容一輛牛車通過。車不方軌,馬不并轡,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并非夸張的描述,可以想象它在軍事戰(zhàn)略上的利害。從遙遠(yuǎn)的春秋戰(zhàn)國就開始了碰撞,直至秦國一統(tǒng),函谷關(guān)扮演著決定勝負(fù)的關(guān)鍵角色。西漢賈誼在名篇《過秦論》中議論:“于是六國之士……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guān)而攻秦。秦人開關(guān)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jìn)?!焙靡粋€“逡巡而不敢進(jìn)”!

然而到了公元前 209年陳勝義軍過關(guān)交戰(zhàn),劉邦繞關(guān)滅秦,項羽使黥布破關(guān),怒而焚關(guān),函谷關(guān)又為秦的滅亡畫上了一個終結(jié)的句號。自此往后,進(jìn)退之間,是“逐鹿中原”,也是“入主關(guān)中”,這八個字里藏著千鈞重量和血腥殺戮。再去撥開時間的密葉,沿經(jīng)“安史之亂”中的桃林大戰(zhàn),闖王李自成激戰(zhàn)斬明兵部尚書孫傳庭,1927年馮玉祥北伐駐防,直至1944年5月中國軍隊阻擋侵華日軍西犯的函關(guān)大戰(zhàn),都繞不過此地。太多與函谷關(guān)勾連的歷史細(xì)節(jié)需要敘說,鐵打的雄關(guān)流水的戰(zhàn)事,得失均因這里而起。這里,并不只是一座青磚砌起的城樓,還是一條真正通往時間深處的道路。也許它從來都是道路,如同它倚臨的黃河,連接的不只是一個個地點,還有可追溯的來處、可前行的去往,它是立體變幻的時空,也是后人想象的原點。

這條看不見的道路,更遠(yuǎn)的地方,是遠(yuǎn)方,也是遠(yuǎn)去。

從古道上走過太多的出關(guān)者,有一人不能不提。公元前 491年農(nóng)歷七月的一天,函谷關(guān)令尹喜清晨起床,看到了東方的紫氣,知有異人來。他等來了八十高齡的老者--東周守藏史老子。這位又名李耳的老人騎著青牛,被他的崇拜者熱情地挽留下來著書立說,從而有了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也許連函谷關(guān)也沒想到,在經(jīng)歷那萬千廝殺爭奪之后,被封堵在深井-里的血液依舊如巖漿般汩汩流動,為它加持的正是這位眉寬耳闊、目如深淵的老人。一塊精致的黃河石被供奉在紀(jì)念祠屋的一側(cè),萬千來客的手掌在石頭上撫摸而留下了一層光澤。已無人探究石頭的年代和書桌的真假,只為老子完成著述出關(guān)后的“莫知其所終”而好奇與嘆惋。

嘆惋那散落時光里的,與一個人、一座關(guān)、一條河有關(guān)的秘密。誰能說,任何普通渺小的生命,不會因這片黃河流經(jīng)的土地而變得不凡?

黃河在北,隆起的土塬隔阻了函谷關(guān)的視線,靜寂中水聲傳來。古關(guān)與長河,都把各自印烙在對方的骨骼之上。這條大河,微微發(fā)出的聲響,都是振聾發(fā)聵的轟鳴。在抵達(dá)函谷關(guān)的短暫時光里,我能親密地感應(yīng)到從四面八方匯集而至的那些水聲。流水聲里,有風(fēng)貌之變,也有愿景之歡,樁樁美好落色為圖 --筑壩建庫后的水波清粼,生態(tài)改良后的天鵝棲息,掙脫貧困后的喜樂安寧……中原大地上的萬千氣象、幕幕大戲皆可沿著這條大河被我們遇見。

河流之上的備忘與注腳,被時光拍打的浪花卷起。眾生命運千差萬別,然而與之有關(guān)的黃河故事到處流傳。

(取材于沈念的同名文章,有刪改)

1.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______

A.第三段說“關(guān)于'這里’的定義,還可以說出數(shù)十、上百種”,這是因為函谷關(guān)所在地歷史悠久,文化豐厚。

B.作為一個“尋古訪古卻不可得古的人”,作者雖然感到非常失落,但還是釋然了,并由此生發(fā)出更深刻的感悟。

C.老子過函谷關(guān)著《道德經(jīng)》的故事,為函谷關(guān)增添了文化色彩,展現(xiàn)了函谷關(guān)作為軍事要塞之外的文化價值。

D.“己無人探究石頭的年代和書桌的真假”,體現(xiàn)出作者對游客們只是好奇于老子的經(jīng)歷而不關(guān)心歷史真相的批判。

2.文中函谷關(guān)有什么特點,請簡要概括。

3.本文著重寫函谷關(guān),為什么要在結(jié)尾處描寫黃河?請結(jié)合全文,談?wù)勀愕睦斫狻?/p>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相連的血脈

