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最早油畫家的青年所作《利瑪竇像》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給利瑪竇畫像的游文輝是明代萬歷時期的畫家,他隨利瑪竇到過中國南昌等很多地方。游文輝在1610年為生命垂危的利瑪竇繪制了一幅很有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的肖像畫。 游文輝的《利瑪竇像》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和文化價值的畫作,這是現(xiàn)存最早的有中國人明確署款的油畫作品。 游文輝字含樸,西名Pereira Yeou, Manuel,約于1575年生于澳門的一個公教信友家庭。 從利瑪竇進入中國的同時,耶穌會上級已在新教友中物色傳教輔助人員。1600 年范禮安有了一項新計劃,準備在澳門開辦一所修道院,專為培訓(xùn)中國青年,然后晉升為神父。 這項計劃重要的目的就是為利瑪竇他們提供幫助,耶穌會會士很早在澳門建立了耶穌會學(xué)院及教堂。澳門是西方神學(xué)、哲學(xué)和科學(xué),乃至整個西方文化在華傳播的第一個中心。 游文輝是華人子弟,1605年加入耶穌會,曾在修道院中學(xué)習(xí)繪畫,1593年至1598年間曾在日本的喬瓦尼所辦的教會學(xué)校中學(xué)習(xí),其中就有宗教繪畫課程。后受利瑪竇要求回國協(xié)助傳教,并在利瑪竇的指導(dǎo)下,他的西洋繪畫技法水平大大提高。 游文輝與利瑪竇關(guān)系十分親密,是利瑪竇的得意弟子,1598年以前回到中國后,就到南昌等地協(xié)助利瑪竇傳教,并擔任教區(qū)畫師。 利瑪竇日記中曾提到送給河督妻子的圣母像復(fù)制畫“是南京教堂的一個年輕人制作的”,這個“年輕人”就是指游文輝。 1600年利瑪竇、龐迪我到北京也把游文輝帶在身邊。1605年在南昌入學(xué)利瑪竇建立于此的中國耶穌會初學(xué)院。 游文輝為利瑪竇畫的肖像堪稱是從明朝存留至今最早的唯一能見到并且對此畫有文字記載的“地道”的西洋式油畫真跡,游文輝也被公推為最早的中國油畫家。
這幅《利瑪竇像》是一幅標準的西方肖像畫,體現(xiàn)了其油畫功底。畫作帶有國畫風(fēng)格,寫實能力令人驚嘆,成功地抓住了利瑪竇晚年的面部特征。 他的雙手拱放在衣袖里,從而免去了手部細膩刻畫的需要,身子完全是朝正面的,而臉部略向左側(cè),雙眼似乎凝視著遠方的天際。 畫中利瑪竇臉型瘦長,顴骨較寬,鼻梁挺直,雙鬢胡須與頭發(fā)完全連在一起,并遮蓋住頸部,他須發(fā)皆白,看上去儼然一位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老人。 游文輝的《利瑪竇像》構(gòu)圖飽滿簡練,顯示出相當?shù)乃囆g(shù)概括能力。畫面取利瑪竇上半身,背景為青灰色的天空和微白的云彩,利瑪竇身后有一枚放光的耶穌會會徽,象征其傳教士身份。 畫作對明暗的處理和色彩的配置都有獨特之處,游文輝成功地再現(xiàn)了利瑪竇晚年的一個瞬間,展現(xiàn)了利瑪竇平和、睿智的傳教士形象。 利氏頭部后方放光的耶穌會會徽章,隱約可以看出許多符號,外面一圈金黃色的光芒,讓人感覺是一個太陽。但畫家其實是以一枚會徽告訴我們利瑪竇是一位開拓遠東天主教傳教事業(yè)的巨人,在強烈的宗教精神鼓舞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中國教務(wù)。
游文輝作為明代早期的西洋畫家,其為利瑪竇繪制的肖像畫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利瑪竇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他的形象被游文輝以油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17世紀初的中國人能將油畫肖像繪至這樣的水平,的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該畫作不僅展示了游文輝的繪畫才華,也反映了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期的歷史風(fēng)貌,對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