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建平 三個故事一首詩,一詩成讖30年。 三個故事里涉及三個主要人物,一個是息夫人,一個是寧王,一個是王維。一首詩,就是王維年少成名的《息夫人》?!?/p> 一 息夫人,是戰(zhàn)國時期息國國君息侯的小娘子。她本是陳國國君的二女兒,據(jù)說是貌美無雙、體態(tài)妖嬈、聰慧賢良。本姓媯,嫁給息侯成了息夫人,也有稱其為“息媯”的。 息國是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小諸侯國,故地大概在今天河南息縣一帶。 當(dāng)時,楚國強(qiáng)盛,霸氣側(cè)漏,對周邊小國虎視眈眈。息國周邊還有陳、蔡兩國,也是被楚國覬覦的小諸侯國。 陳國國侯把自己兩個寶貝女兒,一個嫁給息侯當(dāng)息夫人,一個嫁給蔡侯當(dāng)蔡夫人,以此實(shí)現(xiàn)“三國聯(lián)姻”,共抗楚國。 這一戰(zhàn)略操作很順利,也很見成效,楚國也眼巴巴看著他們?nèi)齻€小國,不敢輕舉妄動。 可是,事情后來出現(xiàn)麻煩了。蔡國國侯本來娶的是大女兒,覺得女婿里面排行在前,長幼有序,自己很有面子。但當(dāng)蔡侯看見小姨子息媯后,心里亂了,五味瓶打翻了,色心、色欲咕咕往上冒,磨盤都壓不住。趁著親戚聚會,想吃點(diǎn)豆腐,卻碰了息夫人的軟釘子。 結(jié)果,蔡侯良心大大壞了。他暗中勾結(jié)楚文王,并設(shè)計一個飯局,邀請息侯與夫人前來就餐。讓楚王突然襲擊殺掉息侯,滅掉息國,擄走息夫人。 楚文王看到息媯,就像后來的唐玄宗看到楊玉環(huán),“三千寵愛在一身”。息媯?cè)隇槌跎藘蓚€兒子,其中一個就是后來的楚成王。楚王更加寵愛息媯,時時處處捧著、帶著、牽著,但息媯“終日默默,絕不言笑”。楚文王很郁悶,就問:我對你這么好,你怎么還這樣悶悶不樂呢?息媯答道:“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 此事經(jīng)《左傳》記載流傳甚廣,許多文人都“有詩詠懷”。唐代除了王維這一首,有名的還有宋之問的《息夫人》、杜牧的《題桃花夫人廟》、羅隱的《息夫人廟》等。宋代徐照的《題桃花夫人廟》,清代鄧漢儀的《題息夫人廟》,也各盡其妙。 息夫人因?yàn)殚L得艷若桃李,又稱桃花夫人。所以,現(xiàn)在武漢黃陂區(qū)還有“桃花夫人廟”,也算是一處名勝,游人多,新的題詞也不少。 二 寧王李成器,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 他曾當(dāng)過皇太子和皇太孫。李隆基聯(lián)合太平公主宮廷政變成功,為父親李旦奪得皇位,但立誰為太子?睿宗李旦犯難了。按照常規(guī)和禮法,自然是李成器;但李隆基奪權(quán)有功,又有一大幫哥們兒擁護(hù)他。弄不好就是又一個“玄武門之變”。 李成器很識趣,看清勢頭和大局,就主動上表堅(jiān)辭太子之位,請求立三弟李隆基為太子。 李隆基當(dāng)了皇帝后,對這位主動讓位的哥哥心存感謝,多有遷就。李成器死后,還被追封為“讓皇帝”。 李成器當(dāng)著寧王,只管花天酒地、風(fēng)流快活,也不過問政治。李隆基很高興。 寧王府里美女成群結(jié)隊(duì),寧王慢慢也玩膩了。一次出門溜達(dá),忽然看見寧府左鄰有一家賣餅的鋪?zhàn)樱η懊蟮睦习迥?,雖布衣藍(lán)衫卻風(fēng)韻別致,自然、淳樸、成熟。寧王一見鐘情,立馬派人拿著銀錢找那個瘸腿老板,買下小娘子進(jìn)寧府做妾。 一年后,寧王大宴賓客。載歌載舞后,寧王引出一位嬌娘子介紹給大家,大家一看都知道,這就是那個餅店掌柜的媳婦。 眾人紛紛道賀寧王又添艷福,夸贊新夫人貌比天仙。但那娘子在眾星捧月中卻一直愁眉不展,面有慽色。 本來是炫耀一下新得絕色美人,這女子竟然如此不開面,寧王也不爽,就派手下去把那個賣餅的掌柜的叫來,讓大家看看那個賣餅的瘸腿有什么可留戀的。誰知掌柜的一來,兩人相見,四目相對,一言不發(fā),淚流滿面。整個寧王府寧靜的一無聲息,只有這小夫婦的綴泣聲。 場面出乎意料的尷尬,寧王只好自找臺階,說,我今天就是想制造個故事,讓在座的各位名士“七步成詩”,請各位開筆吧。 滿座文人,都是才高八斗,但大家不摸底細(xì),都面面相覷,不敢落筆。 躊躇之間,一位青年才俊遞上了自己的詩歌,寧王一看: 莫以今時寵, 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 不共楚王言。 