⑴剛看見秦皇陵,便有壓迫感迎面而來,密集而凝重。延伸開闊的驪山,說不上崇峻,只有單調(diào)的平坦,線條由地面向上伸展直至交匯形成一個平穩(wěn)的三角形,色彩似乎只是造物主隨意地一揮畫筆,蒼翠的綠,簡明而無須多加著色,粗線條的勾勒給了我最沉重的壓迫。

⑵我第一次那么真實地感覺到他的存在,千古一帝。一直以來,他只在人們口中,只在字里行間,只在歷史中,只在想像里。這一刻他那么真實的出現(xiàn),仿佛迎面而來,原來這大地上真的有過他!

⑶雄才大略,殘暴不仁,有形的詞已無法形容無形的他。兩千多年前,他屹立西面,遙望東方。十年后,東方、西方只有一個名字——秦。

⑷那天,走進(jìn)幽暗而深邃的秦地陵宮,壓迫感沉沉地籠罩著我。穿過地宮門,在大殿上我看到了他,冷冷的龍袍內(nèi)那平常的身軀。一張陌生而淡漠的臉,微張的雙唇,似乎在用熟悉的語言向我訴說……

⑸在趙國為質(zhì)時,他會哭;看著母親受辱時,他會哭;看著西方,想念那沒有呆過一天的國度時,他會哭。后來他回到秦國,看著宮廷里的斗爭,看著呂不韋的笑,趙姬的妖媚,嬴異人的無助,一切都在告訴他,決不能哭,哭只會讓他比活在趙國時更慘。

⑹我聆聽,他平靜地說著,沒有暴戾,沒有怒吼,沒有命令,只是輕敘家常,細(xì)說往事。他說他恨,他恨他為什么一出生便為質(zhì)趙國,童年的記憶只有冷眼和嘲辱;他恨他為什么有那么多父親,母親多愛他,他就有多恨母親。所有暗中批評他的儒生他恨,一切想冒充他親人的人他恨,于是,在“焚書坑儒”之后,在殺死兩個異父弟之后他對自己說:我恨。

⑺隨后他笑道:六國只是茍延殘喘,天下人應(yīng)是我的俘虜。天下人太容易被欺騙了,不過改名皇帝,不過自稱為朕,不過下一道名為詔書的文件,不過建一座禁宮,不過封禪了泰山,我便可以廢先王之道,除井田之制,賦斂無度……

⑻他又一笑,輕問:阿房宮安好?長城有沒有繼續(xù)修?我的兒孫們把國家經(jīng)營得如何,已經(jīng)幾世了?我的朝臣和子民們都還好嗎?

⑼我只能輕嘆:阿房宮早已成為灰燼,長城如今只是象征,至于你的兒孫與朝臣隨著大秦帝國已煙消云散,無影無蹤了。兩千年后我只有在這能見到秦,帝國只是陪葬。

⑽中國人就這樣鄙視他。

⑾他愕然。滅六國,統(tǒng)天下,戰(zhàn)匈奴……他細(xì)數(shù)當(dāng)年功業(yè),卻又一邊搖頭,都已經(jīng)成空,不禁黯然神傷,原來天下人從我這里什么也沒得到,我豈不辜負(fù)了天下人?

⑿但中國各民族的第一次緊密相連,卻是因為你。秦帝國建立不久便灰飛煙滅,中國人卻明白了自己的名字該怎么寫。你的后代歷盡劫波,匈奴走后,邊患依然,但縱使五胡的鐵蹄洶涌,也踏不亂唐詩的音韻;金人的彎刀殘酷,也割不裂中華文字的筆畫;蒙古的鐵鞭雖長,也笞不傷文言的句式,滿漢一家,漢字同源,都融入中華文化之中。文字,中華子孫相認(rèn)的符號,從你開始。

⒀中國人就這樣仰望你。

⒁他搖了搖頭,喟然長嘆。吐不出的認(rèn)錯,我明白是千古一帝的尊嚴(yán)。這時的他摘下了高貴的冠冕,神圣的龍袍再也藏不住的老態(tài),就是一個寂寞了千年的老人。老人的目光不再尖銳,眉須不再冷峻,聲音不再低沉,表情不再冷酷。而眉宇間的孤獨卻掩蓋不了。

⒂可無論如何,對于中華民族,對于我,這已經(jīng)夠了,因今天的我還認(rèn)識當(dāng)年的你,還能夠溝通無礙,細(xì)數(shù)當(dāng)年。這在血與火中錘煉出來根植于血脈內(nèi)的符號,多少年來都沒有褪色,無論愛與恨,我們只認(rèn)得方塊字。一切本該多么完美,如果你不恨!

