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一有事就瀉肚子,中醫(yī)治療幫您遠(yuǎn)離尷尬

 清茶清清 2016-06-21
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病,屬于中醫(yī)學(xué)“腹痛” “泄瀉” “久泄”范疇,多與感受外邪、臟腑虛損、氣機失暢、飲食失節(jié)、情志失調(diào)有關(guān)。脾虛濕盛為其病機之本,在此基礎(chǔ)上涉及肝、腎、肺三臟。針對病機,以健脾為大法,根據(jù)病機、病因的不同變化,可以助您擺脫一有事就瀉肚子的尷尬哦
1
 脾胃虛弱證
脾為陰土,喜燥惡濕,若濕邪困脾,則脾陽受損,運化無權(quán),水濕內(nèi)生而為瀉; 脾主升清,若為濕困,中氣下陷,清氣不升則為瀉,正如《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曰: “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典型病例
患者,女,34歲,2014年9月4日初診。主訴:反復(fù)腹瀉伴腹痛10余年。大便溏瀉,每日1次,痛則泄瀉,瀉后即舒,稍進油膩食物泄瀉頻次即增,納可,寐安,小便如常??淘\:面色萎黃,神疲體倦,形體偏瘦,腹軟,按之無痛,腸鳴正常,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xì)。中醫(yī)診斷:久泄;證屬脾胃虛弱;治當(dāng)健脾升清,收斂止瀉;方選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太子參10g,茯苓10g,白術(shù)10g,北柴胡6g,升麻6g,防風(fēng)6g,訶子10g,芡實10g,炒白芍10g,炙甘草3g,山藥10g,干姜3g,陳皮10g,山楂10g,玫瑰花6g,制香附10g。7劑,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兩次口服。

2014年9月11日二診:痛瀉緩解,面色轉(zhuǎn)紅潤,體態(tài)自如,舌淡苔薄,脈細(xì)。效不更方,再擬原方7 劑以固療效,后未再發(fā)。
2
肝郁脾虛證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必先實脾。脾之運化,賴肝之疏泄,而肝藏之血,又賴脾之化生,所謂“土得木而達”“木賴土以培之”。若憂思過度氣結(jié)于中,使肝失疏泄,脾運失權(quán),或郁怒傷肝,肝木乘脾而肝脾不調(diào),脾不升清,胃不降濁,脾胃升降失司,則發(fā)為泄瀉,正如《素問·舉痛論》所言: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
典型病例
患者,女,25歲,2014年9月24日初診。主訴:反復(fù)腹瀉伴腹痛半年。腹痛,痛即泄瀉,每日五六次,瀉后痛減,抑郁惱怒、感寒而發(fā),平素情緒較低落,憂慮過度,食少乏力,夜寐欠安。查體腹軟,按之無痛,腸鳴正常,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弦細(xì)。Zung 自測焦慮量表得分55分和Zung 自測抑郁量表得分67分,表明患者有輕度焦慮、中度抑郁。診斷:久泄;證屬肝郁脾虛;治當(dāng)健脾溫中,升清止瀉,兼以疏肝; 處方:黨參10g,茯苓10g,麩炒白術(shù)10g,山藥10g,北柴胡6g,防風(fēng)6g,升麻6g,訶子10g,赤石脂15g,雞冠花15g,干姜3g,桂枝6g,炒白芍15g,制香附10g,烏藥10g,佛手6g,玫瑰花6g,炙甘草6g。14劑,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兩次口服。

2014年10月8日二診:大便溏而稀薄,便次減少,每日二三次,腹痛大減,情緒變化及感寒后仍可加重,時有食后脘悶不舒,舌淡、苔薄,脈弦細(xì)。守原方續(xù)服14劑。

2014年10月22日三診:時瀉時止,大便每日二三次,時中上腹痛,脘痞減輕,情緒無改善,口干,尿頻尿熱,舌質(zhì)淡紅、苔薄黃膩,脈弦細(xì)。前方加金錢草15g,白茅根15g,清熱利小便。21劑,用法同前。

2014年11月13日四診:大便成形,每日一二次,痛脹大減,尿頻尿熱減輕,舌質(zhì)淡、苔薄,脈弦細(xì)。處方以三診方去烏藥、佛手,加木香6g 以行氣止痛。21劑,用法同前。

2014年12月4日五診:大便成形,每日一二次,痛脹緩解。再擬原方化裁,四診方去黨參、金錢草、白茅根、玫瑰花,加黃芩10g、生姜3g 以清熱解毒、溫中散寒。14劑,用法同前。

