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辛苦,吃頓好飯 即學,即做,即創(chuàng)業(yè)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群山峻嶺造就了如詩如畫的四川,也造就了四川獨特的飲食文化。正如食尚先生餐飲料理研修院川菜大師肖華富所言:「川菜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起源于古代巴、蜀,成形于秦晉,經(jīng)過兩千多年的凝練,「百味」已經(jīng)成了川菜的味魂。如果把川菜比作一個人的話,這個所謂的「味魂」就是這個「人」的精氣神,與紅油和每一道具體的菜式,共同構(gòu)成了川菜的肉身。 川菜這個「人」并不簡單,她有著復雜而多變的情緒,要品鑒川菜,首先得有一顆細膩的心,不然很容易得出「川菜麻辣」這樣的泛泛結(jié)論,而忽略了還有辛香和咸鮮酸甜等數(shù)十種味型。 可是,處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的四川,又怎么會有如此多的味型呢? 其實,川菜「百味」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在歷史長河之中,一點一滴凝練而成。 一方面,四川開墾較早,早在西漢時期,成都就是中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城市,文化積淀深厚。 另一方面,四川獨特而封閉的地緣位置,又讓它遭受了數(shù)次毀滅性的戰(zhàn)亂與瘟疫。所謂「湖廣填四川」,正是歷史上諸多居民向四川大規(guī)模遷徙的真實寫照,在四川這片土地上,穩(wěn)定與動亂始終處于交替之中。而這一點,在川菜文化中,同樣被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 入川的移民帶來了各家的飲食習慣,日復一日,又逐漸被四川傳統(tǒng)的飲食習俗所同化,在交融與同化的過程中,川菜進一步集眾家之長,「南菜北烹,北菜川烹」,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氣質(zhì)與人格。 比如,湘北人愛吃的粉蒸肉,其烹制方法與四川粉蒸肉做法基本相同;紅燒獅子頭,源于揚州獅子頭;再比如,成都周邊一帶居住著中原的客家人,菜多用肉,主料突出,口味偏咸。 如果按派系來講,以成都為主的蓉派川菜,重慶為主的渝派川菜,自貢為主的鹽幫川菜,共同構(gòu)成了四川菜系。蓉派川菜講究傳統(tǒng),而渝派川菜則更具創(chuàng)新意識,在創(chuàng)新中保留傳統(tǒng),成了川菜勃勃生機的源泉。 但是,話再說回來,川菜的「百味」到底有哪些呢? 麻辣味型 麻辣、酸辣、泡椒、怪味、眀辣、紅油、家常、魚香、椒麻、陳皮等。 辛香味型 五香、姜汁、芥末、蒜泥、麻醬、燜香、醬香、香糟等。 咸鮮酸甜味型 荔枝、咸鮮、甜香、糖醋、咸甜、椒鹽等。 在肖華富老師看來,最基本的24種味型才是川菜「百味」的根基,有資歷的川廚,能把風格多變的川菜與味型相融,由此生出層出不窮的千香百味來。關于各種味型的具體調(diào)制的運用技法,我們暫留下回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