⒃此時,一股熱流襲涌全身,暖暖的,我不再有壓迫感。從他的雄心壯志到因恨而暴再到千年后的喟然長嘆,一切都那么真實,甚至有幾分熟悉和親切,他是如此近距離的向我傾訴,我是如此近距離的感知了他。秦始皇的含義,這一刻,重新詮釋。

⒄走出地宮,我回頭仰望秦皇陵,道了一句:中華民族至今安好。

1.本文采用了虛擬人物對話的行文結(jié)構(gòu)形式,其表達(dá)作用是什么?

2.《過秦論》中將陳涉的起義與諸侯國合縱抗秦作對比,本文將中國人對秦皇“鄙視”與“仰望”作對比,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三、詩歌鑒賞關(guān)聯(lián)閱讀

(一)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賈生

[唐]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生

[宋]王安石

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

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1.下面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這兩首詩歌,題目相同,體例相近。雖然都是詠懷賈誼其人,但其實兩者的著眼點不同,筆法相異。

B. 李詩抓住細(xì)節(jié),采用“欲抑先揚”手法。開篇極力渲染君明臣賢,轉(zhuǎn)而分別以“不問”與“問”“蒼生”與“鬼神”相對照,含蓄地顯示出了賈誼的不遇。

C. 王詩宏觀論述,運用反詰,指出賈誼所獻(xiàn)的“謀議”,大體上都能獲得施行,誰又能說文帝輕視賈誼呢?贊美了“君明臣賢”的理想政治。

D. “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兩句寫出作者批評賈誼隨著官位升高,而直言盡廢,與歷來的公卿毫無區(qū)別。

2.通過閱讀《過秦論》和這兩首詩,你對賈誼這位作家有了怎樣的認(rèn)識?請自創(chuàng)一首絕句,寫出你所理解的賈誼。(題目自擬,不得以“無題”為題目)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

古風(fēng)(其四十八)①

李白

秦皇按寶劍,赫怒震威神②。

逐日巡海右,驅(qū)石駕滄津③。

征卒空九寓,作橋傷萬人。

但求蓬島藥,豈思農(nóng)扈④春。

力盡功不贍,千載為悲辛。

【注】①唐玄宗統(tǒng)治后期,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迷信道教、企望成仙。②威神,兇威之神,此指海神。③傳說秦始皇讓海神為他驅(qū)石架橋。④農(nóng)扈,古代農(nóng)官。

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第三、四句運用了大膽的想象,再現(xiàn)了傳說中的場景,表現(xiàn)出了秦始皇的不可一世。

B. 五、六句中的“空九寓”“傷萬人”既承接上文的神話傳說,又是社會現(xiàn)實的反映。

C. 全詩將情感融于敘事之中,末句方透露其用意,含蓄委婉,可見詩人高超的功力。

D. 本詩語言通俗明白,體現(xiàn)了李白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語言風(fēng)格特征。

2.本詩和賈誼《過秦論》(上)都在指斥秦的過失,請結(jié)合兩文比較二人觀點的異同。

五、情境默寫

1.《過秦論》中最能表現(xiàn)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勢不可擋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過秦論》中賈誼在《過秦論》中說到秦始皇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過秦論》中賈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短的四個句子就寫出了陳涉舉義旗并得到天下熱烈響應(yīng)的情況。

4.《過秦論》中極言陳涉的出身貧寒和地位低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過秦論》中賈誼指出秦的過失即滅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

6.《過秦論》中,諸侯國曾經(jīng)想憑借他們雄厚的實力攻打函谷關(guān)從而滅掉秦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過秦論》中,商鞅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系列對內(nèi)對外的措施,使輕易就取得黃河以西的土地。

8.《過秦論》中,描寫秦國四面擴充領(lǐng)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過秦論》中,點出戰(zhàn)國四公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過秦論》中,秦孝公時期,對內(nèi)采取的政治策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