2014年12月24日六診:痛瀉緩解,情緒改善,舌淡、苔薄,脈弦細(xì)。服藥后諸癥向愈,復(fù)測Zung 自測焦慮量表得分49分、Zung 自測抑郁量表得分50分。再擬五診方減生姜14劑,鞏固療效。
3
脾腎陽虛證
汪昂《醫(yī)方集解》曰: “久瀉皆由命門火衰,不能專責(zé)脾胃?!睆埦霸馈毒霸廊珪ば篂a》曰: “腎為胃關(guān),開竅于二陰,所以二便之開閉,皆腎臟之所主,今腎中陽氣不足,則命門火衰,而陰寒獨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當(dāng)陽氣未復(fù),陰氣盛極之時,即令人洞泄不止也?!?/span>
典型病例
患者,女,67歲,2013年12月5日初診。主訴: 反復(fù)腹瀉伴腹痛1年余。晨起泄瀉,大便每日1次,瀉前腹痛,瀉后方舒,無痞滿不適,情緒可,納可,寐安。查體腹軟,按之無痛,腸鳴正常,舌淡、苔薄,反關(guān)脈脈細(xì)。診斷:久泄;證屬脾腎陽虛;治當(dāng)溫腎健脾,固澀止瀉;處方:黨參10g,茯苓10g,白術(shù)10g,山藥15g,北柴胡9g,升麻9g,防風(fēng)9g,石榴皮9g,赤石脂9g,訶子10g,益智仁10g,補骨脂10g,肉豆蔻9g,烏梅6g,炙甘草6g。7劑,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兩次口服。

2013年12月12日二診:癥狀改善不明顯,仍有晨起痛瀉,次數(shù)如前,舌淡、苔薄,反關(guān)脈脈細(xì)。進一步追問久泄相關(guān)病史,得知患者清晨四五點有臍腹不適或作痛,隨后泄瀉,自覺急迫感,瀉后則安。診斷為五更瀉,故擬原方化裁,在初診方基礎(chǔ)上加用吳茱萸3g、五味子6g以助溫腎散寒、澀腸止瀉之功。7劑,用法同前。

2013年12月19日三診:清晨四五點腹痛大減,五更瀉改善,舌淡、苔薄,反關(guān)脈脈細(xì)。再擬原方化裁,前方加干姜6g 溫中散寒。7劑,用法同前。

2013年12月26日四診:腹痛、五更瀉緩解,舌淡、苔薄,反關(guān)脈脈細(xì)。再擬三診方7劑,用法同前。


2014年1月9日五診: 痛瀉緩解,舌淡、苔薄,反關(guān)脈脈細(xì)。四診方去防風(fēng)、石榴皮、赤石脂、益智仁、干姜。服藥7劑后諸癥向愈,隨訪11個月癥情穩(wěn)定。

4
寒熱錯雜證
寒熱錯雜證是指患者同時呈現(xiàn)出寒證和熱證,即寒熱交錯的現(xiàn)象,兩者可相互轉(zhuǎn)化。多為陰陽失調(diào),氣機不暢,可分為寒熱錯雜于中焦或上熱下寒證型。寒熱錯雜于中焦系脾胃受損,中氣虛弱,少陽邪熱乘虛內(nèi)陷,以致寒熱錯雜。上熱下寒者系脾胃虛寒,腸滑失禁,氣血不足而濕熱積滯未去,以致寒熱錯雜。久泄者多為寒熱錯雜于中焦。
典型病例
患者,女,58歲,2014年7月15日初診。主訴:反復(fù)腹痛腹瀉3年余,大便稀薄,頻次增多,每日三四次,便前臍周痛,瀉后痛減,受涼頻作,情緒可,胃納可,夜寐安。查體腹軟,按之無痛,腸鳴正常,舌淡、苔薄黃膩,脈細(xì)。診斷:泄瀉;證屬脾胃虛弱;治當(dāng)健脾益氣,升清止瀉;處方:太子參10g,茯苓10g,麩炒白術(shù)10g,陳皮6g,炒白芍10g,防風(fēng)6g,北柴胡6g,升麻6g,玫瑰花6g,延胡索10g,訶子10g,蒲公英15g,炙甘草3g。7劑,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兩次口服。

2014年7月22日二診:大便先干后溏,臍周痛,受涼仍加重,舌質(zhì)淡、苔黃膩,脈細(xì),證屬寒熱錯雜,治宜寒熱共奏、辛開苦降。擬初診方去蒲公英,加炮附片3g、桂枝6g、干姜3g、黃連3g 溫中散寒、寒熱平調(diào)。7劑,用法同前。

2014年7月29日三診:痛瀉緩解,臍周痛大減,大便每日一二次,舌淡苔、薄白,脈細(xì)。二診方加生姜3g 溫中散寒。7劑,用法同前。

2014年8月8日四診:痛瀉緩解,大便稍干,臍周痛緩解。再擬原方化裁,三診方加肉蓯蓉10g。服藥14劑諸癥漸愈。
小結(jié)
對于腸易激綜合征,在治則上應(yīng)以健脾為基本大法,升清為常用手段; 肝郁脾虛者健脾為本、疏肝為輔,而其中又區(qū)分土虛木侮、木亢乘土以分而治之; 脾虛濕盛者加用溫陽藥以助脾運,脾腎陽虛者,若有五更瀉則多用四神丸; 寒熱錯雜證型有偏寒型和偏熱型,寒熱偏頗不一,用藥權(quán)重不一。故臨證應(yīng)辨證論治、隨機應(yīng)對,謹(jǐn)守病機,臨證發(fā)揮,方能獲得滿意療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