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華寺南二公里,峭壁千仞,怪石嶙峋,松柏蒼勁、樓閣重重的地方,就是著名的道觀“三清閣”,又稱“三清境”和“三清天”,供奉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以及玉皇、真武帝君等。從山腳沿石徑攀登一千多級才能到羅漢崖山門下,垂直高度約300米,現(xiàn)已通車。“三清閣”始建于元代,明擴(kuò)建為海涯寺,因山巖似羅漢稱“羅漢崖”。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增修,改稱“玉皇閣”,而“龍門”的開鑿工程到咸豐三年(1853)才完工。從山門起到最高處“龍門”和“達(dá)天閣”共有四座石坊。 三清境 羅漢崖石坊(圖片引自:汽車之家湖南論壇,作者h(yuǎn)ehe6666) 昆明西山三清閣“凌霄寶閣”石坊,石坊造型雄渾、敦實(shí),色彩黝黑斑駁,這是歷史的印記 “普陀勝境”石坊 昆明西山“龍門”石坊,呈不對稱狀,由于懸崖陡峭,地方逼仄,于是減去一間,成為中國牌坊中的特例。崖下為五百里滇池和海埂 這組開鑿、石刻工程是從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到咸豐三年(1853),前后72年間斷續(xù)開鑿出來的。吳道士原名吳自清,西山腳下漁村人,常為積德修橋補(bǔ)路,后聽勸上山鑿巖,從乾隆四十六年起艱苦地干了14年后去世,打通了到“慈云洞”的石廊曲徑?!按仍贫础毕銧t上刻有一首《贈(zèng)吳道人詩》:“萬鉆千椎顯巨才,懸?guī)r陡處辟仙臺。何須佛洞天生就,直賽龍門鑿禹開。”詩中“龍門”成了石坊題額的由來。從道光二十年(1840)起,由楊汝蘭主持,山下龍王廟70多戶的石工繼續(xù)開鑿到1846年鑿開達(dá)天閣?!褒堥T”坊為二間三柱二樓,歇山頂,呈不對稱形,實(shí)際上是三間四柱三樓,由于懸崖陡峭,地方逼仄,只好減去一次間,好像那部分是嵌入山巖中去了,而在中國牌坊中是獨(dú)一無二的。石坊斗拱碩大,位于“達(dá)天閣”前左側(cè),既是“達(dá)天閣”的入口和標(biāo)志,又是石洞、隧道的結(jié)束,這里危崖壁立,滇池浩瀚,石坊高聳,下臨無際,天光水色,蒼茫迷離,“仰笑宛離天尺五;憑臨恰在水中央”(“慈云洞”聯(lián)),令人心曠神怡,忘乎所以?!斑_(dá)天閣”石柱上有一副對聯(lián),提醒人們:“舉步艱危,要把腳跟站穩(wěn);置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語義雙關(guān),人生哲理寓于其中,發(fā)人深思。 遠(yuǎn)眺西山龍門,只剩半個(gè)“龍門”牌坊。它上依峭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