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二 陳辭浪調(diào) 2021-12-17 00:00 收錄于合集#西方思想史114個 你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為什么歐洲的君主普遍是虛君和東方比如波斯的皇權(quán)相比,歐洲的絕大多數(shù)君主權(quán)力都弱到爆,君主普遍認可王在法下。這成為歐洲一種普遍的社會實踐而不是依賴于某個明君的偶然自覺,這一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我們從奧古斯丁談起。 奧古斯丁是古羅馬教父哲學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雖然是紈绔子弟出身,但從小天賦異稟聰慧異常。因為極富天賦,在開始接觸基督教的過程中對基督教的教義不以為然,因為他始終認為基督教無法解決惡的根源問題,因為基督教徒說上帝是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而上帝是至高至善。 那么,一個至高至善創(chuàng)造的世界為什么能允許惡的存在呢? 摩尼教是典型的二元論,他們認為;光明是善的本源,黑暗是惡的本源,光明和黑暗永恒存在,善惡永恒交鋒。 年輕的奧古斯丁被這種二元論吸引成為一名摩尼教徒。但隨著思考的深入,奧古斯丁發(fā)現(xiàn)摩尼教這種二元論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他的困擾,因為摩尼教把所有的惡外化為黑暗的影響而無法從內(nèi)在解釋。 在經(jīng)歷了花園奇跡的頓悟后,奧古斯丁皈依了基督教。從一個異教徒到一個基督徒奧古斯丁成為基督教信仰的堅定捍衛(wèi)者。他的哲學觀也成為教父哲學的典型代表,深刻影響了后期的新教誕生,特別是對加爾文宗有非常大的啟蒙意義。 奧古斯丁不但天賦異稟而且刻苦異常,自從皈依基督教就開始了為對抗異教徒的寫作,其著作之豐令人咂舌,其中《上帝之城》更為歐洲中世紀信仰對抗世俗政權(quán)奠定了基礎(chǔ)。 奧古斯丁認為人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愛上帝的人,一種是愛俗世的人。 因為兩種不同的愛而產(chǎn)生兩種不同的社會;愛上帝的人成為上帝之城,愛俗世的人成為塵世之城。上帝之城和塵世之城并不是迥然分開彼此隔離的,而是彼此交融在一起存在。凡是有愛上帝的人存在的地方就有上帝之城,凡是有愛塵世的人存在的地方就有塵世之城。 公元410年蠻族哥特人洗劫了羅馬,許多非基督徒據(jù)此譴責基督徒說他們過分強調(diào)了愛上帝和服務上帝,導致對俗世之愛的削弱從而讓偉大的羅馬被蠻族洗劫。 奧古斯丁反駁道;羅馬的淪陷并不是因為基督教的顛覆,而是因為羅馬帝國中無處不在的惡所導致的。 在奧古斯丁心中羅馬的衰落就是上帝有目的干預歷史的一個證明。他主張;人們要建立上帝之城來限制塵世之城以對抗這種惡的蔓延。 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成為歐洲中世紀信仰對抗世俗的一個強有力武器。自此信仰開始和世俗分庭抗禮,上帝之城和塵世之城的二元化是限制王權(quán)的根本保障。 正如奧古斯丁所說上帝把兩把劍留給世間;給教皇以精神之劍,給國王以世俗之劍。 羅馬教會的強大足以對君主的權(quán)力構(gòu)成實質(zhì)性威脅,這種信仰和世俗的分離的二元權(quán)威之間的競爭為歐洲多種制度的存在保留了空間。當一種權(quán)威過于殘暴時人們會尋求另一種權(quán)威的保護,因此不管是上帝之城還是塵世之城,唯有遵守基本的秩序和規(guī)則才能實現(xiàn)更大范圍的統(tǒng)治。 這對后代的歐洲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
|
來自: 學院2009 > 《西方思想史——思想萬有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