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一場瘟疫肆虐長安。朝廷大臣們紛紛逃離,只留下宮中一片狼藉。年輕的醫(yī)者張仲景在街頭巷尾奔走,為百姓診治。他曾上書朝廷請求救助災民,換來的卻是一紙空文。 還是在漢獻帝時期,朝中官員們常常聚在一起,談論詩詞歌賦。一次大旱,誰也沒把災情放在心上,照樣飲酒作樂。 一、成語的含義 解釋 袞袞:眾多;諸:諸位;公:高官; 該成語本意上就是形容眾多身居高位的官員,但是古代封建社會的高級官員不干實事,存在腐敗、無能、爭權的現(xiàn)象,之后這個詞就帶有貶義的意思,變成身處高位但不干實事的官員。 有的成語的性質會隨著社會背景而發(fā)生變化 二、成語的用法 該成語是偏正式結構(諸公是中心語,袞袞是修飾語);作主語、賓語使用; 此成語的出處背景已經(jīng)賦予了貶義味道,不再適合正面句子。 主語造句:袞袞諸公在朝堂之上高談闊論,卻鮮有人真正關心民間疾苦。 賓語造句:人們期望看到的是賢能之士為國效力,而非一群碌碌無為的袞袞諸公。 三、成語的來源和釋義、典故 出處:唐 杜甫《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p> 這首詩的背景:杜甫困守長安已達十年之久,仕途坎坷,想得到朝廷重用,實現(xiàn)理想抱負,卻始終不如愿。 釋義與典故: 唐朝時,杜甫身處亂世,目睹了官場的種種現(xiàn)象。 當時朝堂之上官員眾多,他們常常忙于爭權奪利、互相傾軋,在國家面臨諸多危機,如藩鎮(zhèn)割據(jù)、百姓困苦之時,這些官員卻大多尸位素餐,無所作為。杜甫看到這些所謂的達官貴人,穿著華麗的官服,每天穿梭于朝堂,看似忙碌,實則對真正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漠不關心。 他在詩中感慨“袞袞諸公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描繪出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員們相繼不絕,卻未能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只是在官場中隨波逐流。 “袞袞諸公”帶有諷刺意味,是對這類官員的不滿與批判! 四、相近的成語 達官顯宦(dá guān xiǎn huàn): 達:顯貴;宦:官;地位顯赫、官職較高的官員。 五、相反的成語 凡夫俗子(fán fū sú zǐ): 泛指平庸的人。 蕓蕓眾生(yún yún zhòng shēng): 眾多的生命,指世間眾多的人和各種生物。 七、猜成語和成語接龍! 猜到成語后,可以在評論區(qū)參與更高難度的成語接龍,考驗詞匯量?。?! 本末倒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