寧王理解了這委婉的勸諷,也無奈接受了娘子難忘舊情的苦衷,對著賣餅掌柜說:你可以帶她走了,回去好好賣你的餅吧。 賣餅的帶著女子離開后,寧王才向眾人宣讀剛才的那首詩,介紹詩的作者王維。 二十歲的王維,一詩驚滿座,一夜之間紅遍長安城?!?/p> 三 王維這首詩借用楚文王與息夫人的典故,表達(dá)對這位賣餅女人的同情和理解,也婉轉(zhuǎn)地勸諷寧王不可強(qiáng)人所難、奪人所愛。 你若找茬兒,我沒有說你半點(diǎn)不是,全說的古人啊。你要是理解了、接受了,那都是一番苦心善意啊。 張謙宜在《絸齋詩談》中稱贊這首詩說:“體貼出怨婦本情,真的三百篇法?!苟?,卻味外有味,詩之最高者?!?/p> 前兩句先是內(nèi)心獨(dú)白:想拿寵愛讓我變心忘掉舊情,沒門兒!接著兩句是軟抗舉動:給我如花的生活,我也只會流淚,威逼利誘我,也不與你說一句話。 其中看花流淚不發(fā)一語,這一細(xì)節(jié)生動傳神,言外之意“充沛”,象外之韻“豐滿”,典型的“形象思維第一流”!清代馬位在《秋窗隨筆》中作了比較評價:最喜王摩詰“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李太白“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及張祜“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又李天嶠“山川滿目淚沾衣”,得言外之旨,諸人用“淚”字,莫及也。 這首詩的題目,有不同的版本,有的加一個“怨”字,《息夫人怨》(河岳英靈集);也有叫《息媯怨》(國秀集)。其實(shí),息夫人,最能代表王維詩的含而不露特點(diǎn),如果加一“怨”字,則“筋骨”暴露,索然無味。 詩句中的“能忘舊時恩”,《本事詩》用的是“寧忘”;宋蜀本、《萬首唐人絕句》、《唐詩紀(jì)事》、《全唐詩》用的是“難忘”;《樂府詩集》用的是“寧無”。比較下來,還是這個“能忘”好一些,描畫息夫人的心思,分寸更精準(zhǔn)。 至于,“今時寵”和“今朝寵”、“舊日恩”和“昔日恩”“異日恩”、“滿眼淚”和“滿目淚”,這些字詞差別,都不傷原意。不過二十字的詩歌,出現(xiàn)這么多差異,可見文本流傳時每一個編者都會有自己的取舍或者修正。 四 一首詩成就一段佳話,這個故事后人有不同看法,今天有人認(rèn)為這是美化王維甚至神化王維。也有人說王維后來因“伶人舞黃獅子”遭貶,就是寧王下的“絆兒”。 其實(shí),仔細(xì)捉摸這個故事和其中的人物及其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這個故事其實(shí)還是靠譜的。 寧王李成器,眼界胸懷絕非常人,連太子都可以毅然決然讓出,何況一女子? 寧王也是個風(fēng)流人物,精通音律,技藝高超,尤其擅長吹紫玉笛,對當(dāng)時西域各國的歌舞了如指掌。雅好文學(xué)音樂歌舞,喜養(yǎng)門客、團(tuán)結(jié)人才,更喜歡制造“花邊新聞”,讓那個皇帝“三弟”放心。 買回賣餅夫人,也是大魚大肉吃膩歪了,換個口味嘗嘗腌菜饅頭,已經(jīng)藏嬌一年,當(dāng)初那點(diǎn)新鮮感也消磨得差不多了。 大庭廣眾之下遇此尷尬,不能失了體面,也正好找個臺階,王維這么一勸,反而成就一樁風(fēng)雅故事。 事后,王維的弟弟王縉,很是為哥哥擔(dān)心,生怕因此詩得罪寧王。但第二年,寧王、岐王、玉真公主,三個當(dāng)朝紅人都保舉王維參加科舉,并進(jìn)士及第,旋即就任大樂丞。 可見唐朝人和我們想的不一樣。寧王這個“讓皇帝”也不是浪得虛名。 不過,這首讓王維一舉成名、傳為美談的詩,誰也不會想到成了他的“讖語”。三十年后,卻成為王維自己的“自畫像”。當(dāng)年,賣餅女子求死不能、流淚茍活的苦境,安史之亂后,落到了56歲的王維自己頭上。 聞一多在《唐詩雜論》里說:想不到三十年之后詩人自己也落到息夫人這樣命運(yùn)。在國難中做了俘虜,盡管心懷舊恩,卻又求死不得,僅能抱著矛盾悲苦的心情茍活下來,這種態(tài)度,可不像一個反抗無力而被迫受辱的弱女子么? 真是“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dú)息夫人”。
[ 責(zé)編:宮辭 ]
|
|
來自: 颶風(fēng)居主人 > 《待分類》