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我們度過了有史以來最長的春節(jié)。 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假期時,有不少小伙伴都立下了新一年的flag,比如減肥、學英語、讀書等等,打算用這個超長假期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可是現(xiàn)實卻很無奈:
等到假期結束,才發(fā)現(xiàn)自己又一事無成。 為什么,我們明明充滿了斗志,也制定了計劃,可就是不愿意行動呢? 今天,就來分享一個提高行動力的秘籍,幫大家徹底打破這個“不甘于現(xiàn)狀又不思進取”的困境。 我們?yōu)槭裁礇]有改變? 在解決行動力的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我們?yōu)槭裁礇]有改變?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因為“沒能按照計劃進行”而感到自責,認為自己的意志力不夠堅強,不敢邁出第一步,是一個沒用的人。 事實上,哪怕是再優(yōu)秀的人,也會傾向于留在“舒適區(qū)”里,不接受挑戰(zhàn),不去改變自己。 原因就在于,我們的大腦本性如此。
怎么做才能節(jié)約能量,當然是“好吃懶做”! 比起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體現(xiàn)效果的運動,不如把蛋糕塞到口中,享受立刻就能得到的美味; 比起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看到結果的學習,不如繼續(xù)躺在床上,享受立刻就能得到的舒適; 跟未來的承諾比起來,現(xiàn)在就能得到的反饋更讓人心動。 我們之所以今天斗志昂揚,明天一蹶不振, 完全是因為大腦無時無刻都在“教唆”。 所以,自我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要深刻地認識到: 要改變自己是很難的。 自我改變相當于向大腦發(fā)起挑戰(zhàn),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過反反復復地嘗試,才有可能成功。 而且,失敗很正常,我們不需要因為一次失敗就過度地自責、陷入自我否定和懷疑自己的意志力。 我們并不了解自己 我們無法改變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們并不了解自己。 前面我們提到大腦天性懶惰,不喜歡思考,這種懶惰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副作用”——認知偏差,你看到的并不是你看到的。
什么意思?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1.自利歸隱偏差:指人們在成功時,會認為是自己的功勞;而在失敗時,就把鍋甩給別人或是外部環(huán)境。 比如你正在戒煙,有一天朋友把煙遞給你。如果你沒吸煙,就會稱贊自己有自控力;如果你吸煙了,事后就甩鍋給別人,說是因為朋友遞煙,才想要吸煙的。 2.過度自信偏差:90%的人都認為自己的開車水平是在平均水平之上。 比如“我今天一定要讀50本書”,“這個月我要瘦20斤”等等,人們總是因為過度自信而立樂flag,之后又因為無法實現(xiàn)而打臉。 3.幸存者偏差:只看到1%的成功,就忽略了99%的失敗。 比如我們在網上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文章:《一個月時間,我從120斤的胖子蛻變?yōu)镾身材辣媽》,《從月薪3000逆襲到百萬年薪,他是怎么做到的》,看了別人的成功案例,誤以為自己也能獲得成功,卻忘記了背后還有許多失敗的人。 正是因為認知偏差的存在,我們不能理性、客觀的看待自己、看清事實。 成功一次,就以為自己走在走上了巔峰,洋洋得意;失敗一次,又覺得自己跌落了谷底,一蹶不振。事實上,一兩次的成功和失敗并不代表什么,也沒有這么大的影響。 不了解自己,以及對事實賦予錯誤的評價,使我們很快就放棄了改變。 怎么做才能改變?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想要改變自己,學會用科學和理性的態(tài)度看待失敗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出總是半途而廢的怪圈。 那么,在建立了正確的認知以后,我們要怎么做,才能夠提高自己的行動力,真正發(fā)生改變呢? 有以下三個方法: 1.行動科學管理術:
他利用“ABC模型”來解釋人的行動和結果之間的關系: A=Antecedent(前提條件) B=Behavior(行動) C=Consequence(結果) 比如我的目標是在夏天到來之前練出馬甲線,鋪開瑜伽墊、去健身房就是“前提條件”,進行腹肌鍛煉是“行動”,練出馬甲線、身材變好是“結果”。 “制造好的環(huán)境”和“好的結果”,都會促使人們行動。 所以,在制定目標的時候,我們可以列一張表格,把整個行動過程都寫出來,關于C(結果),不管是好的壞的都寫出來。 這樣一來,你就可以客觀地觀察自己的狀態(tài),如果你的目標行為是需要減少的,它就是過剩行為,那么首先應該消除A(前提條件),使其難以發(fā)生。 比如我不想吃零食,就不要讓家里出現(xiàn)零食。 但是,如果是C(結果)的影響更大,你也需要準備一個“替換行為”,來得到與C相似的結果。 比如我不想去聚餐,但是想跟朋友玩耍,就約朋友一起爬山、跑步等。 為了制造好的前提條件,我可以多去健身房,買一些水果放在家里解饞;為了創(chuàng)造好的結果,我也可以給自己制定一些獎勵條件,如果實現(xiàn)目標就買一套好看的新衣服等等。 通過記錄“ABC模型”,我們能夠更加客觀真實地了解到自己的狀態(tài),發(fā)現(xiàn)是那些事情阻礙了我們行動,通過排除障礙來提高行動力。 2.允許自己有一個爛開頭 提高行動力的第二個方法,就是允許自己有一個爛開頭。 前面我們提到“過度自信偏差”,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制定的目標,其實是不符合自身能力的。“爛開頭”,就是指在一開始制定目標的時候,讓目標盡量簡單。 我們在玩游戲的時候,都是先打小怪練級,提升裝備,然后再一步步通關,最后攻打大boss。因為這個過程循環(huán)漸進,最后有大概率會成功,所以我們都很喜歡玩游戲。 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卻常常在一開始就讓自己挑戰(zhàn)大boss,結果就是因為太自不量力而屢屢挑戰(zhàn)失敗,最后喪失自信心。 建立爛的開頭,有一個“行動三原則”,指每一個任務,在一開始的時候,都從三開始。
如果中途中斷了,也不要緊,就又從“三”開始,慢慢往上加。 “爛開頭”的好處就是吸引我們開始去做,因為想著“既然這么簡單,那我很快就能完成”,所有愿意立刻付諸行動,而不是拖延著不去做。 萬事開頭難,其實只要邁出了第一步,之后的每一步都會變得更加容易。 3.劣后順序,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提高行動力的第二個方法,就是使用“劣后順序”。 很多時候,我們制定任務,都會使用優(yōu)先順序,即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相對沒那么重要的事情放在后面。 這么做有一個弊端,就是我們列了很多無關緊要的任務,在時間不充?;蛘呤亲⒁饬Σ患械臅r候,我們就會先做沒那么重要的事,結果真正重要的事情卻沒怎么做。 劣后順序,就是學會舍棄。 比如今天有10個任務,我們就把其中應該去做但是不是非做不可的4件事情去掉,只留下真正重要且緊急的6件事。 這樣我們的任務量就減少了,反而更有可能完成這些任務。 在《喬布斯傳》里,有一個講喬布斯的例子。
喬布斯所用到的,也是劣后順序的方法。 通過劣后順序,我們能夠意識到,原來生活中有那么多事情,并不是非做不可,最后留下來的,才是最重要的事。 總結: “不甘于現(xiàn)狀又不思進取”,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狀態(tài)。 原因就在于,我們的大腦天性懶惰,不想去行動。想要改變現(xiàn)狀,首先要建立起對“失敗”正確的認知。然后,我們可以通過行為科學管理術的ABC模型,從小的目標開始和劣后順序這三個方法來提高行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