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聽了一首流行歌曲《那一夜》,部分歌詞如下:
聽歌詞,好象在講一個曖昧的[Yi``夜``Qing]故事, 心底將其小小的鄙視了一下。:) 但歌手唱到“那一夜……”這三個字時,總感覺這三個字很熟悉,似乎在哪見過.今天在朋友的 MSN 上看到其簽名為“那一世的轉(zhuǎn)山,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很早以前,讀過的倉央嘉措的一首情詩里,也有“那一夜”這三個字:
六世達(dá)賴倉央嘉錯(1683-1745),是西藏歷史上著名的人物。 1697年被確定為五世達(dá)賴的“轉(zhuǎn)世靈童”,同年10月25日,于拉薩布達(dá)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dá)賴?yán)铩?25歲時,作為上層統(tǒng)治階級爭權(quán)奪利犧牲品的倉央嘉錯,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肅、蒙古、四川、衛(wèi)藏、印度、尼泊爾等地。 曾當(dāng)過乞丐,送過尸體,生活極為艱苦。 另有一說,倉央嘉錯在25歲時,被解往北京途中遭害,所寫作品為二十五歲以前的東西。 倉央嘉錯被人稱之為“神奇活佛”。 “那一世,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在讀到這首詩之前,從不知信仰可以被演繹得如此溫情脈脈,從來不知道虔誠還可以如此細(xì)膩溫柔。 許多入藏旅行的驢友車友,每每聽到這首歌時,都不禁心有所感。 也許,這段文字,正是跋涉漫漫旅途、樂走天涯的旅人們寫照吧 倉央嘉錯,作為被人傳唱百年的“神奇活佛”,是神王,也是情圣。 一個身為達(dá)賴?yán)?、政教領(lǐng)袖,為了追尋自由而甘愿放棄一切的人。 一個被“文殊菩薩”的化身——大皇帝所廢黜的達(dá)賴。 一個被人們堅信是真達(dá)賴的人。 一個在去世之后的幾百年中,使所有的藏族人都熱愛并崇拜他的人。 他寫的情詩,幾百年后,仍在六百七十萬人的口中,不斷地呤游傳唱。 在西藏,有一首這樣的民歌唱道:
附: 幾首倉央嘉錯的情詩
經(jīng)典的拉薩藏文木刻版匯集倉央嘉錯詩選, 收錄了66篇,這首詩作為篇首。 瑪吉阿米直譯為“未嫁少女”、“未嫁娘”;據(jù)說八廓街的黃房子正是詩中這位少女居家之地,或說是微服出行的倉央嘉措以少年宕桑汪波的名義與情人幽會之處。 這幢黃顏色的小樓驕傲地存在并成為某種象征。
在佛教觀念中,“佛、法、僧”被稱為“三寶”。 就是說,佛、教義和僧人在佛教中,是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特別是對向自己傳授法經(jīng)典的喇嘛(佛的代言人),更要畢恭畢敬。 但是,詩人在詩中表現(xiàn)出對佛法和喇嘛的淡漠,而對于人世生活卻是熱烈追求。
短短六句詩,寫動作,男女有別;寫對話,言短意長;景中有情,詩中有畫。 詩情,畫意,真切,細(xì)膩,充滿生活氣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