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風穴寺 張新玉 中學時代,逢清明節(jié),我和同學們就到風穴寺烈士陵園掃墓,以寄托哀思。寺院的印象不很深刻。陵園在風穴寺東面的龍山上,掩映于青翠的側(cè)柏之間,那是1948年陳謝大軍解放臨汝縣時,陣亡戰(zhàn)士永久的長眠之地。 我就讀河南大學期間,因系領導安排,暑期回故鄉(xiāng)采風,結(jié)識了著名的汝州文史大家王維周先生,以及風穴寺文管所所長吳元忠先生,聆聽嘉言,方識寺院之珍重。 風穴寺位于汝州城北18華里的群山之中,屬嵩萁山系,居少室南麓,翠嵐疊嶂,風景靜雅。其北及側(cè),紫宵峰與紫云峰、紗帽峰、香爐峰、石榴嘴等九條山脈逶迤相連,聚向寺院,猶九龍朝珠,似蓮花盤坐。風穴寺依勢落蓮花盤上,譽之“九龍朝風穴,蓮臺建古剎”。 據(jù)史書記載,風穴寺建于北魏王朝,歷時逾1400年。唐代擴建,至明萬歷間達鼎盛之期,僧眾千余人,房舍300余間,土地1200余畝。香火旺盛為世人所聞。寺院雖歷經(jīng)戰(zhàn)火、風雨剝蝕、人為破損,依然梵音裊裊,煙火相續(xù)。其與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開封相國寺并稱中原四大名寺?,F(xiàn)存唐至清建筑143間,最著名者當推唐代七祖塔,宋代懸鐘閣和金代中佛殿,并稱三大國寶。西面黃鹿山的上下塔林,存歷代高僧墓塔115座,是國內(nèi)的第三大塔林。寺院內(nèi)亭臺殿閣,碑碣壁畫,磚石瓦片皆宗教文化之珍。風穴寺雖為北方寺院,卻依山構(gòu)筑,錯落有致,流水柏濤相依,備具南方園林之美。古寺深藏靜幽,信眾紛至沓來,游人流連忘返。 我不是香客游人,卻屢返風穴寺。 依然清晰地記得,1984年暑期,我受王維周老先生之托,準備風穴寺鐘樓題壁的考證文章,為此,懷著虔敬的意愿,徒步風穴寺考察。那時,寺院景點尚不收費,游人香客可隨時出入。穿行幽深曲折的路徑,中學時代悠然的感覺泛上心頭,攀援柏林岫巖的場景仿佛昨日。走進寺院,頓覺清風徐徐,寂靜異常,此乃“因?qū)わL穴寺,深入柏林間。但覺涼生袂,不知身在山。”(清·鄒生恒《風穴寺文史薈萃》第182頁)我徑直到寺內(nèi)文管所門前,看到一身材消瘦,面色紅潤,穿戴樸素的中年人,一番交流方知正是我想見的吳所長。 坐在吳所長的辦公室里,端起熱開水的杯子,和有寺院“住持”之稱的所長交談,真是愜意非凡?!扒鷱酵ㄓ奶?,深山見古寺”吳所長微笑著借詩句打開話匣子。他從山勢地貌、寺院沿革、風物人情到高僧大德、山寺瑰寶等如數(shù)家珍的慢慢道來,我邊聽邊問,如癡如醉,并順情表達了自己此次前來的意愿。其間,吳所長領我走進巍峨的宋代懸鐘閣,蒼老厚重的古鐘懸掛在敦實的閣梁上,那粗壯的古木架構(gòu)似乎很是吃力的撐著,仿佛巨鐘的晃動會搖撼大地似的,讓人顫巍巍地感到心悸。我靜觀之時,懸鐘閣內(nèi)東壁白墻上的數(shù)行大字映入眼簾,其下署名“庫司恒安記兇”。這不正是我想看的嗎?我掏出王維周老先生交給的信札,一一核對著,心想,此行不虛,回去之后,定有力行,不負重托! 和吳所長走出懸鐘閣,順著地勢下行,漫步接圣橋,來到大慈泉和觀音閣。吳所長講,這大慈泉途經(jīng)滿是何首烏的地段,四季長流,甘甜清冽,飽含微量元素,常飲則返老還童,銀絲變黑。接著,再經(jīng)珍珠簾觀瀑,拾階而上,登望州亭,遙觀山色風光。不覺天色已晚。當夜,在吳所長家用餐后,歇息文管所辦公室。次日,辭別時,吳所長特地告知:風穴寺正征集各處遺失的佛像,若有,請代為收集!我亦將此訴之父母。 新學期開學后,我在蔣曄老師的幫助下,從學校圖書館和系資料室查閱了大量史料,用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精心整理之后,給王維周老先生先后寄去了有關(guān)風穴寺鐘樓題壁的書信一封,史料一幀,文章一篇。這篇文章后集存于《風穴寺文史薈萃》里(見本書的第234——242頁)。 次年的暑期,我又到風穴寺。不同的是,我給吳所長帶來兩件禮物:一本河南大學教授李志學先生主編的《簡明中國古代史》,一尊普照寺僅存的石佛像。普照寺毀壞之后,這尊風吹雨淋的佛像終有了安身之處。現(xiàn)今,居處香火旺盛的風穴寺,它該安然無恙了吧! 那想到一參加工作,教學、家務加上各項雜事,整天價忙忙碌碌,過得昏天黑地,很少有閑暇,所以,再臨風穴寺便無從談起。2006年,女兒已上初中,暑期,帶著女兒會老家省親時,我告訴母親,很想到風穴寺一趟。聽后,母親十分高興,說道:還好,你姑和咱村里一群老婆子都在那里降香,這么長時間啦,該和你姑見見面了!經(jīng)一番折騰,我和女兒到了風穴寺,發(fā)現(xiàn)道路修得很漂亮,但山門緊閉,進寺須買門票。好一陣躊躇,我方購票進入。接著,我領女兒,一面觀看幾處著名景觀,一面尋找姑媽。終于在碑林附近的殿閣里見到老人家。姑媽高興得不得了,她那消瘦的臉上掛滿了笑容,快言快語里充滿了親切,老人家拉著侄孫女,眼含著興奮的淚水。我原本想留給姑母幾個錢,囊中羞澀,難以啟齒。臨別,姑媽送我們到山門之前。而今想來,這是姑媽離世前,我們最后一次見面! 今年初春,又到風穴寺,看到新修的山門巍峨聳立,舊時的道路重新改造,公交車往返市區(qū)和寺院之間,寬闊的停車場上人車川流,成雙成對的倩男靚女攜手出入,尤其是寺院門票已免。我和友人魚貫入內(nèi),七祖塔前留影、中佛殿前拍照、懸鐘閣前沉思,還漫步大慈泉、珍珠簾,登臨翠嵐亭、望州亭,攀援奎光塔,憑欄龍山觀光臺,真?zhèn)€春光明媚,喜在心上!因為,我心中的汝州宗教文化圣地風穴寺——那是我深情所系之處!為此,賦詩如下: 其一 少室南麓九龍聚,千載古剎藏幽處。 龍山黃鹿翠柏青,金塔紅墻刮眼明。 山門佛殿懸鐘閣,大慈碧泉望州廳。 攜友牽手登臨高,憑覽山水伴春早。 其二 曲徑通幽藏古剎,青山綠水到佛家。 暖風吹得游人醉,梵音裊裊入心扉。 毗盧殿前一炷香,善男信女問滄桑。 命運握在自己手,自古凡塵多風流!
張新玉 2017年3月29日星期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